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良渚古城復原圖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實錘了中華文明具備5000年歷史,在網路上引起一陣陣歡騰。有人認為,良渚遺址沒有發現「真正」的文字,金屬器物也沒有,不能承認是一個「文明」,只能算一種「文化」;有人認為這個標準是西方人制定的,不可一概而論,因為在世界範圍內,不同地方出現的「文明」不盡相同,有城市的文明沒有金屬,有金屬的文明沒有文字,但有一點是共通的,所有「文明」都是進入了國家形態,具備階層分化和手工業、農業,以及初步的文化信仰。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良渚人在建造水壩

良渚文明具有大型城市基址,城市分宮城與外城;墓葬區已經有了鮮明的階層分化,「貴族」和「平民」的陪葬品截然不同;城市外面有整齊的稻田,以及發現大量碳化稻米,表明這裡的農業十分發達;「倉廩實而知禮儀」,良渚遺址發掘出大量玉器,很多玉器上都有「玉面神」形象,表明已經具備成體系的禮儀與信仰;巨大的攔河壩表明良渚文明建造大型工程的能力;尤為主要的是,良渚遺址並非沒有「文字」,在出土的很多陶器以及碎片上,都發現有大量刻畫符號。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陶器碎片上的刻畫符號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這兩個刻畫符號,能否與其他文化的圖案以及甲骨文進行對照呢?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好像稻穗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這個符號看起來挺熟悉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三個單獨的符號,看起來挺有章法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象形的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又是三個符號,很規整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抽象的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很多陶器碎片上都有刻畫符號

截止到2015年,良渚博物館及相關學者已經整理出刻畫符號計有656個,分布在554件器物上,符號種類超過340種。保存了3000多張出土文物的圖片,以及相對應的拓片、摹本等。並編輯出版了《良渚文化刻畫符號》一書。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2015年,《良渚文化刻畫符號》已整理出版

由於這些符號還在研究中,我們不知道它是否形成一定體系,也難以判定是否「運用成熟」。但鑒於很多「刻畫符號」具有多次出現的面貌,可以得出這樣幾個基本結論:

1.這些符號是有意識刻畫上去的,不是碰巧劃拉上去的。

2.刻符很顯然在表達某種意思。

3.即便不能完全承認是一種文字,也已經具備了文字的象形功能,是文字的一種「初始形態」,因此有很多專家都認為,這就是一種「原始文字」。比如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原理事長張忠培表示,這些文物是真實而有科學依據的,有讓我們深入研究和解讀的必要。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熱心網友整理的部分良渚原始文字

中華文明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就是「上下5000年」,也許比5000年多,也許比5000年少,可以上下浮動。只所以有這種說法,就在於我們各種古代典籍里,都明確記載中華文明上古時期的起源很早,比如「傳說時期」有「三皇五帝」。但是,上一世紀90年代開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來,我們在野外發掘出大量文化遺址,還沒有提供出讓外國人「信服」的所謂文明樣本:「文字」和「城市」!所以他們認為,中華文明大約只有3500年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這讓我們從很早時候就陷入一個困境:我們到底相信史書上的記載,還是相信田野考古的發掘!既然兩者都不能完全確認,我們就採用折中方法,大體上是「5000年」。但無法否認的一點是,我們的田野考古其實很早就發掘出大量上古文字(或刻畫符號)和城市遺址,只不過這些遺址還在研究中,沒有定論;或者說,我們對自己的遠古文明不太自信,不敢貿然給出一個結論!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良渚文明所處自然環境

河南賈湖遺址出土了很多骨笛和甲骨,碳十四測定距今年代為9000——8000年,骨笛到今天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樂,好幾塊甲骨上都有刻畫符號,其中一個刻符專家初步解讀為是「目」字;山東的大汶口遺址,出土了好幾個刻畫符號,距今約6500——4500年;山西的陶寺遺址,出土的一個陶土扁壺上有朱書「文」字,碳十四測定距今約5000——4300年。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賈湖遺址出土的甲骨,有一個刻畫符號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賈湖遺址出土的幾種刻畫符號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陶寺遺址朱書

至於遠古城市,目前除了良渚古城外,早於「夏朝」或與之同時期的城市遺址還有:山西陶寺遺址,出土了初步判定為是「觀星台」的一個東西;陝西的石峁古城,距今約4000多年,出土了壯觀的城牆、城門遺址,城牆上有雕刻精美圖案的磚石、人面石、玉刀玉璧等;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則被認定為是「夏墟」所在地,當然很多課題還在研究中,也難以認定是真正的夏朝都城!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石峁古城,雕刻有神面花紋的牆磚,非常精美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良渚玉器上的神面相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良渚陶器上的神像,與石峁古城的城磚花紋,不知道有沒有文化上的聯繫?

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只是一種籠統說法。關鍵的一點是,黃河流域這麼大,哪一個地方是文明的中心點?這在目前來說是難以定論的。因為它不像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一樣,局限在一個「狹小」區域內。現代田野考古的發掘已經表明,從內蒙古到甘肅、陝西、山西、河北、遼寧、河南、四川、浙江、江蘇、山東、湖北、廣東、雲南……文化或文明的遺迹呈現出「四面開花」狀態。並不僅僅局限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甚至塞外的遼河流域,也發現了蓬勃發展的上古文化。不同地方的文化之間可能有一定聯繫,比如我們現在還無法定論何種文明的三星堆,受殷商文明的影響是強烈的。所以,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文明,需要我們大力去研究!而各種不同時期的遠古遺址都表明,中華文明具備多樣性、複雜性和獨特性:源於本土而星火燎原,各文明之間不斷融合發展,並最終形成了這樣一個大的「中華文明」。

良渚遺址已出土656個刻畫符號,分布554件器物上,能認定是文字嗎

中華文化(文明)遺址分布廣泛

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田野考古的發掘和不斷研究,中華文明的上古史正在變得越來越清晰。很可能在未來某一天,我們的田野考古還會有更大發現,證實歷朝歷代史書上的記載是「有效的」,讓中華上古文明走進信史,良渚遺址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