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清華大學校長送給新生的《萬古江河》是本怎樣的書

清華大學校長送給新生的《萬古江河》是本怎樣的書

據清華大學官微,7月9日,清華大學2019年首封錄取通知書正式發出,隨通知書一同寄出的還有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送給新生的一本書——《萬古江河》,以及他寫給新生的一封信,在信中他寄語新生「從歷史文化中汲取力量」。

清華大學校長送給新生的《萬古江河》是本怎樣的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平凡的世界》到《瓦爾登湖》,再到《藝術的故事》、《從一到無窮大》,今年已經是邱勇校長第五次給新生贈書。每年所贈之書,體裁、內容都各有不同,今年的《萬古江河》一書,副標題為: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是史學大家許倬雲先生的一部中國通史力作。心懷中國文化的許倬雲先生,為中國文化的成長發展作了一部傳記,通過梳理歷史,講述中國文化的內容和佔有的空間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生的變化。正如許倬雲先生的自述,他在書中不講武功,不講漢帝唐宗、成吉思汗,不講開疆闢土,只講文化圈的擴大。「我所講的主調是:在文化圈的擴大過程中,我們有『給』,我們也有『拿』。我們給過很多四鄰中國的文化,我們也從四鄰的文化中吸收接納。」他希望通過這本書,將讀者引導進一個包含中國卻又超越中國的新的人類社會。

關於《萬古江河》這本書,澎湃新聞獲得出版方授權,摘錄其序言以饗讀者:

清華大學校長送給新生的《萬古江河》是本怎樣的書

邱勇校長送給新生的《萬古江河》和信(圖片來自清華大學官微)

在數千年的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上,我所看到的十分有限,正如渚岸望江,有時看到波濤洶湧,有時看到平川緩流,終究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假如用河流為比喻,中國文化的發展有如黃河、長江。黃河、長江,源頭相距不遠,都在巴顏喀拉山區,一向北流,一向南流。這兩條大河的水系,籠罩了中國的大部分疆域,然後殊途同歸,傾瀉於太平洋的黃海(黃河今注入渤海,但歷史上也曾注入黃海——編注)與東海。兩個水域分別在中國的北部和中南部,界定了兩個地理環境,呈現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黃河九曲,夭矯如龍,先是昂首北上,接著俯衝南下,然後迤邐向東,傾注大海,帶走了萬仞黃土,鋪散在千里平原。天玄地黃常為中國宇宙的本色。黃河帶給中國肥沃的土壤,也挾來一次又一次的洪患劫難。中國人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也積聚了文化的創造力。因此,本書封面以黃河為象徵。

只是長江水系,支流複雜,多姿多彩,也許更近似文化長河的變化景象。長江源自巴顏喀拉山下的涓涓細流,先流向西南的深谷,襲奪金沙江,再流入四川接納沱江、岷江、嘉陵江,彙集了藏邊甘青的靈水,始成洪流。從此,大江東流,在衝破大巴山的攔阻時,奔騰叫嘯,兩岸峰高及天,神女霧掩,巫峽雲遮,藤蘿垂碧,灘險水急。江水又東,出峽之勢,直瀉千里,奔入湖廣丘陵湖泊,於是浩蕩奔放,始成大器。江水又東,一路收容湘資沅澧,以及贛江、清江帶來的南方雨流和漢水帶來的中原黃土,更有雍容廣大的氣象:星沉平野,月上東山,遠樹近山,江渚沙洲,美不勝收。自此東下,江水浩瀚,日月出入其中,隔岸但見山影。過了南京,遂與海通,廣陵夜潮,石城汐止。江海相拒相迎,進退之間,或則江水積澱成洲,攔江截流;或則江流沖刷,裂岸崩石。終於大江傾瀉入海,一時還不能與海水融合,儼然是藍色大海中的一條綠色潮流。有大江帶來的水流,挾來的數千里泥沙,海洋始能成其大。百川朝宗,天下眾流都在五洋七海中泯合,無所區別!中國文化從源頭的細流,長江大河一路收納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這些河川帶來的許多成分,終於匯聚為洪流,奔向大海——這一大海即世界各處人類共同締造的世界文化。

本書是為這一代中國人撰寫的歷史,也就是中國文化成長發展的故事,及對於這一過程的解釋。在這一故事中,隨著歷史的進展,中國文化的內容與中國文化佔有的空間都不斷變化:由以黃河流域為核心的「中國」,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文化中的「中國」。每一個階段,「中國」都要面對別的人群及其締造的文化,經過不斷接觸與交換,或迎或拒,終於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那些鄰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別人」融合為一個新的「自己」。這一「自己」與「他者」之間的互動,使中國文化不斷成長,也佔有更大的地理空間。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經歷了數千年,一個多元而複雜的中國文化體系,終於成形。本書敘述的故事,因此是一個主角與場景經常轉變的曲折歷程。正如廣場上的活動,可能只是幾個人之間的談話,逐漸吸引了附近別人的參與,經過幾度轉折,竟聚集為不少的群眾,討論的主題也可能遠離了原來的談話。當然,這樣的譬喻,究竟還是太簡單,不足以形容文化史的複雜性。

本書各章的標題,得益於梁任公先生《中國史敘論》中所述的觀念,將中國文化圈當作不斷擴張的過程,由中原的中國,擴大為中國的中國,東亞的中國,亞洲的中國,以至世界的中國。凡此階段,因為我們的時代已與任公的時代不同,舉凡中國文化史的史料、中國歷史的知識,以及其他文化歷史的研究,於最近百年來均有長足進展,是以本書不僅有自己設定的斷代,於各個段落的界說也有自己的認知,而無須受任公歷史觀念的約束。

既然本書是以中國文化圈的發展為主要著眼點,其不同於一般中國通史的內容在於不以政治體為界定中國文化圈的斷代標杆。因此,本書完全與中國傳統正朔紀年的理念脫鉤,是以公元紀年劃分為幾個大段落。公元紀年,只是為了約定俗成的方便。這些大段落的起訖,也只是取其年代的整數。文化演變是逐漸的,不能刀切豆腐,乾淨利落地切斷演變線索,是以,本書於敘述歷史事件的變化時,稍有超前落後若干年,逸離斷代的情形。為此,本書的前半(第一章至第五章),以1500 年為斷代下限,此時正是全球經濟體系成形的前夕。後面三章,敘述的則是中國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下的五百年。這五百年間,中國體驗了沒頂的驚險,也學習著弄潮兒衝浪的功夫。這是占人類社會四分之一人口的龐大族群,以數千年積蓄的能量,投身演出的五百年悲喜劇!

本書既以文化發展為主題,應當同時論列文化內容及文化外延。在文化內容方面,本書將於日常文化、人群心態及社會思想多所注意,尤其注意一般小民百姓的生活起居及心靈關懷。中國的正史,一向是帝王將相、聖賢名流的記錄。近世新出版的通史,仍不能擺脫以政治史為綱之舊習,日常生活部分少見著墨。本書轉移敘述的重點,並不是輕視朝代更迭、國家興亡,以及各時代的典章制度、嘉言懿行。凡此項目,史學界前輩均已有過敘述。本書之另有著重,其實也是為了補苴一般通史的空白。

今日讀史的讀者,不同於舊時,在這平民的時代,大率受過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對歷史有興趣。他們關心的事,當為由自身投射於過去,希望了解自己何自來,現在的生活方式何自來。本書在此等處著手,既為了針對讀者的求知慾,敘述日常生活及諸種心態觀念的來龍去脈,也是為了這些事項本身的演變有其漫長的過程、豐富的內涵,值得史學工作者探討。

中國文化,本有內華夏、外諸夷的傳統。近世以來,民族史學與民族國家的建構同步進行,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現象,近代中國史學不能自外於這一潮流。於是,中國人的歷史觀承受上述兩項因素,每每有中國文化自我中心的盲點,以為中國文化既是獨步世界,又是源遠流長。中國史學對於中國以外的事物,大多不大注意,甚至於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交流的史實,也往往存而不論。本書呈現的中國歷史,是一個接納多元的複雜體系—這樣的形象,與中國文化中心論的觀點頗為不同。中國文化的特點,不是以其優秀的文明去啟發與同化四鄰。中國文化真正值得引以為榮處,乃在於有容納之量與消化之功。本書為了彌補自我中心觀念造成的缺陷,於文化圈的內外關係,特加註意。在這一主題範圍,本書不僅注意中國文化放射於其他文化的影響,也將注視中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域外文化曾有過的影響。本書目的,除學術興趣外,也不辭冒天下之不韙,擬對國民自大心態的偏差,盡規勸諫諍的努力。如前所述,今日的世界已漸為一體,任何地區的居民都必須與其他社會或其他文化的成員,有所交往。過分自大,難免自蔽,於己於人,均非健全正常的心態。為此,本書將於中外文化交流的現象,在每章中特有專節討論。

除了文化交流現象以外,本書也將有專節,比較中國文化及其他文化在各自發展過程中的若干特定現象。比較研究,可以有助於了解文化發展中,哪些是歷史的共相,哪些是自己的殊相。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謂知己知彼,沒有可作為參考的比較,即不易有真正的自知之明。本書各章都有中外文化比較的專節,其所以選取各歷史現象為比較的主題,並不意味該一時代只有這一現象值得注意,卻毋寧是選取一項,當作標本而已。

大致言之,本書於史前部分,並不設定「中原」觀念,而於歷史時代所謂的「中原」,也常有不同的定義。在空間上,「中原」是移動的,可由秦漢的黃河中游及關中,擴大為中古時代的華北,再移轉到近古時代的東南,以至近代的沿海。而且,「中原」作為討論中國文化史的觀念,也與討論政治史的內涵不同。中國文化,若作為一個文化圈,則在每一個時代,都可以超越政治或地緣定義的「中國」。最堪注意的,則是中國文化於中古以來,儼然是東亞許多地區共同參與的一個文化體系。本書第四章以下,於中國文化系統的討論,即有不限於中國地區的理解,其中若干中外比較,是為了解釋中國歷史發展之特點,討論他處史實則是為了陳述時代背景。總之,今世所有的文化體系,都將融合於人類共同締造的世界文化體系之中。我們今日正在江河入海之時,回顧數千年奔來的歷史長流,那是個別的記憶;矚望漫無止境的前景,那是大家應予合作締造的未來。萬古江河,晝夜不止。謹以此書,向千百代的祖先,獻上敬禮!

最後,撰成此書,許多觀念得自一生師友與學生的啟發,一併致謝,恕不能列舉了。撰寫過程中,漢聲同人,尤其吳美雲、湯世鑄兩位費力最多,甚感。曼麗時加鼓勵,本書書名,即是她想到的!

清華大學校長送給新生的《萬古江河》是本怎樣的書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許倬雲/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7年11月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