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公子駕車超速撞死人後叫囂:我爹是丞相!皇帝回答:殺人償命!

一公子駕車超速撞死人後叫囂:我爹是丞相!皇帝回答:殺人償命!

古代交通也講規則,比如秦直道是秦始皇嬴政的專用高速公路,非經他老人家批准,任何人不得上路。金馬門是漢朝皇帝的專用通道,曹操的兒子曹植不知天高地厚擅開金馬門,結果在奪嫡之爭中慘敗。

從曹植擅開金馬門一事中,我們就會發現,在有皇帝和權臣的時代,有些規定是不作數的。因為官宦之後和紈絝子弟才不講什麼規矩,在他們眼裡,規矩是可以用權力破壞和金錢收買的,說白了就是給草根黔首制定的。

駕車超速如何處罰,在唐朝是有專門法律規定的,《唐律疏議·卷二十六·雜律·街巷人眾中走車馬》一條規定:「諸於城內街巷及人眾中,無故走車馬者笞五十,以故殺人者減斗殺傷一等。殺傷畜產者,償所減價。若有公私要速而走者,不坐;以故殺傷人者,以過失論。」

負責制定《唐律疏議》的長孫無忌、李勣還逐條進行了了司法解釋:「只要街上有三個人,你超速行駛,就算犯罪,要重則五十大板,如果造成人身傷亡,就按故意殺人和故意傷人減罪一等處理。」有一點可以肯定,按照唐朝法律,交通肇事致人傷亡的處罰,是比過失殺人和過失傷人的刑罰還要重。因為只有特種車輛超速而沒有出事故,才不用打板子(不坐),如果出現人身傷亡,也要按照過失殺人和過失傷人處理的:「雖有公私要事而急走車馬,因有殺傷人者,並依過失收贖之法。」私人無故駕車狂奔鬧出人命,肯定比特種車輛無意肇事懲罰要嚴重。

由此可見,在唐朝,超速而沒出事兒,要打五十板子(《宋刑統》也是如此規定),出了一條人命,肇事者至少斬監侯絞監候,如果死亡兩三個人,神仙也救不了那個司機了。

但是古代官宦之後大多不講規矩,皇帝和有司衙門一般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凡事都有例外,咱們可以設想:在幾百年前的某一天,丞相之子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但是滿不在乎地叫囂:「我爹是丞相,軋死個把人就是碾死一隻螞蟻!」那個當丞相的親爹也親自到皇帝面前求情,結果皇帝從牙縫裡擠出四個字:「殺人償命!」那丞相聽完血都涼了——這下子全家都完蛋了。

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因為此事在歷史上並沒有真實發生,所以下面的情節,是根據《明史》中的一段記載,懷著美好的願望進行的一番設想:如果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了,那該有多好!

《明史·卷三百八·列傳第一百九十六·奸臣》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惟庸子馳馬於市,墜死車下,惟庸殺挽車者。帝怒,命償其死。惟庸請以金帛給其家,不許。」這個故事在某本明史暢銷書中寫得極其精彩:丞相胡惟庸的兒子墜馬,死於路過的馬車輪下。胡惟庸一怒之下殺了馬車夫。朱元璋聞訊後親自向胡惟庸問責,胡惟庸表示誠懇認錯,並承諾給車夫可觀的補償,但是「朱元璋終於站了起來,他走到胡惟庸面前,用不大卻十分清楚地聲音平靜的說道:『殺人償命。』」朱元璋連看都不看胡惟庸一眼就拂袖而去,只留下胡惟庸自己坐在那裡,渾身的血都涼了:「突然,胡惟庸的手顫抖起來,他用身體壓住自己的手,但是沒有用,他全身都抖動起來,就如同一個抽風的人。」

正史中的故事是這樣的,但是咱們今天把這個故事改編一下,讓胡惟庸的兒子變身為馬車司機,讓咱們看看會發生哪些大快人心的事情。

改編後的故事是這樣的——

那是一個華燈初上的傍晚,大明都城金陵街道上,當朝左丞相胡惟庸家的公子喝了幾杯小酒,坐在豪華馬車上兜風,驂乘的錦衣衛指揮使的大公子,後面像小貓一樣蜷縮著的,是金陵首富沈萬三家的千金。權力和金錢面前,在百姓面前如狼似虎的錦衣衛指揮使大公子,此時像一隻溫順的綿羊,明知道胡惟庸之子此舉不妥,但是卻連大氣也不敢出。

宰相公子的臉色通紅上演花街狂奔,雖然錦衣衛指揮使的大公子已經變成了軟腳蝦,金陵首富之女也已經醉眼朦朧,但是他還意猶未盡,想通過駕馭烈馬來消耗剩餘的精力。於是悲劇了:橫衝直撞一番後,七八輛平民百姓的牛車馬車被他剮蹭得差點散架,前面一輛也相當豪華的馬車,被撞了個粉粉碎——兩三個人當場殞命。

宰相公子知道前面車中的人物不如自己這一夥位高多金,就噴著酒氣下車叫囂:我爹是當朝左丞相,撞死幾個人不過是些些小事,大不了讓沈小姐多賠幾個錢!

一聽肇事的是當朝丞相家的公子,巡街御史和都頭捕快不敢怠慢,趕緊把只擦破了一點油皮的公子和千金送進了太醫院——這也算保護起來了,否則街頭看熱鬧的百姓會把他們打死或者直接捆起來——明太祖朱元璋曾經明確下令:如果百姓發現不法官吏,可以直接捆起來送到皇帝面前,如有人阻攔,殺無赦!

丞相胡惟庸聽說兒子超速行駛出了人命,也知道在朱元璋鐵腕反貪的風口浪尖上,這件事肯定蓋不住。於是胡惟庸和沈萬三官商合作,一起去安撫了被撞死者的家屬,許以高官厚祿和重金補償,對方也表示不會向皇帝和三法司申訴。

覺得已經基本擺平了一切的胡惟庸,這才施施然來到明太祖朱元璋面前,對這起「不幸事件」表示了痛心和自責。然後拿出一堆「證據」,表明自己的兒子當時剛剛失戀,患上了輕微抑鬱,屬於半個精神病。而且當時他們喝的是有致幻副作用的假酒,再加上當時街邊燈籠違規懸掛,影響了視線,這才釀成了「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幸好通過安撫工作,死者家屬情緒穩定,也沒有在老百姓中造成太大影響。

最後胡惟庸小心翼翼而又滿懷信心地請示朱元璋:「萬歲爺您看,這件事是不是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咱們也好騰出精力來處理軍國大事了?」

眼裡不揉沙子的朱元璋是貧苦百姓出身,聽到胡惟庸這番說辭,不但沒有表示理解和認同,反而氣得腦袋上青煙都冒出來了。他盯著胡惟庸死死地看了足有一刻鐘,這才從牙縫裡擠出四個字:「殺人償命!」

於是胡惟庸之子被判處斬立決,沈萬三之女和錦衣衛指揮之子作為從犯,絞監候。而且通過三法司深入調查,拔出蘿蔔帶出泥,發現胡惟庸還有侵吞公帑、勾結倭寇、圖謀不軌等一系列大罪。這下子連神仙也救不了胡惟庸了,於是胡惟庸的下場就跟《明史》的記載一樣了:「帝發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

故事講完了,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這種事情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世宗胤禛時代,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但是在明仁宗朱高熾和清高宗弘曆時期,是萬萬不可能發生的。因為所謂的「仁君」,大多數時候是對皇親國戚高官大賈的仁慈,草根黔首的性命,絕大多是時候,是入不了帝王將相法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跟關羽單挑打成平手,這兩位三國名將,有一位跟趙雲單挑也沒輸?
劉備關羽忌憚的兩位曹魏名將,為何一個生榮死哀,一個死因成謎?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