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阜外醫院李靜等研究發現:PM2.5短期暴露8~13天時,心腦血管疾病住院風險最高

阜外醫院李靜等研究發現:PM2.5短期暴露8~13天時,心腦血管疾病住院風險最高

阜外醫院李靜等研究發現:PM2.5短期暴露8~13天時,心腦血管疾病住院風險最高

阜外醫院李靜研究團隊在本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細顆粒物(PM2.5)短期暴露後2~5 天及8~13天時,心腦血管疾病住院風險顯著增加,暴露後8~13 天時累積效應達到最大。

分析顯示,單污染物模型中,PM2.5短期暴露在滯後2~5天及8~13天時,心腦血管疾病住院風險顯著升高,滯後12 天時風險最高,PM2.5 濃度每升高10 μg/m3,風險增加3.8%。

滯後8~13 天時,PM2.5 短期暴露對心腦血管疾病住院風險升高的累積效應達到最大。PM2.5 濃度每升高10 μg/m3,心腦血管疾病住院風險增加19.4%。

但在多污染物模型中,PM2.5 短期暴露無顯著滯後效應。

研究者利用河南省人民醫院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6日全部心腦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例資料以及鄭州市日均大氣污染物監測資料,採用病例交叉研究的方法,分別利用單污染物、複合污染物條件Logistic 模型分析大氣PM2.5 短期暴露(0~15 天)對心腦血管疾病住院風險的滯後效應和累積效應。

該研究共納入5 194 例患者,平均年齡48.5歲,男性佔57.4%。鄭州市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PM2.5日均濃度80.8 μg/m3

來源:張文博,閻磊,解淑艷,等. 大氣PM2.5 短期暴露對心腦血管疾病住院風險的滯後效應和累積效應研究. 中國循環雜誌, 2019, 34: 575-581.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阜外醫院李靜等研究發現:PM2.5短期暴露8~13天時,心腦血管疾病住院風險最高

「阜外說心臟」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訂閱點擊: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極高危ASCVD患者的新希望:PCSK9抑製劑依洛尤單抗
美國心臟協會推薦高血壓運動方式:動前熱身,動後降溫;最大目標心率=220-年齡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