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師專欄I 生存適者野色

大師專欄I 生存適者野色

期待您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

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圖1-1 生存

圖1-2 1997年桂林盆景展上的《生存》

生性懶散的我幾乎沒有參加過盆景展覽活動,1997年於桂林舉辦的香港杯盆景展,應該是僅有的兩次中的首次。在這次展會上,有一件作品的形象,即使用20年的時光磨洗還不能消除,甚至越來越鮮明。如此忠於現實又能將之典型化的作品實屬罕見,它就是韓學年先生的附壁榕《生存》(圖1)。

在南方,這樣的榕樹模特並不稀罕,雖然不能說隨處可見,但只要有心想見,一點都不困難。山間峰壁上,古城殘牆裡,只要願意進去轉轉,不經意間它們就會忽然闖入我們的視線。在需要仰視的高度上,靜靜地守護著無數年前的承諾

從展會歸來後,一度很用心尋找合適的素材,希望有機會向韓先生學習,也嘗試做一個同樣形式的作品。很可惜,也許是緣分問題,更大的可能是功力問題,竟然沒能遇到可心的樹材。歲月蹉跎,一晃20年沒了,如此美好的願望終成泡影.呵呵,我非英雄本無淚,只是每次與此作的圖片相遇,便會有遺憾之心情來襲,沮喪加失落呀,呵呵。

其實,最初與此樹遇,隱隱便有種感覺:陽春白雪和者寡。後來自己做過嘗試無果後,此念愈甚。開始特別想去拜訪韓先生,不為「素仁格」,也不為「學年松」,就只想多親近《生存》和《適者》,想讓觀察更真、更深、更細(圖2)。但卻被懶散習性所誤,一直沒能成行。

圖2 適者

榕性隨遇而安,在南方無論平野沃土上還是高山石峰中,它總能讓自己的根紮下去,條件好便長成「小鳥天堂」,條件較差也能讓樹冠巨大綠蔭掩映。倘若置身貧瘠土地甚或亂石嶙峋中,也決不放棄,總是頑強地去面對去爭取,哪怕附壁附岩,也將絕境當佳境,不但無畏無懼地活,還能活出種種氣象,活出一道道風景,有時候站在驚人長度的榕樹根瀑前,敬意油然而生,伴隨著還有些許明悟。

榕樹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在自然界樹木中無疑名列前茅,用榕樹作載體創作的樹樁盆景作品造型奇特、樣式繁多,在美學層面上達到相當的高度,所以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它在國內外大展中嶄露頭角,贏得讚許聲一片。

《中國花卉盆景》雜誌去年第10期里有韓學年先生的一篇文章,圖文拜讀後讓我的思緒又回到了20年前,記憶猶新,初戀不改。

《斷壁殘垣適者生一一附壁附岩榕試作》將先生最具人文價值的3件榕景介紹給人們(圖3~4)。之所以說這3件榕景是先生最具人文價值的作品,是它們沒有受文化史上某些「別有用心」的高大上說辭所惑(比如松柏天然的道德高位,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還有「素仁格」中關於佛性的種種詮釋和發揮)。這3件附壁附岩作品關注的是殘酷的生存現實和接受挑戰的勇氣,還有「天人合一」策略的選擇,以和合的生存態度化絕境為佳境,改變命運的不公。也許它們不那麼高大上,但卻有一種屬於個人的很樸實很接地氣的生命觀在裡面:天無絕人之路,唯有拼搏與合作可以成就理想。

圖3-1 野色

圖3-2 野色

原載:《中國花卉盆景》,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關注公眾號,

送《小型盆景製作與賞析》電子書

愛木期待與您面對面的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木盆景 的精彩文章:

你好,有蜂在家嗎!
大師專欄I 胡樂國大師說「黃山松」

TAG:愛木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