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萬年荒漠下八戶的桑田巨變(1)

萬年荒漠下八戶的桑田巨變(1)

文/毛紅霞

萬年荒漠下八戶的桑田巨變(1)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題記:

今年是湖北黃梅青年響應國家的偉大號召,支援邊疆建設進疆60周年。放眼新疆兵團今天的巨大成就和天翻地覆的喜人變化,回想當年父輩們西行的壯舉,憶想當年他們那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和奮鬥歷程,儘管時光已進入2019年,但是他們的精神依然熠熠閃耀光輝,依然撼動人心。籍次,我僅以此文獻給我敬愛的父輩們,紀念我敬愛的父輩們!

白雪罩祁連

烏雲蓋山頂

草原秋風狂

凱歌進新疆

王震

1952年,震將軍帶領著一直跟隨他的,從南泥灣一路走來的部下,在和平解放西藏後,穿越青海來到新疆就地轉業,從此成為了一支建設祖國西部邊陲的,一手拿鎬一手拿槍的生產建設部隊。

萬年荒漠下八戶的桑田巨變(1)

下 八 戶

位於天山北麓,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准格爾盆地底部西南。北緯,44′58°,東經85′20°。因清朝年間這裡居住了八戶人家而得名。

這八戶人家後因無法忍受這裡的極端荒涼而遷往他方。

下八戶後隸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21團。

下八戶在這無垠戈壁沉寂億萬年,方圓百里無人煙,舉目千里盡荒涼。黃羊成群狐兔亂竄,紅柳、芨芨草駱駝草雜亂的遍地瘋長。

隨著新中國的誕生,隨著國家的支援邊疆的偉大號召,這沉寂荒涼的下八戶將要被喚醒而煥發生機,將要被重塑而賦予歷史使命!她像一個在深閨密養了千年的少女,將要被人識,將要迎來華麗鍛造!

「到邊疆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那裡廣袤的土地需要我們去建設,那裡是我們的邊疆需要我們去保衛!」新疆的版圖,佔到國家版圖的6分之1,就地轉業的指戰員,遠遠不夠開荒造田的需要,還需要補充大量的人員。從1958年9月開始,湖北日報、黃岡日報、黃梅報一應和著國家的節拍,皆在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宣傳和動員青壯年們積極報名,行動起來參加祖國的兵團建設!為家裡爭榮譽,為自己爭光榮!這時節,幾乎每天的報紙都在熱烈的刊登著宣傳文章,而各階層的領導們更是激情高漲的走街串巷動員有青年的人家。

那是個火紅的時代。剛從舊社會走來的人們,人人的胸中都燃燒著建設國家的豪情,響應著國家「哪裡需要哪裡去」的號召,每個人都激涌著這澎湃!

馮炎榮是位年近40的漢子,他家在源湖邊,以打漁為生。常年的風吹日晒,將他的面龐曬得如同古銅般,泛著陶瓷一樣的光。

他在湖裡勞作,每日凌晨時起床,這時候大女兒佑金也會悄然起床,用長篙挑了漁網,跟隨父親一起下湖去捕魚。她是老大,底下有一個妹妹跟三個弟弟,他們都尚年幼。佑金12時歲便像個男孩子一樣,為家裡分擔養家糊口的負擔,跟隨父親一起下湖勞作。14歲那年,長江中下游發生百年不遇的洪災,四處被淹成澤國。佑金像個男勞力一般,跟隨著父親一起去災區送物資救災民,整整一個月風裡來雨里去,受盡辛勞不言苦累。

馮炎榮性格耿直,剛正不阿。在舊社會受盡湖霸的欺壓,走進新社會後,他用滿腔的赤誠去積極執行國家的每一個政策,以此表達他對新中國和共產黨的無限忠誠和熱愛!他敢於同損害集體利益的人和事做鬥爭。他同情弱者,幫助勞動力薄弱的病殘人,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組織和接收帶動他們參加勞動。他的表現屢次被評為黃岡地區的勞動模範,屢次受到黃岡地區的通報表揚,這是他的莫大榮譽和光榮。他把地區獎給他的那枚銅質獎章栓在自己的煙桿上,既是愛惜榮譽也是提醒自己要更加努力。

鎮上的動員宣傳已經熱火朝天了,馮炎榮心裡也在活動:大女兒佑金今年20歲,二女兒再金也有17歲,現在國家建設需要人,自己應該大力支持。他打算去鎮上報名,把兩個女兒都送去,讓她們去支援邊疆建設為國家做貢獻。

馮佑金聽說此事勸父親道:三個弟弟年歲都還小,要是我和妹妹都走了,爹一個人去湖裡勞作無幫手,家裡姆媽也會忙不過來,我和妹妹只能去一個,要留一個幫家裡。就這樣,馮炎榮為大女兒報了名。

萬年荒漠下八戶的桑田巨變(1)

毛海鵬和馮佑金同歲。他有著一幅英俊的面孔,明亮的雙眼閃耀著堅定的信念和智慧的光芒。

這個充滿熱情的年輕人的童年是不幸的。他的母親毛趙氏在他年僅5歲時,生病因窮困無醫而離世。幼年喪母使人心碎,而後來所經歷的顛沛流離在心裡刻下的苦痛更使他終身銘記。居住宛周屋村的他的細姨,心下痛楚二姐遺下的幼子,就征了二姐夫的點頭,牽了毛海鵬的小手,領著他走了10里地帶回自己家撫養,疼愛他如親子般。毛海鵬8歲時,他的父親認為自己的兒子一直養在親戚家裡不妥,就把他帶了回來。

毛海鵬家裡世代以竹編手藝為生。所編器物即精巧又實用耐久,遠近聞名。他家所做出的任何一樣物品,無一不透出縝密的聰明心思,深受大家的喜愛。那時節兵荒馬亂,儘管手藝精湛,依然在社會動蕩中難以維持生計,只有漸漸放棄這手藝,改做其他謀生。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毛海鵬回來後,便跟著自己的三舅理捕魚的卡鉤。三舅和毛海鵬的母親是堂兄妹關係,三舅心疼這個乖巧懂事,機敏的侄外甥,不僅關愛他,也悉心教導他做事做人,三舅的這份恩情使海琨深深銘記在心。

理卡鉤很熟練時,毛海鵬輾轉了幾家去做幫工。

時逢日寇入侵繼而是國內戰爭爆發的年代,連年的時局動蕩,使多少窮人無活路。任憑毛海鵬的小手終日不停理鉤,日子還是異常艱難,吃了上頓沒下頓。

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毛海鵬病重的細叔父被逼得無奈,帶了兩個年幼的女兒來到墳崗挖了一個坑,他想到自己不久於人世了,擔心自己死後兩個女兒無著落,就想把兩個女兒活埋掉,然後自己去投湖自盡。就在他花完力氣挖好坑,準備推女兒下去的時候,一位挑著擔子雞毛換燈草的販子經過此處,他看到這三個餓的皮包骨的人,兩個年幼的已經奄奄一息。小販看到此景心生憐憫,勸說毛海鵬的細叔父,並表示願意領養他小女兒,就這樣,這小販塞給兩個銅板後,帶走了這小女兒從此下落不明。毛海鵬後來一直遍尋無著。細叔父領了大女兒回家不久便病故,這大女兒也沒活下來。

毛海鵬沒法也只得端了碗乞討。他的心裡異常難受,儘管在貧寒里長大,但是尊嚴感並不比別人少半分,無奈生活所迫無奈要活命啊。那有錢人的狗慣於以衣辨人欺負窮人,見了他心事重重滿腹惆悵的樣子,便狂吠著要撲上來撕咬。毛海鵬的二哥木生在家裡不見小弟,只聽遠處惡狗吠,心說不好,莫不是自己的弟弟受到欺侮,便飛快向叫聲跑去,那惡狗見有人追來只得悻悻離去。毛海鵬見到來解救自己的二哥,從驚恐中恢復過來又生傷心,二哥一把奪過弟弟手中的碗牽過他的手,說:走,回去,我們家再窮不乞討!說完拉起他的手往家走。

1949年,終於迎來了解放,窮人終於翻身,揚眉吐氣做了主人!

1952年的5月,國家發起掃盲運動,鎮上辦起了夜校,毛海鵬夥同著許多同齡人一起進了夜校。在這裡他識了許多字,能夠讀書看報寫信,學會了打算盤,會做出納管賬。

1954年,長江中下游發大水,毛海鵬這時14歲。他獨自駕駛了木船去外地防汛救災,一個月未歸,可急壞了他的三舅和細舅,他們天天都站在岸邊,希望能看到海鵬駕船歸來。他們心裡急的火燒火燎般,「這麼長時間都沒有見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唉!」一個月後海鵬回來了,人也長的精精神神,原來他去防汛時,他的機靈和能幹被指揮工作的領導發現,而留在了身邊協助工作。

建國初期,備受蹂躪的國土百業凋敝,百業待興,到處在招人搞建設。大源湖農場需要人,毛海鵬便去了那裡做了出納員。

海鵬和佑金兩家相鄰,一樣的家境一樣的年紀,兩家便結了親。毛海鵬看馮佑金爹給她報了名,也毫不猶豫報了名。

毛海鵬的二哥木生參加抗美援朝,從朝鮮戰場歸來後,去了鎮上的養殖場工作。那激動人心的宣傳,把這位復原軍人火熱的心燃的烈烈的。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他怎肯看著弟弟報名自己按兵不動呢?

萬年荒漠下八戶的桑田巨變(1)

(毛木生)

宛登清走在窄窄的田埂上,田裡的稻子已經抽穗,這是自己親手栽下的秧苗。望著這一片綠油油的稻田,宛登清心想自己今年吃不上新米了,他要回家告訴母親,自己報名了。

石成明在教室里聽著課,心卻飛到了街上,那裡正在報名去新疆。「我也要去!」他下定了決心:「不管姆媽怎麼反對,我自己去偷偷報了名再告訴你,你就攔不住我了!」他很得意的想。

他姆媽心疼他只有16歲,不願意這個小兒子遠離自己,她希望他好好念書,哪裡想到他已經自作主張偷跑去把名報了呢?

石菊芳拉住兩歲兒子的小手對他說:軍伢,明天姆媽跟你爹就要帶著你去遙遠的地方了,你在路上可不要鬧,要乖喲。

獨山鄉的木工廠里,工人們各自忙碌著手中的活,宛志華把今天的活做完,就該啟程了。

......

5月,臨近端午時節,正是長江中下游梅雨季節來臨之際,傍水而居的鎮子,空氣更加溫潤潮濕。莊稼草木順勢而發,花也仰起頭張開了花瓣綻放,艾葉菖蒲散發出芬芳待人折。遠處青山近處綠水,湖中荷葉搖晃菱角秧蕩漾溢清香,好一派青青綠意生機蓬勃,好一派魚米之鄉醉人風光。

而這時,也是支邊人員要動身的日子。

1959年5月20日,所有報名人員經過三級通過批准後,要於今天集合啟程。

這天早上,鎮上的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計,趕來為即將遠行的親人送行,他們敲著鑼打著鼓。馮佑金的姆媽親手為女兒戴上大紅花,叮囑她好生照顧自己,她的細娘擠上前,從懷裡掏出一雙彩條棉線襪遞給有晴說:你今天要遠行,細娘我沒有什麼好送的,那邊冷,這雙襪子你穿腳上會暖和一些。毛海鵬和二哥站在隊伍里,他們的父親和三舅跟細舅一家也趕上前來。父親囑咐完木生,又叮囑海鵬。三舅母拉著海鵬的手,臉上掛了淚珠,三舅看著這個幼年喪母的侄外甥一言不發,在心裡疼惜也祝願他在外一切安好。周仲德的姆媽拉住陳文華的手,一再囑託她夫妻倆千萬要照顧好自己的兒子。

每一個行政單位,把各自單位的人員層層送交,所有人員都在縣裡集中會合。這些單位分別是下新、長嶺、蘭嶺、黃花、獨山和油鋪6個公社。獨山區幹事張慶瑞是河南洛陽人,這位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南下戰士,今番要同指導員王再柱一道,帶領著黃梅青年奔赴另一個遙遠的地方。是夜,在縣領導的關懷下,以政府的名義,縣黃梅戲劇團傾情演出了一場黃梅戲,以饋贈即將遠行的有志青年,並派一名領導沈本善隨同張慶瑞他們一同帶隊。

沈本善後任121團副團長,他同所有人一道在邊疆紮根。張慶瑞在隊伍經過河南時,接了他的愛人陳花梅一同上車,此後在新疆紮根。他與2018年在121團團部去世並安葬於此。王再柱進疆一年後,因工作調動而離開。

次日,婦幼乘汽車,青壯年乘船,兵分兩路向黃石市進發,跟整個黃岡地區其他縣的人會合後整裝出發。

在黃石的這夜,每人發放軍棉衣一套,棉軍帽一頂,被一床,還有裝在長布袋裡的炒麵乾糧10公斤。

按照要求,所有人立即換好裝後開會,會議在沈本善的主持下開始,張啟瑞講話。他說:同志們,從今天起,你們就是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了,你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解放軍的形象,我要求你們從現在起嚴格要求自己,一切行動聽指揮,服從上級的領導和安排!張啟瑞的講話簡短明了很快就結束了,毛海鵬低頭看著自己左胸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標牌,結合到剛才的講話,意識到自己現在已經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一名解放軍戰士,心裡升起一股自豪感。

萬年荒漠下八戶的桑田巨變(1)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隨筆:快樂來自簡單的生活
散文:掃墓的女人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