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垃圾分類怎麼分?

垃圾分類怎麼分?

文 | 飛雪之靈

這幾天微博上看到很多垃圾分類的帖子,討論一些垃圾到底該怎麼分類,比如小龍蝦就成了「一蝦多分」,還有「粽葉屬於干垃圾」也成為了「意想不到」的熱議話題。

其實總的來說,垃圾分類對於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是有促進作用的,但是要真正做到「提高利用率」「降低污染」,和分類效率和處理方式密切相關。對於大眾來說「垃圾分類」的簡便易行與否直接決定了分類效率,因此對垃圾屬性判定是否方便成為了垃圾分類能否順利推行的重要因素。

對於網上的討論,其實更多的是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而對於垃圾分類的標準,則是實施和處理單位,二者之間對於垃圾屬性的判斷存在一定差異,這就是很多爭論討論的原因。

對於垃圾分類的原則,其實並不完全是根據垃圾自身理化性質決定的,而是其後續處理方式決定的。一句話就是垃圾分類不是靠「是什麼」,而是靠「怎麼處理」。其實只要仔細想一想垃圾的處理方式,要分清四大類垃圾並不困難,也不會出現「小龍蝦」「粽葉」爭論了。

先說有害垃圾,其實這個類別比較容易區分,含有有毒有害的重金屬、化學藥劑的,一股腦算作有害垃圾。至於很多無汞電池等,因為其中還含有其他重金屬離子,並且易於釋放到自然界中,因此算作有害垃圾。這個大家基本上是有共識的,不用多說。

第二容易區別的是可回收垃圾。對於可回收垃圾的一般處理方式就是回收後破碎成顆粒,然後再通過熔融、吹塑等方式製成材質成分和之前相同或類似的物品。注意這裡的關鍵詞是「材質成分相同或類似」,換句話說,鐵罐鋁罐回收利用後依然是鐵製品、鋁製品,最多變成合金;紙制垃圾依然變成紙製品,塑料垃圾依然變成塑料製品。掌握這一原則,可回收垃圾基本不會有錯。不過有一點是,薄膜塑料製品極難再利用,因此塑料紙、塑料袋等就不算可回收垃圾了。

比較難分的是濕垃圾和干垃圾。其實個人認為這個名字起得不是很好。濕垃圾準確的說應該是「可堆肥垃圾」。因為濕垃圾最終的處理方式是粉碎後經過生物發酵和堆肥處理成為生物肥料。因此易於破碎、能夠堆肥的垃圾,就都算濕垃圾。絕大多數廚餘垃圾都是可以堆肥的,小龍蝦的各個部分都易於粉碎而且能夠參與堆肥,因此也算濕垃圾;但是貝殼、大骨頭、粽葉、大塊木頭等,它們儘管是生物殘留物,但是因為難以破碎,不能用於堆肥,因此就不算濕垃圾了。而對於濕紙巾、尿濕的尿布、衛生巾等,顯然不能用於堆肥,因此哪怕再濕都不算濕垃圾。

而對於干垃圾來說,準確的說應該叫「其他垃圾」,也就是排除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濕垃圾後剩餘的垃圾,都算干垃圾,這樣也就不用記憶那麼多條條框框,記住「不屬於其他三者的都是干垃圾」就行了。

綜上,如果從處理方式來思考和宣傳垃圾分類方式,要比個例宣傳記憶更為有效,垃圾回收和處理部門應該從這個角度多加宣傳,讓垃圾分類更易於被大眾理解、接受和實施。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新發現證明巨型恐龍的演化從「頭」開始
牛奶的「奶皮」去哪兒了?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