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匡威70s不配排隊」!「中國安踏配不配」?

「匡威70s不配排隊」!「中國安踏配不配」?

生活不易,大家都想靠球鞋賺點錢,這說出來沒什麼可難為情的,但是有時候目睹著周遭人的經歷,再結合目前整個球鞋產業的生態環境,確實感覺寫著也挺難為情的。

尤其是最近,隨著「球鞋亂沖日」等虛擬節日的上綱上線,以及「AJ1衝刺群」、「滿天星沖沖群」、甚至「XX地區核心猛衝群」等社會組織的建立,越來越多人開始嘗到了球鞋炒賣帶來的甜頭,但也有不少年輕人或在天台、或在廁所,享受著轟然來襲的挫敗感,並發誓不再「熱愛」球鞋...

有人看到「聯名」二字就是沖,管它Patta還是Parra,有人看到「限量」二字就沖,管它限量7000還是後面多加個零;有人看到Yeezy就是往死里沖,沒想到沖700賠700,有人看到AJ1沖的更加猛烈,沒想到腳趾配色也要看清9孔和8孔...

買鞋可以跟風,但不代表「亂沖」也可以。

一頓亂沖之後,大家往往都會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並開始自我反思:是被熱愛沖昏了頭腦?是由於蠅頭小利被割了韭菜?還是由於「命不好」變得自暴自棄了?

「家裡有礦」的埋怨自己太過衝動,炒鞋居然能讓虧錢變得如此簡單;學生黨和普通上班族表示壓力很大,如果不用還花唄和信用卡,打死都不會接受「虧本買賣」;運氣差的都覺得手賤,為什麼已經「陪跑」了好多年,卻還是忍不住上網去登記抽籤...

雖然在行動上日復一日的繼續堅持,但是久而久之,大家內心好像都已逐漸產生了共鳴:在這個「變臉比變天快」的球鞋市場中,賺錢,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但是即便球鞋賺不到錢,很多人也還依舊沉浸在那種看得見、摸得著、能產生肉體摩擦、碰撞的買鞋場景之中,尤其是像Yeezy那樣採用的「先到先得」發售機制,會瞬間讓你感受到「線下排隊」的快感與魅力,因為有時候只要排的夠靠前,就等於已經賺到了錢。

隨著而來的,便是「帶板凳」、「搭帳篷」、「代排」等「大尺度」的排隊方式的流行...大家在表達對於球鞋不同程度、不同維度的「熱愛」之餘,也將「排隊」這門學問,在21世紀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天下烏鴉一般黑,國外的球鞋門店在發售熱門鞋款時,門口的「慘烈」景象相信大家也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估計很少有人會想到,他們昨日不惜起早貪黑、生怕錯失的鞋款,不是AJ、也不是Yeezy,而是一雙出自安踏的籃球鞋——KT4。

那麼問題來了,安踏KT4為什麼能在美國引發如此瘋狂的搶購熱潮呢?

首先,由於這雙鞋是勇士球星湯普森的個人第四代簽名戰靴。在國內都擁有超高人氣的湯神,在美國當地的受歡迎程度就無需多言了,更可況是這樣一雙從外觀、性能再到細節都實屬排面的鞋款,相信鐵粉們沒有人願意錯過。

其次,是因為這雙鞋款「超限量」的發售形式。200雙,就意味著在美國境內必定有可觀的炒賣空間,所以「炒賣專業戶」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撈金的大好時機...

既有大批粉絲流入,又有「境外勢力」摻和,所以KT4發售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瘋狂排隊模式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當我們再去對比去年KT3發售時的畫面感,似乎更能凸顯美國市場對於安踏籃球鞋持續的狂熱...可能是因為湯普森、可能是因為限量,也可能僅僅是因為,它是屬於「中國製造」的安踏。

在美國Reddit論壇上,就有很多美國年輕人對排隊買安踏表達了心聲:原來在美國大街上,Nike、AJ、Yeezy也早已成為了「爛大街」鞋款,他們願意為了展現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去選擇相對他們來講更為「小眾」的品牌或鞋款。

說到這裡,筆者深感安踏在美國的境遇,似乎跟安德瑪在中國有些相似:消費者們或多或少有點「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年輕一代又更願意通過區別大眾來凸顯個性,這讓他們獲得了一次次在海外「重生」的機會,但這何嘗又不是品牌影響力的彰顯呢?

近幾年來,安踏之所以能在籃球市場異軍突起,靠的當初高價簽下湯普森的精準眼光和膽識,靠的是營銷策略和發售手段上的融會貫通,但大家別忘了,這一切是建立在「自身產品實力過硬」的基礎之上的。

放眼如今的籃球領域,包括像李寧、安踏、匹克等國產品牌,都不斷通過簽約代言人的方式,不斷升級著國產運動品牌之於全球範圍內的話語權,但是如何保持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他們顯然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多說一句

不管是KT3還是KT4

都是「國外玩限量,國內不限量」

我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鬥牛DoNew 的精彩文章:

假期需要什麼?
隊史首冠!猛龍獲得2019NBA總冠軍,Gucci 2019 早秋系列托特包以開放預訂

TAG:鬥牛DoN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