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人如何消夏納涼?白居易說「心靜即身涼」,這些古詩古畫告訴你

古人如何消夏納涼?白居易說「心靜即身涼」,這些古詩古畫告訴你

夏天烈日炎炎,如果能有一片遮天蔽日的樹蔭,那便是乘涼的好去處。事實上,在古代,這是大多數人的消夏方式。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魏收,夏天坐在板凳上,躲在樹蔭下讀書,隨著日光的移動,樹蔭自然也隨之移動,魏收也就跟著樹蔭移動讀書,由於精力集中,竟忘記了溽暑。

古代的文人墨客,還喜歡將這份盎然情趣入詩入畫。如今,通過欣賞這些「消夏」的古詩古畫,也能隔著千百年的時光感受到昔日的那份閒情逸緻。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代畫家(佚名)所作的《槐蔭消夏圖》,它描繪了一位文人在樹蔭下怡然自得的消夏情景。庭院中的一株槐樹,枝葉繁茂,濃蔭下,一人袒胸露懷,仰卧在涼榻上閉目養神,高高翹起的赤足更顯其超然洒脫、悠閑愜意。床頭立著一面屏風,上面繪有雪景寒林圖,與乘涼的氛圍很融洽,讓人頓有涼爽之感。在旁邊的几案上,放著書卷、茶具等物件。可見在品茗清茶、閱覽書卷之後,一陣涼風襲來,這位文人頓覺困意,躺在涼榻上打盹。這幅作品人物刻畫細緻,設色古雅,行筆飄逸柔美,氣韻清新優雅,流露出一種沉靜、安逸的韻味。

古人如何消夏納涼?白居易說「心靜即身涼」,這些古詩古畫告訴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槐蔭消夏圖》 故宮博物院藏

觀此圖,很容易想到唐代詩人白居易《池上逐涼》一詩:「青苔地上消殘暑,綠樹陰前逐晚涼。輕屐單衫薄紗帽,淺池平岸庳藤床。」唐代詩人陸希聲的《陽羨雜詠十九首·綠雲亭》也有此意境:「六月清涼綠樹陰,小亭高卧滌煩襟。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時時弄素琴。」

北宋詩人秦觀同樣鍾情於夏天樹木的濃密蔥綠,它能使人涼爽可心,他有詩曰:「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除了陰陰夏木,竹林也是避暑的好去處。明朝畫家仇英的《竹梧消夏圖》體現了另一種盛夏納涼的情趣。畫面遠處青山疊翠,起伏連綿;近處翠竹疏朗,山溪青青,潺潺而流。

竹林之中,有二人相對而坐,但見他們長髯拂胸,身穿寬袖長袍,仙風道骨,正侃侃而談。飄逸的人物和幽靜的環境融為一體,早已忘記了炎熱,猶如置身於清涼仙境。山溪之畔,一株梧桐樹挺拔參天,鬱鬱蔥蔥,樹蔭下,一座涼亭屹立於溪水之上,亭閣三面通透,一面為山水畫照壁。亭中几案上擺放著書卷,一人坐於凳上,手持羽扇,輕搖納涼,若有所思,好像在構思詩文辭賦。整幅畫色彩鮮艷,結構嚴謹,融山水、亭閣、林木於一體。在炎炎夏日,隔著畫布,人們似乎也能聽見松濤陣陣,還有涓涓流水的輕快之聲。

古人如何消夏納涼?白居易說「心靜即身涼」,這些古詩古畫告訴你

仇英《竹梧消夏圖》 武漢市博物館藏

如果說要給這幅畫配上詩歌,那一定是唐代詩人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當時在藍田建有輞川別墅,那裡林木茂密,山澗淙淙,館舍、房屋散布其間,每到夏季,山風習習,涼爽怡人,王維和文友們在此度夏避暑,垂釣飲酒,談論詩文,過著悠閑自在的隱居生活。

宋朝詩人楊萬里,則喜歡在皎潔的月光之下,伴著清輝孤影,來到搖曳的竹林中,聽夏夜裡悅耳的蟲鳴,此時夜深氣清,詩意也湧上心頭,他寫下了一首《夏夜追涼》詩:「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河岸、池塘邊也是古人乘涼的好去處。宋代宮廷畫家蘇漢臣的《荷塘消夏圖》就描繪了在荷塘邊納涼的美女。畫中的荷塘碧水漣漪,荷葉田田;岸邊垂柳依依,枝條拂弄水面,景色宜人。兩位仕女衣著素雅,憑欄觀荷,一陣輕風拂過水麵,頓時變得十分涼爽,並且伴著荷香,令人心曠神怡。

北宋詩人秦觀除了在樹蔭下,也在河岸邊找到一個絕離煩熱的避暑方式:在荷塘邊,安一張胡床。他斜躺在床上,盡情領略納涼的悠閑自在。聽著船上的笛聲在水面縈繞起伏,聞著盛開的蓮花在風中飄著幽香,他不由地寫下了《納涼》一詩:「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當然,陰涼也好,河邊也好,都是消夏的物質層面。對於文人墨客來說,消夏還需上升到精神層面,那就是古人常說「心靜自然涼」。「心靜自然涼」後來逐漸演化成一種人生境界。白居易有《苦熱題恆寂師禪室》詩曰:「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可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他在另一首《消暑》詩中,幽默調侃地說:「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意思是只要你在院子里坐著,心無雜念,靜下心來,你就會感覺窗子有涼爽的清風徐徐吹來,涼爽無比。

北宋詩人梅堯臣對心靜自然涼又有另一番感受。他在《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覺寺避暑》一詩中寫道:「紺宇迎涼日,方床御綌衣。清淡停玉麈,雅曲弄金徽。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意思是說,儘管是熱浪翻滾的中伏時節,在清幽寂靜的佛寺,因為沒有俗世間雜念的羈絆,涼爽氣息迎面而來,不必到北方酣飲避暑,在寺廟裡品上一杯清茗就能樂而忘返。

古人如何消夏納涼?白居易說「心靜即身涼」,這些古詩古畫告訴你

元 倪瓚 《涼亭消夏圖》



來源:北京晚報·五色土

作者:鄭學富

監製:尹文勝

編輯:楊萌

流程編輯:吳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