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營地教育帶給家長的思考:孩子該以怎樣的姿態踏上行程?

營地教育帶給家長的思考:孩子該以怎樣的姿態踏上行程?

營地教育帶給家長的思考:孩子該以怎樣的姿態踏上行程?

營地教育(Camp Education)在中國是一個相對比較新鮮的事物。我們很難從常見的書里,網上找到這方面權威的解釋。有必要把這個問題花些時間討論清楚,提出一個相對更加清晰的答案。希望能夠給家長和孩子們提供一些幫助。

營地教育帶給家長的思考:孩子該以怎樣的姿態踏上行程?

通常來講,中國大多數孩子接受教育的場所及其意義有以下幾種:

1.學校---更多的是知識的學習與傳授;

2.課外培訓學校---主要還是補習知識;

3.學校集體出遊---擴展知識面為主;

4.家庭旅遊---遊玩為主;

5.常規夏令營---有更多孩子為主體的豐富活動,但活動、遊玩成為主角,教育的內涵沒有真正體現出其價值。

但是,這些我們所熟知的教育形式,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後,慢慢顯現出了其弱項和核心教育價值的欠缺。

在中國,我們慢慢在意識到,現有的教育體系中:

孩子學習知識佔比例過大;

孩子被大人們「圈養」嚴重;

孩子的獨立思想常被限制;

孩子個人品質的培養不夠;

孩子的自立能力遠遠不足;

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弱化;

孩子似乎沒有自己的目標;

孩子需要繼承優秀的傳統;

孩子需要形成正確價值觀;

孩子缺少自己堅定的信仰

……

那麼,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如何才能解決呢?

營地(Camp)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在進一步探討營地如何實現這些教育價值之前,我們其實首先需要和家長們探討一個嚴肅且根本的問題:

教育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在我看來,教育最終的目標就是:培養一個父母非常放心的,能夠很好地融入社會,同時向著自己的目標,自立、自信、獨自「遠行」的人!

無論您有多麼地牽掛與不舍,您都會迎來孩子背上行囊,回頭向您揮手告別,出門遠行的那一天。問題是:我們希望他們以怎樣一種姿態踏上行程?

營地教育帶給家長的思考:孩子該以怎樣的姿態踏上行程?

1. Live away from home

離開家庭,獨自生活

獨自生活,是未來不可避免的一關。每個孩子都需要度過。營地顯然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場所,在營地期間,孩子是無法回家的。開始的時候,孩子必然會想家,心裡缺乏安全感和情感寄託。而克服這些心理情感因素的局限,就是邁出了自立和心理成熟的第一步。

2. Settle down in a strange environment

接觸並融入陌生環境

孩子在一個全新的陌生環境當中,缺乏熟悉的人際關係,熟悉的場景。他們很自然地會感到不適應。有的孩子會失落,排斥甚至傷心。但營地通常會提供一個非常友好、熱烈、積極的氛圍環境。人際關係是自然、友好與開放的,特別適合結交新的夥伴,學習不同集體中的全新角色,適應自己的角色,展現自己的風采,融入新的人際網路。營地的活動豐富多彩也更加促進了新的人際友誼的建立與發展。

其實我們大家想想,這樣的融入陌生環境的事情在我們長大後,工作生活中難道不是經常發生的么?不可否認,這是一種核心能力!

從營地生活開始,我們就需要培養孩子這樣的能力。

3. Initiate personal growth

學會自我成長

即使對於成年人而言,認識自我,面對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也是非常困難的。而越早發現自己的特點,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對於自己的成長就是爭取了時間和機會。

在營地,多種多樣的活動,活動後的交流,分享,用孩子們,年輕人的語言、方式,發現自我,了解自己。在導師和朋友的幫助下,不斷調整自己,積極向上,改變完善提高。這樣的自我成長是在學校或者家庭里很難做到的。

4. Develop personal qualities

個人優秀品質的確立和培養

個人優秀品質包括但不限於:樂觀,關愛,榮譽感,相互尊重,友善,勇氣,堅持……

這些優秀個人品質,更容易在真實的活動中體現出來,並且在其中發展起來。我們都同意,只有說教是沒有用的,在實踐中鍛煉學習成長才是更有效的成長之道。在集體活動中,無論是笑,哭,失落,興奮,失望或是希望,都是在體驗和成長。這些,在傳統課堂里往往是無法做到的,只有在實踐當中才可以真正地展現和鍛煉。

營地教育帶給家長的思考:孩子該以怎樣的姿態踏上行程?

5. Improve practical abilities

提高各種社會實踐能力

社會實踐能力顯然是孩子必需具備的,例如: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很難在常規的學校或者是普通活動當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營地提供給孩子們一個獨特的環境,讓孩子們「模擬」未來社會生活,模擬人際交往的眾多「場景」,在其中體驗,學習,鍛煉,總結,成長。

6. Find good models, set personal targets

尋找人生榜樣,設定人生目標

無需贅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除了在家裡父母的言傳身教之外,孩子在自己接觸社會,交往朋友的過程當中,會自然地找到一些崇拜的「榜樣」。

他們崇拜這些榜樣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因為榜樣們個性特點,獨特能力或者僅僅是某一點自己喜歡的地方。我們為人父母的成人們當然希望這樣的,正面的和積極向上的榜樣更多一些,他們給孩子們做出最佳的示範和引導,讓孩子們主動地學習、提高,不斷完善自己。這些作用是家庭和學校仍然無法提供給孩子們的。

營地正是提供這樣「榜樣」的一個集中地。優秀營地里有很多傳奇的人物,導師和導師的傳遞,導師和營員的傳遞,營員和營員之間的傳遞,都是文化,傳承,這些都是父母做不到的。

7. Take reasonable risks

進行合理的冒險與探索

在營地里,鼓勵嘗試,合理冒險就是一種文化。而冒險只不過是借用一些好的活動項目來實現的,例如:海盜船,高空索降等。用這些實際是安全的活動形式,來培養孩子們的探索、冒險精神,培育他們內心的勇氣與信心,這才是營地帶給孩子們的無價之寶!

營地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年輕就充滿激情,年輕就是力量,年輕可以嘗試,年輕就有機會。掌控好風險,合理地嘗試,一定會有更寬廣的世界!

8. Build beliefs and values

樹立信仰,構建價值取向,尋覓自己的精神家園

我們有信仰么?我們有堅信的價值觀么?

信仰和正確的價值觀可以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方向,現在的社會更多的是物質充實,而缺少信仰、價值觀的力量。

有了信仰,人生的方向才有可能清晰。

有了信仰,在最困難的時候才有可能不放棄。

優秀的營地不僅僅教給孩子們能力,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它將幫助孩子樹立寶貴的信仰:相信家庭,相信愛,相信未來。

優秀的營地,是一個孩子的精神家園,它有自己的氣質,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傳承。

營地教育帶給家長的思考:孩子該以怎樣的姿態踏上行程?

營地教育帶給家長的思考:孩子該以怎樣的姿態踏上行程?

營地教育帶給家長的思考:孩子該以怎樣的姿態踏上行程?

營地教育帶給家長的思考:孩子該以怎樣的姿態踏上行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