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產茶的英國為何愛喝茶

不產茶的英國為何愛喝茶

不產茶的英國為何愛喝茶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對茶的加工、飲用、品鑒,有著浩如煙海的傳承。然而,就人均喝茶量而言,中國排不進世界前十五。英國人均飲茶量是中國的三到四倍。

英國人喝茶的歷史算不上久遠。在歐洲,最早知道茶的是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而最早把茶運到歐洲的,則是荷蘭人。

1657年,英國出現了第一位茶葉商人。迄今發現的英國最早的茶葉廣告,出現在1758年倫敦的一家新聞周刊上。當時的英國商人賦予了茶各種藥效。那則茶葉廣告,把茶稱為「極好的,受到所有醫生認可的中國飲料」。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葡萄牙喝茶的歷史比英國早,凱瑟琳從小就把茶作為日常飲料。王后對茶的喜好,很快在英國皇宮貴族的女性中流行起來。隨後,這種時尚流出皇宮,引領著上流社會的潮流。茶在英國,從一種「藥用飲料」變成了「時尚飲料」。

17世紀,茶從中國輾轉運到英國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價格高得令人咋舌。一磅茶葉的售價能高到6英鎊,而當時一個工人一周的工資,也不見得有1英鎊。

茶水主要是在咖啡店銷售,而這是男性光顧的地方,女性飲茶只在家中。不過,茶的昂貴,以及泡茶與奉茶的儀式感,使得它備受上流社會女性的青睞。

一直到17世紀末,茶基本上存在於上流社會中。對「消費層次」的追求,使得上流社會的時尚被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人們發現比起其他的飲料如酒,茶更加健康舒適。尤其是英國這種較為寒冷的地方,熱茶能給人們帶來溫暖,還能夠刺激神經獲得快感。18世紀早期,英國家庭的早餐盛行喝酒,到了中期,茶、麵包和黃油就成了早餐的「標配」。

到了18世紀後期,各種政治和經濟的因素使得茶葉價格大幅下降,茶也就走進社會各階層的生活。而喝茶的方式,也逐漸演變為加奶加糖的「濃茶」。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茶葉從「模仿貴族」的附庸風雅逐漸轉化為國民飲料,英國人喝茶的總量差不多和歐洲其他地方的總和相當了。正如1846年出版的一本書中所寫:「本世紀茶葉不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一種生活必需品,毫無疑問,窮人比富人更加離不開它。」

因為對茶葉的需求量很大,而英國的工業產品對於小農經濟的中國又缺乏吸引力,所以英國對中國的貿易存在著巨大的逆差。一方面,英國把大量的鴉片賣到中國來平衡貿易;另一方面,英國人也在其殖民地嘗試茶樹的種植和茶葉製作。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時候,英國人在斯里蘭卡和印度的茶葉生產也獲得了成功。不再依靠中國作為茶葉的來源,給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底氣。

發動鴉片戰爭的是維多利亞女王。她當政的六十多年,英國成為「大英帝國」。而代表著英國茶文化的「下午茶」,也誕生於那個時代。

下午茶的起源眾說紛紜。廣為接受的說法和貝德福伯爵夫人安娜有關。夫人們每天的活動是吃飯和社交,到了下午有點小餓,但距離盛裝打扮出席晚餐卻有一段時間。無所事事的安娜夫人就讓僕人準備一些麵包、茶以及奶油等食物,並邀請幾位好友一起來聊天休閑。

很快,這種活動就在時尚圈蔚然成風,被稱為「維多利亞下午茶」,並逐漸發展成了英國文化的一個代表。(來源:羊城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茶文化 的精彩文章:

多喝茶不如會喝茶
茶中「十二釵」之後三釵

TAG:黑白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