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讓數學回歸生活

讓數學回歸生活

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是國際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發展趨勢。加強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繫,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作為數學教師,要將學生的生活融入數學教學中,使學生構建起「生活—數學—生活」的學習體系。

創設生活情境,課堂導入生活化。數學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新內容同化和順應的過程,而學生已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重要橋樑便是情境。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例如,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常見的「蝴蝶飛舞」這一生活情境,並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從中觀察到了什麼,這其中蘊含著什麼數學概念?這樣及時引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由此自然地導入新課的學習。

內容聯繫生活,學習凸顯探究化。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學生進行數學問題探索的基礎,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支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促使學生進行知識的建構。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旋轉》前一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旋轉的故事」。學生從生活中搜集到時鐘上旋轉的秒針、旋轉的電風扇等,對旋轉有了感性的認識,對圖形的旋轉產生了好奇。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搜集到的圖形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學生在感受的基礎上能很好地理解旋轉的含義,認識到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又如,在教學《展開與摺疊》時,教師讓學生事先去製作圓柱、長方體、正方體、圓錐等立體圖形,然後在課堂上把這些立體圖形展開,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探究結合實際,應用數學常態化。在設計教學內容和作業時,教師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把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具體需要有計劃地安排於課前準備、課堂探索和課後作業之中,為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供鍛煉的機會和必要的指導。

例如,在設計「測量校園中旗杆和樹木的高度」活動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測量工具獨立設計出一種或多種可行的測量方案;然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對方案進一步優化,並評選出設計獨特且有較強應用推廣價值的方案在全班進行交流,再由設計者對方案的設計思路和可行性進行講解論證。同時,也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實踐。這一過程對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分析歸納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這便是生活中的數學——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運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

總之,教師要善於捕捉、善於組合,打通數學通往生活的橋樑,將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這樣會促使學生不斷在學習中去應用數學,也會啟發他們不斷提出更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曹縣曹城街道辦事處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7月10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父親從來沒有離開過
健康成長 護齒開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