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當現實世界充滿了醜陋和不堪,該去哪裡為靈魂尋找慰藉?

對於德國藝術家弗蘭茨·馬爾克(Franz Marc)來說,自然世界便是現代生活的解毒劑。作為德國表現主義運動的領軍人物,馬爾克重新定義了藝術的本質,將他對神學和動物的熱愛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並通過動物的眼睛描繪了這個更具精神視野的世界。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弗蘭茨·馬爾克《夢想(The Dream)》

弗蘭茨·馬爾克(1880年-1916年)被認為是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中最受歡迎的一位。雖然表現主義藝術通常被認為是前衛和怪誕的,但馬爾克的藝術卻與眾不同,他的作品給人帶以一種感性和田園式的愉悅體驗。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弗蘭茨·馬爾克《猴子(The Monkey)》

尋求自然萬物的純潔之美

「我努力增強自己對萬物有機節奏的敏感度;我尋求泛神論與自然的振動和血液流動的共鳴——在樹木,在動物,在空氣中……我認為,對於藝術而言,沒有比動物的照片更能令人高興的媒介了。」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弗蘭茨·馬爾克《紅馬(Grazing Horses IV /The Red Horses)》

在馬爾克的一系列動物繪畫中,以《紅馬(Grazing Horses IV /The Red Horses)》最為著名,他將色彩從自然中分離出來,賦予了自然一種新的獨立的生命。對馬爾克來說,馬是一種從羅馬時代就開始被人們推崇的動物,是優雅、活力和自然力量的強勁象徵。馬爾克試圖將構成畫面的形式、節奏、動作和色彩與主題的精神和本質相協調,並嘗試應用點彩或分區技術,將動物與景觀、色彩與形式結合起來,喚起潛在的抽象模式和自然規律。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弗蘭茨·馬爾克《狗躺在雪地里(Dog Lying in the Snow)》

2010年,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舉辦的歐洲大師作品展上展出了馬爾克一幅畫作——《狗躺在雪地里(Dog Lying in the Snow)》 (1912年),這是馬爾克對自己的狗——羅西的迷人描繪。高亮度的色調與純白色的雪地,黃色的小狗與綠色的陰影,營造出一種輕鬆平靜的氛圍。羅西被近距離的視角呈現在畫面的中心,使得這幅畫給人親密的感覺。雖然羅西靜態的佔據中心位置,但作品卻在視覺上顯得十分動態,這歸功於羅西的輪廓曲線和畫面的角線表現出立體派的特點。馬爾克的狗酣睡在雪地里擺出一種令人愉悅的姿態,象徵著藝術家對一個更美好、更具精神的和諧世界的希望。同時,觀者也能感受到主題中純真和情感的分量,使人感到滿足和放鬆。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弗蘭茨·馬爾克《公牛(The Steer The Bull)》

《大紅馬》和《躺在雪地里的狗》證明了馬爾克正在尋找一種新的藝術,這種藝術將構成歐洲文化和社會的一個新時代。動物形象對他的精神追求至關重要,他認為人是「醜陋的」,而動物「更美麗,更純潔」。

以色彩象徵情感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弗蘭茨·馬爾克《藍狐(Blue fox)》

馬爾克尤其以其大膽的彩色畫而聞名,這些畫以富有表現主義色彩的紅色、黃色、藍色和淡紫色的動物們為主題,棲息在流動而抽象的風景畫中。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弗蘭茨·馬爾克《研究小馬(Small Horse Study)》

馬爾克的早期作品以自然主義的學術風格為主,但在1903年接觸法國印象派繪畫後,他採用了更為現代的方法,使用簡化的線條和鮮艷的色彩來表現畫面。而在1907年的巴黎之旅中,他遇到了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梵高充滿活力、情緒化的筆觸深深地影響了他。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弗蘭茨·馬爾克《黃色母牛(Yellow Cow)》

從那時起,馬爾克為自己奠定了全新的繪畫路線,將自己的視野深化為一種自然象徵,甚至還發展了一套具體的顏色象徵理論:藍色代表男性氣質,黃色代表女性氣質,紅色代表物質世界。《黃色母牛(Yellow Cow)》(1911年)是他早期運用顏色象徵主義的一個例子,這種手法是由文森特·梵高首創。梵高用色彩來表現情感,但在他的畫作中保留了自然世界的特徵。馬爾克以梵高對色彩的情感運用為基礎,通過在風景中使用色彩使得自然形式變得人性化,強調自己對泛神論的興趣。


戰爭災難與藝術破碎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弗蘭茨·馬爾克《動物的命運(Fate of the Animals)》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弗蘭茨·馬爾克《藍馬鐘樓(The Tower Of Blue Horses)》

1913年,世界格局逐漸緊張,馬爾克的作品也像同那個時代一樣,變得越來越具有啟示錄的意味。隨著這種轉變,他看待動物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事實上,他開始認為動物和人類一樣不單純。「一年又一年,樹木、花草、大地,每樣東西都向我展示出醜陋和令人厭惡的一面,直到現在我才意識到大自然的醜陋和不潔凈。」他的緊張和矛盾感在他那一年的繪畫中很明顯,包括《動物的命運(Fate of the Animals)》、《蒂洛爾(Tyrol)》和《藍馬鐘樓(The Tower Of Blue Horses)》。馬爾克相信戰爭將是一種凈化力量,將世界上所有邪惡和腐爛的東西都清除出去。通過對戰爭的儀式性清洗,他相信世界,尤其是自然世界,將會重生。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弗蘭茨·馬爾克《戰鬥的形式(Fighting Forms)》

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馬爾克的作品走向完全抽象。那一年,他創作了四幅抽象畫,展示了他從具象繪畫轉向完全專註於形式的作品的最後一步。也是在那年,他熱情地加入了德國軍隊,成為一名騎兵。而在1916年,馬爾克在凡爾登戰役中陣亡,結束了他短暫又偉大的藝術生涯。

大藝術家 | 弗蘭茨·馬爾克的精神動物園

弗蘭茨·馬爾克《破碎的形式(Broken Forms)》

(文中圖片均來自WikiAr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新媒體 的精彩文章:

帶你走進一個波普藝術家的藝術世界
全球影像藝術大展全國巡展第四站 | 上海保利時光里·多餘美術館

TAG:YT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