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01

閨蜜最近被兒子的「討價還價」搞得很鬧心。

「每天都在和我談條件,看動畫片,我要求看半個小時,他就要看1個小時;說好了講2本故事,結果非要講4本;前天我讓他掃地,他竟然跑過來和我談判,要求掃完地獎勵一支冰淇淋,否則就罷工!小腦袋裡面總是各種條件,我該怎麼辦呢?」

在家長眼裡,孩子的「討價還價」是很不受人喜歡的,他們的「討價還價」就是不聽話的表現,任性沒規矩,小小年紀就知道和父母講條件,如果順著孩子的要求,將來還不得翻天了!

所以面對孩子的「討價還價」,家長普遍的做法就是打壓,批評,甚至責罵,最終搞得雙方都不開心。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02

其實,面對孩子的「討價還價」,我反而要告訴你,孩子的這種行為其實是一件好事!

因為兒童發展心理學中認為,「討價還價」屬於一種比較高級的認知活動,孩子通過「討價還價」來達成目的的過程,其實並不容易,需要具備一定的同理心和創造性才能完成。

所以如果孩子開始「討價還價」,這表明孩子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日趨成長

在BBC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裡》里,有一位兒童專家說,兒童的自我意識就像是洋蔥,剛開始小孩子的自我意識只是一個小小的核。隨著孩子成長和閱歷的增加,開始慢慢形成外殼,自我意識越來越多,逐漸形成個性、對外意識和自我理解、想法等。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孩子從三歲開始,自我意識開始顯現,自己的想法和立場越來越清晰,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他們對自己的目的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也懂得為自己爭取,保護自己的利益。

於是他們會為了爭取自己的「權益」,和家長「討價還價」。

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在《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中指出,所謂敏感期,是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註身邊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

而孩子「討價還價」的時期正是孩子自我獨立意識強化的敏感期。父母若能抓住這一敏感期對孩子進行恰當地教育,孩子的心智水平便會有飛躍地提升。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2、孩子開始獲得社交掌控力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顯示:鼓勵孩子多與人協作、而不是被動參與,感到不公時敢於理論、溝通,這種培養模式有助於讓孩子具有權利意識,有助於增強他們的自尊。

《遊戲力》一書中也曾提到:讓孩子獲得一定的掌控感,有助於他們變得更加自信。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孩子開始去嘗試「掌控」周圍的事物,比如,與他人的關係、與他人溝通的方式等。

在與父母「討價還價」」的過程中,你們反覆爭論的過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孩子希望獲得掌控的過程。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3、孩子擁有較高的情商能力

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一個家庭中,孩子對待每個成人的態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如果他比較害怕爸爸,那麼他在爸爸面前就會特別規矩,如果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很容易讓步,那麼他在這些人面前就會耍賴,喜歡「討價還價」。

這說明孩子在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在分析每個人的特點,根據不同人的特點選擇不同的社交的方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看人下菜碟」、「對症下藥」。

當孩子開始「討價還價」,這說明孩子的情商是比較高的。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4. 孩子擁有較強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孩子的「討價還價」絕不是我們想像得那麼簡單,這個過程和我們進行談判的過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回想一下,你在進行商務談判的時候,是不是會預先思考

我預期的目的是什麼?

最終的底線是什麼?

哪些條件是不能退讓的?

哪些條件是可以退讓,具體退讓多少?

這個點,我應該如何表達更容易說服對方?

......

孩子也是一樣,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在「討價還價」之前,都會做好充足的準備,並且在談判的過程中,靈活調整自己的策略。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求孩子有完善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同時也鍛煉提高了孩子的這些能力!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03

雖然孩子的「討價還價」好處多多,但是一旦過度,就會適得其反,所以面對孩子的「討價還價」,家長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因為一味妥協,會導致孩子自私驕縱;而一味拒絕,又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

1、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在電視劇《虎媽貓爸》里,趙薇想讓女兒跑步鍛煉,結果女兒撒潑坐地上不願意。

實在沒辦法,媽媽就用條件誘惑了女兒。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當你先放棄了自己的原則,給出了承諾,以物質利益談判的方式誘導孩子,就等於為孩子提供了「討價還價」的借口。當談條件變成習慣後,孩子的規則意識也會變得淡薄。

我們嘴上和孩子講規則,行動上卻用條件做交換,孩子很快就能看穿我們的「伎倆」,抓住父母的漏洞,將「討價還價」返用在你的身上!

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主動和孩子談條件。

2、堅持原則,不能突破底線

成長教育專家蘭海說:「其實我和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一塊瘋,在一塊鬧,但是該做什麼正經事的時候,你需要立刻具備「收」回來的能力。」

原則性問題上,我們一定要堅持,不給孩子「討價還價」的餘地。

要讓孩子知道哪些是被允許的,哪些是不被允許的,並告訴他為什麼


比如

學習是為了自己的未來,上學,學習,寫作業都不能「討價還價」。

講衛生勤洗手是為了保證身體健康,這些不能「討價還價」。

執行過程中,家長們的立場要冷靜且堅定,態度要保持一致。要提前和孩子約定,關於原則性的問題,最終的決定權在於父母,一旦父母做出了決定,便絕不再討論更改。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3、有技巧地「討價還價」。

要教會孩子共贏,也就是不要只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而是應該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更好」


比如

放學後孩子想和小朋友玩一會兒在回家,你可以告訴他,如果現在回家做飯,爸爸回家就能吃上飯,如果玩一會兒回家,可能就來不及做飯了。

但是如果你想玩一會兒也可以,那麼你回家之後,就要幫助媽媽一起做飯。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建立一種「建設性協商」的思維模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換位思考」。

而懂得「換位思考」的孩子會更自覺地從對方角度看待問題,在未來的社交工作生活中也會更加的自如,受歡迎,做事更有分寸感。

4、可以提供開放性的選擇機會給孩子

孩子和我們「討價還價」,往往是因為我們沒有給他們選擇的機會。因為結果只有一個,卻又是孩子所期待的,於是就出現了「討價還價」,所以不如給孩子幾個選擇,讓孩子自主選擇,並迅速做好決定。


比如

先看電視還是先吃飯的問題上

第一種選擇是讓孩子看15分鐘電視後吃飯;

第二個選擇是吃完飯後看30分鐘電視。

這樣孩子很容易做決定,並要求孩子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5、不能看到孩子哭,家長就心軟

孩子是非常聰明的小動物,孩子知道家長會見不得自己哭,一哭就心軟,所以孩子就會利用家長的這種心理,得寸進尺。

時間一長,家長就會失去對局面的控制,導致威信喪失,孩子還會變得不守信用。

所以即使是孩子哭,也要堅持原則。甚至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慢慢哭,哭夠了,我們再繼續討論。不過你因為哭而浪費的時間都會算在你後續的活動中。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孩子這4方面的能力很強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缺點,但是要知道,沒有無緣無故的缺點,從另一個方面看,這也可能是孩子的優點,是幫助孩子提高的契機。

所以面對孩子「討價還價」,家長不要心急,擺正態度,正確引導,幫助孩子子在「討價還價」中得到成長,儘快走出這個特殊時期。


我是木小暖,家有倆娃,職場媽媽,我是一個愛好攝影的碼字工,喜歡用圖片留住生活,用文字記錄生活。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號 木小暖同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