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了「低智」兒童而設計的智商測試,如今卻被用來炫耀聰明

為了「低智」兒童而設計的智商測試,如今卻被用來炫耀聰明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我們曾經說過,所謂的性格測試是巴納姆效應在作祟。

即使沒闢謠,也總有人對性格測試不屑一顧,而智商測試卻幾乎沒有人從未做過。

相比而言,智商測試直觀的數值結果和測試方式彷彿彰顯測試客觀、可靠。

但是這個扣人心弦的數字是怎麼來的?這又真的能代表測試者聰明或愚笨嗎?

人們自古以來都迷戀聰明的人格,在近現代,這體現在智商測試中的高數值結果。

即使一碗接一碗喝下努力、細心等濃濃雞湯,人們始終認為,智商與成功息息相關。

於是人們樂此不疲地進行各種智商測試,以高分數證明自己的「天才」智力。

但此時,人們也就陷入了對智商的深深誤解之中。

不僅智商測試未必能準確反映智力水平,而且其最初誕生的目的,是為了分辨低智兒童而不是識別天才。

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稱得上是智商測試的鼻祖了。

比奈最早通過測量顱骨大小的方式分析人的智力。

他認為,既然智力與腦容量具有強聯繫,那麼也許可以就此對比腦容量大小,得出智商差異。

但顯然,這個辦法並不靠譜。

比奈對學齡兒童的顱骨進行了多項調查研究,發現差異微不足道。

直到1904年,公共教育部長委託比奈完成一項工作。

由於課堂上總有一些孩子不能和普通孩子一樣正常接收知識,他們需要接受特殊教育,而比奈的任務就是要找出這部分孩子。

這一部分人,也就是智力發育異常落後的兒童。

於是一年後,他與助手西蒙製作了世界上第一份智商測試表,用來挑選出這部分兒童。

比奈彙集了一系列推理等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試題,根據每個年齡段分配對應測試。

測試者從最小年齡段的任務開始,按順序向高年齡通關。

直到不能再完成任務,此時對應的年齡就是測試者的智力年齡。

如果兒童的智力年齡低於實際年齡,則認為是要接受特殊教育的。

後來,德國心理學家威廉·斯特恩將智力水平的計算方式改為智力年齡除以實際年齡,由此誕生了智商(IQ)的概念。

雖然完成了識別低智兒童的任務,但比奈始終拒絕用IQ給所有孩子做先天智力排序。

他認為智力是一個複雜的概念,而這個測試並不能真實反映全部。

但人們對於智力測試的興趣只增不減,攀比和好奇心理作祟,大多數人都想通過直觀數值窺探神秘。

1916年,美國人路易斯·特曼修改了比奈-西蒙測試表,將新版本命名為斯坦福-比奈智力測試。

這份更加全面細緻測試開創了現代智力測試的研究,沿用至今已經修訂了五版。

不料,出於人道主義開展的測試,隨後卻逐漸演變成一場滅絕人性的運動。

達爾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立頓早在1883年最早提出了「優生學」一詞。

他認為人類之間的智力有差異,於是主張通過控制遺傳因素來改進人種質量。

換言之,就是人為選擇智力相對優越的人繁殖後代。

智力測試的提出,恰好為高立頓的優生學提供了量化依據。

20世紀初,大量移民湧入美國,而美國恰好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

苦悶與怨恨無處釋放,他們把怒氣撒在了移民的身上。

他們認為許多「弱智者」遷入美國,是導致最終社會問題爆發的主要原因。

於是加上智商檢測的結果評估,美國國會出台了嚴格的移民控制法。

而即使對美國本土,為了踐行優生學理念,竟毫不留情地實施了絕育計劃。

殘酷的自然選擇淘汰不適合生存的基因,而當時的美國社會,則流傳著一種人為設計的「淘汰」。

人們用絕育的方式,制止所謂的弱智者繁育後代。

判斷是否弱智的依據則是智商檢測結果上一個冰冷的分數。

此後,美國12個州立法對智力缺陷人群實施絕育手術,27個州實施了強制的絕育計劃。

持續了半個多世紀,這場由政府官方推動的智商篩選運動才停止,總共造成6萬多人受害。

但在相隔一個大西洋的德國,才開始醞釀著更可怕的災難。

納粹德國照搬了美國的優生計劃和智商測試並擴充內容,出台了嚴苛法律。

在德國,有將近40萬人被判定為智力缺陷而強制絕育。

除此之外,他們還變本加厲地實施安樂死計劃,10多萬人因智力等缺陷而被殺害。

如今被賦予了更多娛樂內涵的智商測試,曾經竟是生命遭到迫害的溫床。

人們過分迷戀高智商,但大多數人卻也高估了這個數字的含義。

首先,這樣一個令人欣喜也讓人沮喪的數字是怎麼得來的?

一種方法是對斯恩特的方法做出一點改進,形成了比率演算法。

以智力年齡除以實際年齡,再乘以100得出智商值。

但這種方法逐漸遺落在歷史長河裡,現代智商測試中更多使用離差法計算。

也就是,假設某個年齡段的人智商平均數為100,標準差是15(韋氏智商測試量表中的標準值),如果你的智商值比平均分高一個標準差,那就是115,如果第一個標準差,則是85。

*註:公式中Y:你的測試得分;M:這個年齡段的智商平均分;S:人群中的標準差。

也就是說,不同年齡由於智商平均數不相同,卻同樣取用100作為基準。

所以年齡不同的人,其實是不能用各自的智商值作比較的。

例如一個4歲孩子測得智商120,只能代表他在同齡人中智商比較卓越。

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就比智商80的8歲孩子更聰明。

通常人的智商大多在85~115之間,只有5%能達到125,而145以上的就只有0.1%。

這是如今最主流的智商測試計算方法。

當然,網上隨手一搜就能得到滿屏的免費智商測試,結果可能只是讓人陷入自我滿足。

這些測試只是用隨處搜尋的圖形、數字題胡亂堆砌的試題,毫無準確率可言。

而最終產生的結果,也可能只是演算法搖出的隨機數。

要知道,正規的智商測試通常可是價格不菲的。

一些醫院或機構開展的智商測試服務通常價格在幾百元至一千元不等。

而正規的韋克斯勒成人智力測試,在國內要價高達3000人民幣。

這些測試一般都是要到指定地點完成,很少通過網上測試。

然而當許多人沖著智商測試的名頭,花費高價一探究竟,也往往把這個數據看得太重了。

發展了一個多世紀的智商測試,正如當初比奈所言,並不能涵蓋完整複雜的智力狀況。

一項研究採集了4.6萬人的測試樣本,分析他們的能力表現。

結果發現,測試的認知能力只由短期記憶、推理和言語敏捷三個部分組成。

而目前測試的一般衡量標準,其實也僅僅涵蓋這三個部分。

為了增強研究的直觀性和說服力,有科學家還通過研究人體大腦活動分析測試情況。

研究人員用MRI掃描儀分析16名參與者的大腦迴路。

他們發現,這三個獨立的組件分別對應與大腦中的三種不同的神經活動模式。

除此之外,沒有觀察到其他活躍部分。

這也就說明,流傳下來的「智商測試」大多偏向測試數理能力。

對於文科、藝術方面的能力測試是幾乎空白的。

這也不能一概而論,說一個音樂天才或繪畫高手就是弱智吧。

所以智商測試只能一定程度上評估人的數理能力,但不能反映人的智力能力。

而作為高智商的代表,連流傳已久的愛因斯坦智商160的傳言也只是個謠言。

愛因斯坦的時代還沒有出現智商測試。

那只是後人通過閱讀其傳記,搜尋細節,再代入其本人進行測試得出的推算。

即使推算準確,那也只能說明愛因斯坦數理能力超強。

不可否認,智商測試是由意義的。

如今除了人們在互聯網上自嗨之外,正規測試更廣泛地應用在一些兒科臨床診斷中。

醫生藉此輔助發現某些發育障礙疾病。

不過,要對這麼一個最終得來的數字寄予厚望,妄想它能完全反應自己完整的智力水平,未免也太異想天開了。

*參考資料

SteveConnor. IQ tests are "fundamentally flawed" and using them alone to measureintelligence is a "fallacy", study finds[J]. Independent, 2012.12.21.

Scott BarryKaufman. IQ tests hurt kids, schools--and don"t measure intelligence[J]. Salon,2013.07.07.

升個小學竟要測父母智商?IQ測試根本就是錯的[J].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7.05.21.

智商學說的演進[J]. 新浪教育, 2009.02.25.

Dean KeithSimonton. Your IQ Matters Less Than You Think[J]. Nautilus, 2018.10.04.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或許分享太難,不妨點個【在看】

別讓好文章被埋沒

SME正在有償招募優質科普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科技故事 的精彩文章:

藏在大富翁桌游背後的黑暗往事,我們每個人都被資本玩弄了
剩1/279都能再生的魔幻動物:切斷再生一時爽,一直切一直爽

TAG:SME科技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