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蘇軾最高的人生境界: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蘇軾最高的人生境界: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北宋大文豪蘇軾曾經寫過很多首《水調歌頭》的詞,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殊不知,在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曾經創作了一首《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讓我們感受到蘇軾最高級的人生境界。

話說,在宋神宗元豐六年,蘇東坡由於「烏台詩案」,差點被砍了腦袋,最後逃過了一劫,僥倖活了下來,被貶到了黃州。

在黃州的日子雖然清苦,卻也逍遙自在,他在此期間寫下了很多偉大的詩篇《赤壁賦》、《定風波》等,巧合的是,張懷民在這一年也被貶到黃州,兩個被貶之人便從此相知相交成為無所不談的知己。

同年十月十二日的一個晚上,蘇軾本要睡覺之時,看到皎潔的月光如此美麗,於是便想看看張懷民到底睡了沒有,結果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於是他倆這對難兄難弟便在院中閑談溜達,蘇軾饒有興趣地調侃,倆人真是人世間最清閑的人。

十一月份,張懷民為了能夠觀賞場景的壯麗景色,在新居的西南角蓋了一座亭子,蘇軾這位好友為其亭子起名為「快哉亭」,並贈送給他這首《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夕陽西下,捲起了綉簾遠處眺望,此時江水與天空連成一片,遠處的夕陽與亭台交相輝映,多麼美好的夕陽之景。

快哉亭

張懷民為了迎接老友蘇軾的到來,特地將窗戶塗成了清油的朱漆,使得亭子煥然一新。這不禁讓蘇軾想起了老師歐陽修在揚州建造的平山堂,當年他們也是倚著枕席,欣賞這江南朦朧的煙雨,遙望天上的孤鴻飛來飛去的場景。

今天蘇軾看到這場景,體會到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所描繪的景緻,山色若隱若現的奇觀。此時,廣闊的水面如明鏡一般,山峰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真是巧奪天工。

忽然,江面上波濤洶湧起來,一位漁翁駕著小船在風浪中時而前行時而左右晃動。此時此刻,蘇軾想起了戰國時期的宋玉,他曾經寫了一篇《風賦》。

宋玉與《風賦》

戰國時期,宋玉和景差陪著楚襄王在蘭台宮遊玩。一陣微風吹過來,楚襄王敞開衣襟迎著清風說道:「這風如此涼爽,是我與天下百姓共同享受的嗎?」宋玉回答說:「這風有雄雌之分,您享受的是高級的,帶有清香的風,風,是雄風,而百姓的風是伴有沙塵骯髒的風,是雌風。」

可見,宋玉將風分為雄雌,帝王之雄風和百姓之雌風是截然不同的。蘇軾覺得這種說法很可笑,他更欣賞的是莊子在《齊物論》中所描述的觀點:天籟是發於大自然的聲音,在這裡指的是風聲。他認為風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禮物,它本身沒有雄雌之分,風更沒有高低貴賤,是大家都可以享受的。

蘇軾在歷經了大苦大難之後,領悟到只要一個人的內心足夠堅定,具備海納百川的浩然之氣,就能夠在任何環境中生存,而且活的泰然處之,即使再艱難困苦,也能享受到快意無窮的快哉之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詩詞 的精彩文章:

李白《行路難.其三》中提到8個人物,你了解多少?
北宋王安石的《傷仲永》可謂千古名篇,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TAG:品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