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哭鬧時,家長別用這3種方式哄孩子,搞清楚不同哭聲才是重點

孩子哭鬧時,家長別用這3種方式哄孩子,搞清楚不同哭聲才是重點

孩子小時候一旦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哭鬧,家長看到孩子哭,心情好的時候感覺很心疼,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容易煩躁。對於不同的家長來說,同樣是面對孩子哭,有的理智、有的衝動,處理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

家長處理孩子哭鬧的方式,有的正確,有的錯誤。正確的方式給予孩子的是積極正向的引導。錯誤的方式會給孩子的帶來負面情緒或者更加錯誤的目標。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採用錯誤的方式,以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長看到孩子哭鬧,一般有這3種錯誤的處理方式

*小孩一哭就用零食哄

有朋友說,每次女兒哭的時候,她都給她吃零食,孩子吃著零食就不哭了,但是一會兒吃完了,繼續哭,朋友很擔心這樣會寵壞孩子。

朋友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如果一直採用這種方式,孩子就掌握了媽媽的軟肋,想要吃零食就哭。媽媽就能讀懂她的信號,乖乖地給她吃糧食。

吃零食不健康:零食中含有過多的調料、甜味劑,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吃多了容易上火、便秘甚至引起肥胖,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吃零食影響正常的一日三餐:孩子吃零食過多,肚子被填滿,到了該吃飯的時候,就沒有空檔放下正式的食物,會導致不能正常吃飯。大人看到孩子不吃飯,又會追著喂飯,孩子就跑著吃,長期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慣。

*小孩一哭就打罵

那天陪孩子去聽音樂會的時候,有一個兩三歲的小姑娘想做一件事,但是她表達不清楚,爸爸聽不懂,就抱著她一個勁地問,小姑娘掙扎著不讓爸爸抱,自己跑到音樂廳里。爸爸就把她抱回來,孩子還是哭。

爸爸生氣了,一邊說「你這孩子氣死人!」一邊抬手就打了孩子的屁股,孩子哭鬧得更厲害了,更加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唯有大哭宣洩心中的委屈。本來孩子是因為一件事傷心,現在又因為不被理解還被打,心理傷害又加倍升級。

這種在大庭廣眾之下打孩子的方式非常不妥,容易讓孩子失去自尊,感覺受到羞辱,會影響她的性格發展。

*小孩一哭就不讓哭

還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哭,就不允許孩子哭,溫柔點的會說「別哭了,別哭了!」脾氣暴躁點的會說「不許哭,給我憋回去,再哭看我不收拾你!」這些勸告並沒有走進孩子的心裡。

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正面的回應,自然還會繼續哭。還有些小孩子聽到的潛台詞是後面的「哭」,沒有把「別、不」放在心裡,所以還會繼續哭。

有些家長對此無能無力,也就聽之任之了。有的家長火爆脾氣上來,可能就會演化成一頓胖揍,又採用上面提到的方法。

上面這3種錯誤方式都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孩子可能會出現用哭來要挾家長、脾氣暴躁、不自信、不合群等問題。所以,當孩子哭鬧時,用合理的方式處理至關重要。

有時候孩子哭不是真哭,是假哭,是在試探大人,一邊哭一邊用手捂住眼睛,五指張開,如果大人都在關注她,她就哭得厲害,如果大人都不理她,她就哭聲小一點或者不哭。所以孩子哭是在表達自己,有時候真的就是在表演給大人看。看到孩子哭,也不要過於緊張、表現得異常焦慮,而是冷靜進行分析,合理對待孩子的哭。

孩子哭鬧,搞清楚不同哭聲才是重點

孩子哭鬧的三種原因,是生理原因還是心理原因,亦或是病理原因。

生理原因:飢餓、尿濕、太熱、太冷、想睡覺都會哭。孩子小時候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用哭來表示這些感受,是再自然不過的了,這就是孩子本能或者說是天性!

心理原因:感到無聊、想讓媽媽陪他玩,感到生氣、害怕、悲傷,想要一個東西、想去一個地方、想吃一個食物,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用哭聲表示抗議。

病理原因:身體不舒服,感冒、發燒、腹痛、出牙、被蚊子咬等問題,孩子也不知道這些不舒服的「名字」是什麼,根本表達不出來,只能用哭聲來求助。在他的印象里,一哭,大人就能聽懂。當不被大人理解的時候,就會特別沮喪,哭得更厲害。

分步驟面對孩子的哭鬧

當孩子哭的時候,我們先要冷靜,不要因為孩子哭就煩躁不安。先從這三個大方面考慮或者說猜測一下,找到孩子哭的真正原因,和孩子共情,理解他的處境,再來解決他想解決的問題。

第一步,先檢查孩子的身體,分清楚是生理原因還是病理原因,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排除生理原因和病理原因之後,再考慮是心理原因。

第二步,先試探著抱孩子,孩子如果撲進媽媽的懷抱,就給他緊緊的擁抱。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孩子更需要溫暖的擁抱,身體接觸的安慰效果要比言語更好,擁抱能讓孩子產生甜蜜的情感和良性依戀。

第三步,如果孩子掙脫媽媽的懷抱,說明孩子有其他想法,檢查一下周圍很安全,就隨他跑開,讓他自己去找想要的東西或者跑到想玩的地方,我們跟上去,保證他不要離開我們的視線,隨時保護他,孩子自己就會把情緒調整得很好。

第四步,當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和孩子交流一下情緒,詢問剛才是怎麼回事,保持溫和的情緒,從正面開導孩子,告訴孩子再遇到類似問題時該怎麼辦,孩子就會在一次次的情緒失控中得到成長。

按不同類型有針對性地解決孩子的哭鬧

生理原因:餓了給孩子餵奶、提供正常的飲食,尿濕了給孩子換尿不濕、換新衣服。注意天氣變化,調節房間溫度,給孩子提供合適厚度的衣服。到了睡覺的時間點,趕緊哄孩子睡覺。

心理原因:如果孩子需要媽媽陪伴,如果有時間就及時陪伴孩子;如果沒有時間就告訴孩子,媽媽大約多長時間後會陪她,給她一個預期。根據孩子所處的環境,分析孩子是哭的具體原因,找到孩子真正的需求。如果生氣、害怕、悲傷就要給他積極的安撫,讓他從困境中走出來

病理原因:檢查孩子的身體,看看哪裡不舒服,如果生病,自己能處理的自己處理,不能處理的該去醫院去醫院,及時解決孩子的身體問題。

孩子哭鬧的原因多種多樣,並不一定都是因為好吃的、好玩的,所以不能總是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的哭鬧,要進行理性分析,找到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採用對應的解決辦法,孩子以後才會變得滿足和勇敢,而不會用哭來要挾大人。

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持!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凝媽悟語 的精彩文章:

夏天懷孕很難熬,說多了都是淚,做好這4點,孕婦也能清涼過一夏
孩子小時候越「自私」,長大可能越有出息,家長別急著讓孩子改

TAG:凝媽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