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沒想到!我們心中的至聖先師,曾被此人如此評價!

真沒想到!我們心中的至聖先師,曾被此人如此評價!

」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遊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閑。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

這段古文說得是誰?是誰說的?是什麼意思?又是在什麼背景下說出來的呢?

首先,這段話說得是孔子,而說出這段話的人正是與孔子同在春秋時期,也是鼎鼎有名的人物——晏子。那麼,這段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滑稽這個辭彙本身是形容「制酒作坊里最初的酒液原漿就是從流酒器里淌出來的,流酒器轉注吐酒,終日不已。用到人身上,就是形容人口才好,出口成章,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無疑,晏子的這句評價不單單只是晏子個人的觀點,從孔老夫子周遊列國的經歷來看,應該是代表了當時相當一部分人對儒家的認識。不可軌法的意思很直白,就是不值得效法。再往下說,這話就更不客氣了,說儒家的人,高傲不馴,不能用他們作為臣下,儒家的人過分崇尚喪事禮節,讓人即使傾家蕩產也要極盡哀情。晏子尖銳地指出,絕不能讓這種風氣蔓延開來。

隨後,晏子繼續抨擊:儒家的人到處遊說,無非是祈求高官厚祿。這樣的人,絕不能用來治理國家。自從周朝的那些聖王賢者過世以後,周王室逐漸衰微了,正所謂禮崩樂壞已經很久了,現如今,孔子又想重新將這些禮儀規範樹立起來,什麼服裝禮節,登堂入室,走路快慢的繁瑣規矩,恐怕我們的百姓幾世也學不會。當年周王室都不能完全實行這些禮儀。如今君主想用這套東西移風易俗,我想,不是我們老百姓想要的,更不是治理國家的好辦法。

那麼,以上這段話,就是晏子對齊景公說得一番肺腑之言。話說,當年,齊景公曾問政於孔子,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句話深得景公讚賞。當然,這可以理解嘛,每一個統治階級都想達到這種禮儀效果,治理國家當然方便了。於是,齊景公就想重用孔子,想將尼溪田封給孔子。

孔子周遊列國,可以說到了齊國,這下馬上就要成功了。沒想到,齊國三朝老臣,晏嬰半路殺了出來,對景公說了這樣一番話。景公最終還是聽從了晏子的話,打發孔子回魯國了。

這段話,可不是後人瞎編亂造的,而是出自太史官司馬遷寫的《史記》,春秋戰國,乃至秦漢前期,儒家也只不過是諸子百家之一而已,遠遠沒有達到至聖先師的地位。所以,司馬遷引用晏子這段話,其實也算符合當時的歷史客觀事實。

那麼,相對於後來,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得到漢武大帝認可並開始實施後,乃至今日很多錯將儒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全貌或者以偏概全的學者們,百姓們,讀了兩千多年前晏子對孔子的評價後,不知會做和感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機易測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詩詞歌賦,原來它們之間有這四層關係!
子隨父姓,真的是天經地義嗎?其實真的未必!

TAG:天機易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