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牧這首詩,只是讚揚一位13歲歌妓的美麗,卻成千古名作

杜牧這首詩,只是讚揚一位13歲歌妓的美麗,卻成千古名作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我國晚唐時期詩人。其詩歌成就達到了晚唐詩歌的高峰,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但這樣一位傑出的詩人,給後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卻是一個「薄情」之名。「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在自己的詩《遣懷》中曾這樣說。只是不知杜牧是因為失意而自我調侃,還是確有其事。

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贈別》,便與杜牧在揚州期間的詩酒風流、放浪形骸的形象有關。這首詩的內容,雖然只是讚揚了一位13歲歌妓的美麗,但它語言空靈清妙,「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終成千古名作。而從杜牧這首詩對歌妓的讚揚和惜別之情來看,它也未嘗不是一首痴情的詩。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杜牧的這首《贈別》: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首句「娉娉裊裊十三餘」,杜牧便直接讚揚了這位13歲歌妓的美麗,說她的身姿輕盈美好。「娉娉裊裊」,便是形容女子的體態輕盈美好。「十三餘」,指的是這位歌妓的年齡。雖然杜牧這裡沒有點名道姓,但是對歌妓的印象,卻早已鮮明生動,使人有一種身臨其境,親眼目睹的藝術效果。它的空靈清妙,可與曹植《洛神賦》中的「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相媲美。

次句「豆蔻梢頭二月初」,則是通過對春花的描寫,來突出歌妓的美麗。它的意思是說,這位歌妓就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一樣美麗。據《本草》載,豆蔻花生於葉間,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常以比喻處女。用其比喻「十三餘」的歌妓,可以說既形象又貼切。可謂人似花美,花因人艷。同時,這裡的「豆蔻梢頭」又暗自照應了首句中的「娉娉裊裊」。

第三句「春風十里揚州路」,杜牧表明了贈別的對象,正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結識的一位揚州的13歲歌妓。至於這裡的「春風十里」,則是為了渲染古揚州的富麗繁華,十里長街,車水馬龍。而在這樣的繁華街道上,自然是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雲。暗中點出這位歌妓便是出自其中的一座歌台舞榭。

最後一句「卷上珠簾總不如」,說的是杜牧看遍了揚州城十里長街上,歌樓簾下的紅衣翠袖美人,總是不如這位「娉娉裊裊十三餘」的歌妓。雖然這裡的寥寥幾字,都極其平常,但是這種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來突出一人之美的表達手法,具有眾星拱月的藝術效果。它很容易就達到讚揚人美麗的極致。

綜觀杜牧的這首詩,除了只是讚揚一位13歲歌妓的美麗之外,它還含蓄的表露了杜牧對她的留戀和不舍之情。另外,杜牧的《贈別》共二首,本文所說的是第一首。在第二首中,杜牧便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痴情,「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首詩也可以看作是最薄情的詩人,為一位13歲的歌妓,寫出的史上最痴情的詩。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詩歌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