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張飛多次違抗軍令,為何諸葛亮都不處理,馬謖犯一次就斬首?

關羽張飛多次違抗軍令,為何諸葛亮都不處理,馬謖犯一次就斬首?

提及三國時代,大家的腦海中可能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蜀漢人物。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受到了演義的影響,認為三國時期蜀漢政權是最「正統」的,所以對其往往有著更多關注。甚至於在羅貫中的筆下,劉關張三人再加上一個諸葛亮,便構成了全書劇情的重要主線之一。不過在這些劇情之中,也有許多蹊蹺之處。縱觀諸葛亮一生,他親自處理過兩件違反軍令的事情,但是他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懲罰措施。

需要強調的是,子淵已經強調是在「劇情」之中,是分析古典文學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成因,噴什麼把演義當作正史來寫的噴子們可以消停會兒了,有空多學學語文。這兩次違反軍令的情況,分別發生在演義第五十回和第九十六回。在第五十回,關羽違反軍令,在華容道擅自放走了曹操。諸葛亮對關羽的處罰是令其戴罪立功,此後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然而在第九十六回中,馬謖因為輕敵而丟失蜀中運糧要道街亭,諸葛亮卻是「梟其首,傳令三軍。」

事實上,張飛和關羽曾多次違犯軍令,諸葛亮為何不斬他們,反倒是他看重的馬謖,犯一次軍令就被斬了呢?難道諸葛亮對關張等人偏心,其實有著自己的雙重標準?答案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首先,古人沒有戲說歷史的習慣,雖然演義之中有許多情節是人為杜撰的,但是這只是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生動,並不會違背大的歷史走向。根據現有史料,關羽並沒有參加過追擊曹操的任務,「華容道放曹」是虛構故事。關羽既然沒有真的犯錯,自然不會受到處罰,那麼在演義之中,羅貫中不可能強行給關羽加上重罪,這樣也與關羽後續參加戰爭不相吻合,因此只能是「輕拿輕放」。

反觀馬謖失守街亭,則是確有其事。據《三國志·馬良傳》記載:「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可以看到,街亭之所以丟失,馬謖要承擔很嚴重的罪責。不僅如此,馬謖在犯下大罪之後,並未像演義中那樣去自縛請罪。相反的是,馬謖畏罪潛逃了。據《三國志·向朗傳》記載:「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這樣一來,諸葛亮不殺馬謖又如何能平定軍心?因此在演義之中,馬謖即使負荊請罪了,也改不了被處死的命運——畢竟歷史上的馬謖已經因此而死。這是從作者的寫作原則來看。

回歸到故事本身,這兩次違紀事件所發生的時機也不一樣。首先來看關羽在華容道私自放走了曹操,其實是諸葛亮刻意安排的結果。因為要鼎足三分從而實現蜀漢立國,曹操此時顯然還不能死,所以諸葛亮令關羽去賣這個人情,不僅消除了其對曹操的愧疚,還成就了關羽的忠義之名。當然,諸葛亮也能以此為借口,殺殺關羽的傲氣,讓他日後更服從命令。此時的蜀軍,正好與江東聯合打敗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此時士氣正旺,關羽此舉也不會動搖軍心。

反觀馬謖,是他一意孤行才導致街亭戰敗,而且馬謖失守街亭也直接造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很顯然,諸葛亮不殺他,不足以平定軍心,也無法在以後能更加順利地掌控三軍。正因如此,馬謖才不得不死。當然話說回來,哪怕關羽犯了其他大錯,諸葛亮也不會貿然處罰他。誰叫劉關張三人是結拜生死的兄弟呢?哪怕是在歷史上,劉關張三人雖然未曾結拜,但也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如此看來,以關羽在劉備心中的特殊地位,哪怕是諸葛亮,也是不能輕動的。

參考資料: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許諾陞官卻不兌現,此人故意騎一匹瘦馬,皇帝看完當場下詔
此國至今由君主專制,人均收入為亞洲第一,士兵年薪達800萬元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