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80%無法堅持習拳的,都是因為這「兩觀」沒有梳理清楚

80%無法堅持習拳的,都是因為這「兩觀」沒有梳理清楚

文|網路 編輯|禪音

太極拳修心的過程,是去浮棄躁、修身養性,進而達到「無為無不為」的境界的過程。為什麼在追求太極真諦的修鍊人群中淺嘗轍止、半途而廢者甚多?筆者在這裡就個人在修鍊太極拳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悟,以粗淺的文字與同道共同探討太極修心階段的一些問題。

在學練太極拳的初級階段,人們往往興緻很高、趣味很濃,而且收效也較為明顯。待拳架練到純熟階段,人們反而興趣變淡,甚至有枯燥乏味之感。這個階段體內的感覺時有時無,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什麼體會都沒有,這樣往往令習者迷惑,難以堅持,容易產生灰心泄氣情緒。這個階段是決定習練者能否登堂入室的重要階段,也是磨鍊心智的關鍵時刻,此時若能靜下心來,平心靜氣研拳,悉心揣摩老師所授之拳理拳法,循規蹈矩,「勿忘勿助」,日久必會有豁然貫通之感。

在太極拳練至純熟後,如何調整習拳心態,從而順利地度過乏味期呢?這個階段習練者應該逐步提高養性功夫。太極拳修鍊的宗旨是「修心養性、益壽延年」,太極拳的價值應該從這八個字中得以體現。

心性得不到滋養,如何領悟太極拳實質內涵?臨敵不具備平淡從容的心態,如何克敵取勝?不能以樂觀豁達的心態應對一切事物的變化,又如何得以延年益壽?就此,筆者有如下建議:

//

太極·認識觀

//

首先,習練者對太極拳修鍊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陳鑫拳論曰「運用在心,此是真訣」,「身法端凝莫測,收斂精神,別無他訣,心平氣和則得」。

又日:「拳之大概即聞命矣,而要打不出神情,何也?曰: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如孟子所言,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焉。」故平素打拳,「臨場先去其輕浮慌張之氣,清心寡欲,平心靜氣,招招循規蹈矩。積久功熟,然後此中層累曲折,歷盡難境,苦去甘來。妙趣橫生,心中有情有景自然打出神情來。要知此皆人力所能為者,至於無心成化,是在涵養,日久優遊。以俟其自至則得矣」。

在練拳的整個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松其身、鎖其心、定其神的要求,認真盤練拳架,力求做到松、圓、輕、柔、勻、沉、定、靜,慢慢就會感覺到整個身心都融人大自然之中,渾身上下像被大氣沐浴著一般,進入一種虛無忘我之境界。鬆柔之極,寧靜之極,輕靈之極,舒服之極。此所謂:「沿途纏綿,靜運無慌,肌膚骨節,處處開張。」拳景至此,可以觀矣:練者情景交融,妙趣橫生;觀者稱奇叫絕,心往神馳,身臨其境。

//

太極·修鍊觀

//

其次,要有正確的太極修鍊觀。把太極拳修鍊當作修心立命之本,當作一項長期工程來做,功從平常中得,拳從自然中來。「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休法自修」。如果我們習練太極拳之人,不能達到身心兩健,何來體悟,又如何達到「腹內松凈氣騰然」、「氣遍身軀不稍滯」的境界?這些都是從平常、自然中得來的。習練者要把拳理拳法融進拳架,一絲不苟悉心苦研,自然會水到渠成、體悟於身。

不貪、不欠、不丟、不頂,勿忘勿助、松靜自然,這是對練拳者心態素質的基本要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晤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

「無念神自清,清而心意定」。心靜神定才能體松、氣沉、神凝,才能體現太極拳古樸凝鍊的風貌。太極拳是一種性命兼修、身心兼練的拳術,故有人稱太極拳為神經體操和心理訓練方法,只有心志淡泊自在,才能使身心寧靜致遠,使健康和功夫漸人佳境。

太極拳的最高表現形式,是精、氣、神的高度協調統一下的形體運動,是以內養外、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從而達到身心雙修的一門學問:太極拳是在松靜自然的狀態下,靜養靈根、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一門科學藝術。讓我們在自然無為、勿忘勿助中去體驗太極拳的神奇魅力,覓得夏日之清涼!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幸福快樂的源泉
太極以拳代樁,以拳為樁,「無處不是樁」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