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蘇軾嘲諷禪師,卻愁彌勒下生遲,這首詞詼諧幽默,禪意悠遠

蘇軾嘲諷禪師,卻愁彌勒下生遲,這首詞詼諧幽默,禪意悠遠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不僅詩書畫俱精,而且能將儒、釋、道融會貫通,從而達到一種超然無累、自足圓滿的人生境界,真是一位難得的奇才。蘇軾一生宦海沉浮,歷經各種艱難險阻,卻總是以一種昂揚的姿態迎接各種挑戰。下面這首詞,雖然是嘲諷之作,卻充滿了禪意。

南歌子

宋代:蘇軾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卻愁彌勒下生遲。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

蘇軾曾經在杭州擔任刺史,有一段時間他鎮守錢塘江,日夜忙碌,幾乎很少回家。等到工作終於忙完,才有機會放鬆一下。有一次他攜帶歌女去拜見大通禪師,出家人當然是不近女色,於是禪師有點不高興,只是不好當面讓蘇軾尷尬,只好默不作聲。蘇軾心中明白,即興填詞,並立即讓歌女作曲演唱。

這首詞是蘇軾戲諷大通禪師之作,他嘲笑大通禪師雖然是出家的僧人,卻未真正得道。蘇軾首先請問禪師出自哪家名門宗派,又是繼承了誰的衣缽。我今天來到寶地,要借您的拍板與門槌用一用,我也是逢場作戲,大師可不要胡亂猜疑。詞人一邊為自己開解,一邊問大師的來歷,言外之意,既然修行了很長時間,您為何還是放不下。

歌女們盡情地演唱,蘇軾一邊表情沉醉地聆聽,一邊不時地觀察禪師的表情。「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歌女雖然沒有挑逗禪師之意,但禪師卻不斷地搖頭,又是眨眼又是嘆氣,表現得極其嚴肅的模樣。蘇軾覺得很好笑,幽默地說,只恨寺院里的那些年輕僧人出生太晚,只知你如今這副道貌岸然的尊容,而沒有瞅見你年少時也曾放浪形骸。

彌勒,即彌勒佛,指寺內年輕的僧人。「老婆三五少年時」,意思是說,老太婆當年只有十五歲,還是少女的時候。蘇軾藉以譏諷大通和尚少年時也有過不光彩的行徑。看來,蘇軾來此之前時一定是做了一番功課,將大師的底牌摸得一清二楚。不知大師有沒有氣得吐血,一定是想找個地縫立刻鑽進去,但估計蘇軾早已有了預案。

相傳法融和師父道信禪師在山中同行,路上遇到老虎,師父假裝害怕。弟子知道老虎是看守僧寮的警衛,怎麼師父竟然怕老虎,於是說了一句,「師父,怎麼你的心中還有一個怕字哩!」師父沒吭聲,待兩人準備坐下來時,師父卻在弟子打坐的石頭上寫了一個「佛」字,弟子一看,就不敢坐下去。師父也哈哈大笑,「你心中還有一個佛字呢!」詞人其實也在試探禪師,詼諧幽默的語言也嘲諷了類似的僧人,他們心裡依然惦記著春花秋月和榮華富貴,卻假裝道貌岸然,其實並未真正入定脫俗。

蘇軾嘲諷禪師,卻愁彌勒下生遲,這首詞詼諧幽默,禪意悠遠。蘇軾心中坦蕩,既嘲諷了偽君子,也表達了自己高潔的品性。人世間禍福相生,真偽難辨,時刻都充滿著各種危機,但蘇軾能真正深刻地領會禪宗的思想,在佛寺的清幽環境中,焚香靜坐,悟得物我兩忘、身心皆空的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孟浩然求仕不成,臨別時贈詩王維,王維回贈一首,卻禪意濃濃
品讀艾青的一首詩,開篇就令人凝神沉思,結尾更是激發鬥志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