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活了500萬歲,遇上人類它們差點在100年內滅絕,這種萌令人心疼…

活了500萬歲,遇上人類它們差點在100年內滅絕,這種萌令人心疼…

說起「獵豹」兩個字,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是比博爾特快三倍、陸地上速度最快的哺乳動物

圖:Tenor

是萌得莫名其妙的黑色「淚痕」

圖:Travel Butlers

還是迪拜土豪標配寵物,搭配豪車更佳?

圖:PetHelpful

圖:Middle East Eye

其實,獵豹這種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500萬年的生物,在人類文化和歷史上具有太多重要意義

從古埃及時代開始,獵豹就被用於狩獵和探險;除此之外,它們還是高貴的寵物,因為相對別的掠食動物,它們更容易被馴服

迪拜土豪,不過是養獵豹當寵物的「新貴」。在他們之前,著名的獵豹「鏟屎官」就有19世紀的義大利女侯爵Marchesa Luisa Casati,她養了一對獵豹,看心情挑選哪一隻陪她進餐

圖:Pinterest

上世紀30年代巴黎「紅磨坊」的明星Josephine Baker,也曾和她的寵物獵豹Chiquita一起表演

圖:GC McRae

1939年,默片時代女星Phyllis Gordon甚至帶著自家寵物獵豹在倫敦街頭軋馬路,這張照片也是很經典了

圖:The Hairpin

在地球上火了500萬年,獵豹身上甚至每一處顏色,都是大自然最為精妙的設計。

比如它們臉上獨特的黑色「淚痕」,其實就是為了防止眩目的陽光反射到眼前,這對於在白天狩獵很有用處

圖:Twitter

而獵豹尾巴上的白色尖端,能夠讓幼崽在灌木叢中跟上母親的腳步

圖:Kids At Risk Action

它們有「潔癖」,比起掉在地上的食物,更偏好乾凈的、沒有沾染塵土的肉,彷彿有種與生俱來的傲嬌。

圖:BioExpedition

們甚至是唯一一種會發出呼嚕聲的大貓:獅子是咆哮,豹子是拉鋸般的叫聲,只有獵豹,一種粗啞、持續的呼嚕聲,聲音很大,還帶著節奏,就像一隻體型過大的喵星人一樣。

然而如今,世界上只剩不到7500隻獵豹,因為90%的獵豹已在上個世紀消失。

它們面臨的問題,和其它瀕臨滅絕的動物一樣:缺乏棲息地,獵物不足,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人類對自然的逐步侵佔……

圖:We Heart It

南非國家納米比亞,是目前獵豹分布最集中的國家,約有1500隻成年獵豹和青少年獵豹。

在這裡,90%的獵豹生活在保護區之外。納米比亞還有個和其他非洲國家都不同的規定:如果你擁有一片土地,那麼你就同時擁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野生動物。

納米比亞野外。圖:Today

在這樣的法規下,加上納米比亞有40%的土地歸農民所有,為了保護家畜,村民們會槍殺或捕捉獵豹。但獵豹在這裡依然能大規模繁衍生息,部分原因在於勞里·馬克爾(Laurie Marker)博士的不懈努力。

她畢生致力於保護獵豹,並於29年前在這裡成立了獵豹保護基金會(Cheetah Conservation Fund,簡稱CCF)

CCF創始人馬克爾和獵豹在一起。圖:CCF UK官網

最近,《英國電訊報》記者兼專欄作家傑賽米·卡爾金(Jessamy Calkin)到訪了納米比亞的CCF獵豹保護基地,探訪這些美麗優雅而又瀕臨滅絕的大貓們,並撰文介紹了拯救這個物種的計劃。

* 以下內容以卡爾金第一人稱敘述。

並沒有人類以為那麼「凶」的獵豹,其實聽得懂人話

獵豹保護基金會CCF現在有4隻「形象大使」,是一母同胞的4隻「兄弟姊妹」獵豹,分別名叫虎皮百合(Tiger Lily)、彼得(Peter)、賽妮(Senay)、凱傑(Khayjay)。

在只有3周大的時候,這幾隻小豹的母親因為誤入農田而被開槍殺死。

而現在,它們懶洋洋地躺在一叢小金合歡灌木的樹蔭下,互相倚靠著,就像窩在一起看電視的人類青少年一樣。

4隻形象大使中的彼得和凱傑。圖:英國電訊報

前面已經提到,在40%土地所有權歸農民的納米比亞,村民們有時候會為了保護牲畜而開槍射殺獵豹。

但他們其實被誤導了,獵豹對家畜的威脅並不像人類想像的那麼大。而獵豹保護基金會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深入農業社區,幫助村民們更好地管理牲畜。基金會還會繁育安納托利亞牧羊犬,保護牲畜免受野生捕食者的侵害。

在一些網路視頻中,甚至能看到被人類撫養長大的獵豹和大型犬「親如兄弟」的畫面。圖:YouTube視頻截圖

不過,將獵豹留在基地、或者說「人工撫養獵豹」,並不是CCF基金會的目標。只要條件允許,它們就會被放歸自然。當然,也有些獵豹因為受傷,年老,或者從幼崽時期就被帶來而從未學習過狩獵,就會留在這裡過完一生。

截至目前,基金會已經救助過1000隻獵豹,其中600隻被送回野外。母親被人類槍殺或被抓後,幼崽常常被救出。而眼下,CCF在納米比亞的基地內共有38隻獵豹,年齡、來源各不相同,它們絕對很有吸引力——畢竟在日常活動中,你永遠無法看到它們。

圖:CCF官網

現在,CCF的納米比亞基地上,最年輕的獵豹是6個月大的多米尼克(Dominic),毛髮蓬鬆,還是一隻「少年豹」。

它剛來的時候才10天大,只能用奶瓶餵養。曾經在雷丁大學學習動物學、後來加入基金會的實習生勞倫·普法弗(Lauren Pfeiffer)說:「它小到可以捧在手掌里。」。

獵豹們會有不同的個性嗎?普法弗說:「拋開身為『貓奴"的立場,我想說:是的,完全不同。多米尼克很活潑,還處於青少年階段。它很喜歡試探邊界。」比方說,它有時候會咬人——勞倫必須強行「叫停」並拒絕跟它互動。

「它們會從中學習」,獵豹們都能聽懂自己的名字,也能理解不同的說話語氣。

多米尼克和CCF創始人馬克爾在一起。圖:英國電訊報

親眼見到奔跑中的獵豹是什麼感覺?

每天早上9 時是獵豹的「奔跑秀」時刻,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鍛煉獵豹,讓它們處於最佳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同時,這也是遊客觀看獵豹活動的好機會。

隨著破布的抖動和跳躍,獵豹瞬間行動起來。從成百上千的照片和紀錄片里,我們已對這樣的景象很熟悉,但親眼所見仍然令人興奮:一隻奔跑中的獵豹,身體低伏,姿態優雅;它一步可達20英尺,3.3 秒就能跑100米,比人類世界紀錄保持者尤塞恩·博爾特還快3倍!

圖:Best Animations

奮力奔跑之後,它們獲得的獎勵是放在巨大木勺上的一小塊肉。

我們帶著驢肉或馬肉爬上敞篷四驅吉普車,獵豹們在寬敞的圍欄區域里,三五成群。它們追著吉普車跑,當我們扔出肉時,它們就像狗接飛盤一樣,在半空中接住肉。

在野外,獵豹從小就學習追逐獵物。一位當地農民告訴我,有一次他的一頭牛犢在樹下打盹,完全沒意識到身邊的危險,一隻獵豹用爪子撥弄它,試圖讓它跑起來,以便追逐。

基地工作人員正在訓練少年獵豹。圖:英國電訊報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開始

馬克爾住在一個被鮮花、樹木和鳥類包圍的漂亮土坯房裡,巨大的桌子上擺滿書籍和紙張,牆上掛滿照片。從她的花園裡,可以看到4隻「形象代言人」獵豹之一的「虎皮百合」。

「你好,寶貝。」她喊道——所有獵豹都是她的寶貝。

圖:Amicale

在基地,馬克爾什麼都親力親為。只要有人提出請求,基金會會幫助任何動物;但除了獵豹之外,基地沒有任何設施可以容納其它動物。獵豹,就是他們的標誌。她說

「一切都要為保護獵豹而服務。我們不想讓它們(獵豹)處於圈養環境中,但如果必須圈養,也應該以正確的方式進行,讓公眾可以看到它們,了解它們。

「人們總是會問放歸野外的問題,因為這聽起來很誘人。但除非我們為動物在野外生活騰出了環境,否則把它們放回去的重點是什麼?事實是,我們幾乎沒有『野外"——地球上到處都是人,在非洲既有人又有家畜,野生動物無處可去。因此,所有生物共同生存的唯一方式,就是與人合作。

圖:giphy

馬克爾還負責管理「國際獵豹譜系」(International Cheetah Studbook), 一個圈養獵豹的信息登記系統,用於監測種群的繁殖狀況。她接著介紹道

「我們密切關注正在發生的事情,也把動物園納入其中,讓動物成為更有影響力的『大使"。因為公眾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實際上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

馬克爾生於底特律,在俄勒岡州上的大學。在野生動物園裡,她第一次見到獵豹。身為獸醫技師的她在這裡謀得一份工作,之後成為獸醫診所的負責人。

「我透過柵欄看著它,它發出嘶嘶聲,向我吐口水。我當時想:哇,真有態度。「但人們似乎對獵豹知之甚少。我的主管說,你為什麼不去研究它們?

於是她真的去研究了,很快就成了權威。

1977年,她帶著一隻在俄勒岡州長大的獵豹幼崽到納米比亞參加一項研究項目,看看人類是否能教獵豹去捕獵。就在那時,她看到了被關在籠子里的獵豹,聽說了村民如何殺死他們。成立獵豹保護基金會的想法,就在此時萌發。

馬克爾和同事一起救助獵豹。圖:Natural World Safaris

留住最古老的大型貓科動物

獵豹保護基金會的管理者伊萊·沃克(Eli Walker)是個年輕熱情的美國人。2011年,還是學生的他來到這裡,現在負責研究數據以及管理飼養員。他的桌子上擺著一隻傷痕纍纍、威風凜凜的獵豹照片,那是一隻叫邁爾斯(Miers)的雄性獵豹。

邁爾斯是被當地村民捉住的,他們說它殺死了牲畜,但沃克認為沒有什麼證據能證明這一點。然而被救下之後,邁爾斯的狀況很不好。沃克說

「人們經常覺得:哦,擁有一隻獵豹肯定很酷。之後才意識到這是個非常糟糕的主意。」

「其實你能看出野生動物什麼時候放棄掙扎了——當它們精神崩潰,對什麼都不在乎的時候。剛被抓住時,野生獵豹會驚慌失措,可能會傷害自己,試圖逃出籠子。

圖:Edupics

沃克說,當基金會接到有關被困獵豹的電話時,最理想的情況是說服抓住獵豹的人把它放走。但有些人會不分清紅皂白先把獵豹關進籠子,然後說:「我們真的不想殺它,你們能來把它接走嗎?」

這種情況下,工作人員會先去溝通,看看能否提供幫助。要是那些人仍然拒絕釋放獵豹,或者獵豹已經受傷,那麼基金會就會接收它。

幼崽們會被安置在一起,鼓勵它們組成聯盟。如果它們學會了捕獵,就有可能被一起放歸野外。沃克解釋道

「我很願意找到把獵豹放歸野外的最佳方法,但這對獵豹保護而言只是非常小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為了保護野生獵豹種群所做的工作,例如牧羊犬計劃和教育計劃,以及我們與村民一起開展的工作,這些才是真正具有改革意義的事。

圖:giphy

後來,馬克爾又帶我們去見多米尼克。在進入它的圍欄之前,馬克爾讓我們把背包放在外面,因為它喜歡攻擊背包。看得出來他們的感情相當好,馬克爾給多米尼克檢查牙齒時,它就在她身上蹭來蹭去。

不過,馬克爾對拍照內容很謹慎,她不希望獵豹被視為寵物,但堅信它們作為形象大使的價值

她的第一任形象大使是楚巴卡(Chewbaaka)。24年前,這隻病重的幼崽被馬克爾買下。

「我費了很大勁才讓它活了下來,我們的羈絆很深。小學生和村民來參觀時,楚巴卡會跟他們見面。它還在紀錄片里出現,幾百萬人看到它和我一起走在灌木叢中。我就是它的獵豹媽媽。它教會了納米比亞人獵豹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應該保護這個物種。它非常非常特別。」

16歲的楚巴卡最終於2011年過世,基金會為它設立了紀念碑。

威風凜凜的多米尼克。圖:英國電訊報

獵豹對整個生態系統至關重要。馬克爾這樣舉例解釋

「羚羊之所以跑得那麼快,是因為像獵豹這樣的動物會吃掉羊群中的『老弱病殘』。獵豹只吃它需要的部分,剩下的獵物屍體養活了胡狼、蜜獾和禿鷲——這樣胡狼就不需要去襲擊人類養的山羊。

但獵豹的生存也很艱難。它確實跑得很快,但一旦它捕獲了獵物,往往還沒來得及吃,就被更大、更強壯的捕食者(花豹或獅子)搶走了。

有證據表明,獵豹是所有大型貓科動物中最古老的一種。如果它們消失,那將是一場災難。

10年後的獵豹保護基金會,會是什麼樣子?馬克爾說:「我希望到時候根本沒有獵豹保護基金會——因為已經沒有必要了。」

(英倫圈綜編,編輯:Moo,原文刊載自《歐洲時報》英國版與《英國電訊報》聯合專版,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Aldi竟然在中國賣起了酸菜香腸餡包子!你真的懂「輕奢」嗎…
WHO:「過勞」是種慢性病!3種典型癥狀你中了幾槍?

TAG:英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