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勝利時,我已經死了」這句話,是誰說的?

「抗戰勝利時,我已經死了」這句話,是誰說的?

請問編輯,下面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抗戰期間,一位美國記者攔住一名正要奔赴前線的中國士兵。

記者:你多大?

士兵:16歲。

記者:你想你的家人嗎?

士兵:他們已經死了。

記者:你覺得中國能勝利嗎?

士兵:中國一定會勝利的!

記者:當中國勝利之後,你準備幹什麼?娶妻生子?

士兵:那個時候,我已經死了。

文 | 陳慕譚

這是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中文互聯網長期訛傳這個故事與張靈甫有關。

比如,鳳凰衛視《冷暖人生》2013年8月20日播出的《我眼中的張靈甫將軍》中,主持人有這樣一段解說詞:

「關於張靈甫在對日戰場上激戰的故事其實有很多。據說有一次,外國記者採訪張靈甫,問他說您認為中國一定會勝利嗎?他說一定會,記者就又問,勝利之後,您認為您會做什麼呢?張靈甫回答,那時候,我已經死了。」

其實,這個故事不屬於張靈甫。其原型,見於埃德加.斯諾的文章《旭日上的暗影》。

原文是這樣的:

「去年(1937年)九月間,……我跟一個姓劉的北方佬相識——一個露齒而笑的紅小子——一同在山東和河南的赤裸的棕色平原上旅行了幾天。這個姓劉的,從前曾在馮玉祥的『國民軍』中當過軍官,後來變成了一個『紅軍』指揮,而最近則在日軍佔領區中干黨務工作。現在他是要到河北北部去組織一支別動隊。……我記得,在當時我們曾大談戀愛、戰爭及其可能的結果;有一次我問劉,他在這場戰事結束後,預備幹什麼。他依舊露齒微笑著,十分泰然地望著我說道:『那時我已經死了,我們大半都將死在這場戰爭中。』

由斯諾的記述可知:(1)這不是一次採訪,是一次朋友間的談話。(2)「姓劉的北方佬」不是16歲,也沒有家人全都死了的情節。(3)二人確實聊到了抗戰的前途以及個人的命運。

《旭日上的陰影》一文,於1938年7月增入了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成為該書的第13章。隨後,由地下黨人胡愈之翻譯為中文,在中國出版。

據斯諾的記述,在鄭州分別時,他借了些錢給那位「姓劉的北方佬」,然後「他就這樣獨自去打日本了」,長期杳無音信。直到寫作《旭日上的陰影》一文的幾個星期之前,「我才得知劉現在冀北領導著一支一萬五千人的別動隊,他的許多老同志已從山西趕到那邊了」。

筆者能力有限,根據上述資料——在馮玉祥的西北軍做過軍官、紅小子、做過日佔區黨務工作、1938年在冀北有一支「一萬五千人的別動隊」——未能考據出這位「姓劉的北方佬」究竟是誰。

1939年4月,收錄有《旭日上的陰影》一文的《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斯諾所講述的這則感人故事,迅速進入了左翼文化界的視野。

比如,同年5月,馮友蘭在中華日報《動向》副刊上刊文,如此轉述道:

「近來有許多報告戰地消息底文章,在這些文章里,有許多地方,我們看見真正底『中國人』。有一訪員碰見一位軍人,自動往河北組織游擊隊。談話之間,這位軍人表示,對於中國底最後勝利,他是有確信底。這位訪員問:『中國打勝以後,你打算做什麼事情?』這位軍人很冷靜地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在這次戰事中,軍人大概都要死底。』」

較之斯諾的原文,馮友蘭的轉述中,增入了「這位軍人表示,對於中國底最後勝利,他是有確信底」這樣一個情節——斯諾的原文僅稱「我記得,在當時我們曾大談戀愛、戰爭及其可能的結果」。

再後來,故事在傳播中漸漸脫離原型。斯諾變成了「美國記者」,「姓劉的北方佬」變成了張靈甫或者某年僅16歲的戰士,只有「那個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句動人心魄的話,完整保留了下來。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共計傷亡360餘萬人。

據國民政府軍委會軍政部的統計,1937年抗戰爆發時,國軍中下級軍官(上校至少尉)共計13.4萬人,行伍出身者約4萬人,余者均或多或少有軍校教育背景。但戰時傷亡慘烈,每年須補充中下級軍官4.5萬人,正規軍校教育無法匹配如此快的犧牲速度,據何應欽1943年的一份報告,14萬中下級軍隊幹部中,正式軍校出身者已僅剩37587人,約佔全數的27%,其餘全部來自各種速成訓練班與行伍提升。據1994年出版的《八路軍》史料叢書統計,八路軍在抗戰中總計傷亡34萬餘人;其中,犧牲團以上幹部700餘人。

「那時我已經死了,我們大半都將死在這場戰爭中」,是一句平實而沉重的大實話。

(完)

注釋

鳳凰衛視《冷暖人生.我眼中的張靈甫將軍》,2013年8月20日。文字版見:

http://phtv.ifeng.com/program/lnrs/detail_2013_08/21/28865504_0.shtml

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胡愈之/譯,收錄於《胡愈之譯文》(下卷),譯林出版社,1999年,第501頁。

1939年5月,馮友蘭,《贊中華(新事論之二)》,1939年5月,收錄於:《新事論:中國到自由之路》,三聯書店,2007年,第171頁。

《張發奎口述自傳》,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第218頁;何應欽,《何上將抗戰期間軍事報告》,下冊,第562~563頁。

《八路軍.綜述》,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第160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這張讓1.36億人心碎的照片,是怎麼來的?
黎元洪不是「床下都督」,他的重要性被低估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