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票如何變身貴妃?來個餅吧!

女票如何變身貴妃?來個餅吧!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截圖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介紹過一種相傳來自唐朝宮廷的點心——貴妃餅,引得無數人口水直流。

現在,一條生活館就把它找來了。

潔白、圓潤、如明月,一個個像極了白白胖胖的小饅頭,很是喜人,與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相契合。

據說,貴妃餅上的圖案,也來自唐朝妃嬪額頭上的花鈿(diàn)紋樣。

註:花鈿,是將紙、金箔等剪出花樣,貼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飾品,在唐朝尤為流行。有圓點、梅花、扇面、桃子等多種圖案。

掰開來,綿密細膩的棗泥餡包裹著大顆大顆的核桃仁,呼之欲出。

一般的棗泥餡,都是黑乎乎的、顏色很深,吃起來口感偏硬、還帶著一股陳放很久的味道。

但這款貴妃餅的棗泥餡,是紅褐色的,在光下還閃著晶瑩剔透的光。它是真正將紅棗攪打成泥新鮮製作的,吃起來香甜沙軟、帶著一絲棗子的酸、入口生津。

連波波這種一向排斥棗泥餡的人,都被這個貴妃餅折服了,簡直太好吃!

如此好吃又好看的貴妃餅,來自津門老號「祥禾餑餑鋪」。

餑餑,是滿清入關後對糕點的統稱。清宮中設有御餑餑房,在民間經營宮廷糕點的就叫餑餑鋪。這家起源自天津的「祥禾餑餑鋪」,從祖輩到孫輩傳承了3代。

為了將古代的宮廷點心復刻到極致,所有點心全部手工製作,選用新鮮食材,拒絕使用香精。

他們的堅持,顛覆了人們對傳統中式點心「好看不好吃」的印象。不少天津人都說,他家的點心是從小吃到大的,老人小孩都愛吃,隔三差五就得去買上一點。

他們不僅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連聞名世界的美食家、香港「食神」蔡瀾先生,都專程到天津尋訪「祥禾餑餑鋪」。

貴妃餅,算得上是「祥禾餑餑鋪」的頭牌點心了。

慢慢烘烤後,外皮軟中帶酥,稍一用力就碎得掉渣,可見有多酥。放入嘴中微微甜卻香氣十足,沙沙的質感層層疊疊在口中化開,令人驚喜。

內餡除了經典的棗泥味,還新推出了一款甜莓味(山楂餡 蔓越莓干),這次都給大家帶來了。

棗泥味

「圓點狀」的花鈿是唐朝最常見的款式之一,圓圓白白的貴妃餅上,點上幾個紅點,讓人瞬間彷彿穿越回大唐,看著喜不自禁。

滄州的金絲小棗製作而成的棗泥,吃起來香甜軟糯、又有一絲嚼勁。核桃選的是新疆的紙皮核桃,老師傅們一個個手工剝殼取出核桃仁,又脆又嫩。

外皮酥鬆、棗泥餡軟糯、核桃仁香脆,這一口咬下去,層層口感相疊加,回味無窮。

甜莓味

各種「花狀」的花鈿是唐朝最為流行的,這款貴妃餅取格桑花的八瓣花形印於其上,清新脫俗,又增添了一種幸福吉祥的美好祝願。

山楂餡的味道酸酸甜甜,相比棗泥餡更為清爽。

還有夾雜其中的蔓越莓干,融在山楂餡里並不容易找見,吃的時候一不小心咬到,那股子酸甜猛烈地蔓延開來,實在是妙。

復古包裝,誠意滿滿

「祥禾餑餑鋪」的包裝也很特別,採用傳統的包裹點心的方式,一塊塊堆疊好,用點心紙裹成一個包袱,再繫上草繩,十分復古。

拿這樣用心製作的點心,送給親朋好友,講究體面又誠意滿滿。

早上來不及吃早飯,直接拿兩個貴妃餅當早餐;下午餓了吃上兩個解解饞;周末泡上一壺茶,配上貴妃餅當茶點……

一包貴妃餅沒幾天就能被吃光。

「祥禾餑餑鋪」貴妃餅,都是新鮮製作後發出的,大家收到後記得趁著新鮮儘快食用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撩 的精彩文章:

「草學」到底是什麼學?
3分鐘煮好!地道酸辣粉

TAG:開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