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傳李公麟的巨作《丹霞訪龐居士》圖,為你展現奇特的禪宗一家人

傳李公麟的巨作《丹霞訪龐居士》圖,為你展現奇特的禪宗一家人

宋 丹霞訪龐居士圖

尺寸:35.2×51.9cm

作者:李公麟(傳)

著錄於《石渠寶笈》傳為李公麟《丹霞訪龐居士圖》,畫的是唐代貞元間禪宗大居士龐蘊,因篤信佛教,自沉萬貫家產於湘水,與妻兒以編篾器度日,全家學道,共說無生話。並時時與禪宗大師石頭、馬祖、葯山、丹霞一起參證禪理,機鋒對答,彷彿維摩詰故事。圖中丹霞禪師正從籬邊泥路上緩緩來訪,龐蘊之女已聞訊在道旁恭迎。陋室之中,除鋤鐮等農具之外,空著所有。龐居士與妻兒席地而坐正參禪談道,忘情世外。人物生動傳神,如龐居士的善辯,其妻子的虔誠,兒子的專註,女兒的恭敬,及丹霞禪師的肅穆,都各盡其態,呼之欲出。而線描圓轉瘦勁,筆力直入絹素,自是高手所作。此圖雖略有設色,但仍屬白描畫法,前人每將年代較古,畫筆精微的無款白描人物畫歸之於李公麟名下,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宋人畫大多不書名款,其價值的論定全在作品本身,牽強附會反有損於作者的尊嚴,誤導後之讀者的欣賞與判斷。 此圖卷末有明初僧人溥洽及成化時書畫名家姚綬長題,清初時為名鑒藏家朱之赤所得,後歸之清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後被溥儀攜去東北而散落民間,見於《賞溥傑書畫目》、《國寶沉浮錄》諸書。徐邦達先生當年曾見過此件原作,鑒定為宋畫,並在他編印《重訂清宮藏舊書畫錄》時特為標出,可見他審慎的態度。數十年間見於市場的宋畫極少,況明清以來此件迭經名家及宮廷收藏與鑒可,尤為難得。

延伸閱讀:一家四口都開悟得大成就的龐蘊居士

龐蘊居士,字道玄,衡陽縣人。他家本是世代以儒為業,可是他少悟塵勞,志求出世。在唐朝貞元初年,參謁石頭禪師。頓悟禪機。當時丹霞禪師等,都是龐居士的很好禪友,他的悟境相當的高。他與當時高僧逗起禪機來,根基差的人,真有些吃不消呢?所以有東土維摩之稱。

龐靈照圖 南宋 馬麟 畫 波士頓博物館藏

龐蘊居士有位女兒,名叫靈照。居士四方遊歷,靈照服侍左右,漸漸的悟境不凡。一日,老夫妻倆在室內討論禪悟之事,龐蘊說:「難、難、難,難得就像將十擔芝麻油往樹上攤。」

龐夫人說:「易、易、易,連花草樹木都能表現出祖師的禪意。」

正在屋檐下編笊籬的女兒靈照笑道:「你們兩位老人家,年紀一大把了,怎麼說出這種小孩子的話來呢?」

父母問她是怎樣看待禪修之事的?

靈照說:「也不難,也不易,飢來吃飯困來眠。」

龐蘊撫掌大笑,說女兒甚得慧海師兄的禪旨心印。

一日,龐蘊與龐夫人、兒子一同耕田去了,只留下靈照看家做飯。天近中午,她正在門口水井邊洗菜,一位草鞋錫杖的雲遊僧風塵僕僕走了過來。靈照不用問也知道,來的是老父最親密無間的禪友、以石破天驚的禪風名震九州的大宗師丹霞天然。老父經常說起他,所以他的形象早已澆鑄在了靈照的腦海里。

丹霞天然問她:「龐居士在家嗎?」

靈照放下菜籃,收手站立,好不容易見到了活的丹霞禪師,怎能不與他法戰一番?所以,靈照不吭聲,與他鬥上了禪機。

丹霞天然當然不知她是何方神聖,就又問道:「居士在嗎?」

靈照提起菜籃走回家門。丹霞也只好離開了。不一會兒,龐蘊他們從田中回來,靈照眉飛色舞地將剛才的事兒敘述了一遍。龐蘊問:「丹霞大師呢?」

靈照頗為得意地說:「早走了。他未能領悟我的禪機,不走幹啥? 」

龐蘊苦苦一笑,嘆口氣,搖著頭說:「你呀你,真是紅土塗在牛身上。」

靈照一怔,不解地望著老爹。哥哥說:「這還不好理解?老爹一則是說你班門弄斧,自己犯鋒傷手;二來罵你故作玄虛,多此一舉。」

可不是嗎,牛本來就是紅色的,身上還沾滿了泥土,你再往它身上塗多少紅土也顯不出來。豈不是多此一舉!

第二天,丹霞天然大師又來了。在門口與一直在等他的龐蘊相遇了。丹霞明明眼看著龐蘊,嘴裡說的仍是那句話:「居士在嗎?」

龐蘊的回答是:「飢不擇食。」

丹霞又問:「龐公在嗎?」

「蒼天,蒼天。」龐蘊邊喊邊走回家門。

「蒼天,蒼天。」丹霞邊說邊走了。

這就是兩位大宗師的相見。丹霞天然千里迢迢而來,兩個知心朋友就說這兩句,便別離而去。

龐蘊居士將入滅時,告訴女兒說:「你去看看日頭,正午時告訴我,我就在那時刻入滅吧!」佛門中人追求的超脫生死、無死無生,固而真正的大師大德,對自己的逝世是能夠自己掌握的,他們竟能挑選個自己看好的時辰。俗人希生懼死,卻從未見誰真正把握過生死,長壽是僥倖,死於非命、死於病疾是常情。死生亦大矣,死生又是這樣不鍾情那些希圖、懼怕他的人!

靈照聽父親說要入滅,便趕緊去外邊看了看日頭,回來對父親說:「現在是正午了,不過巧得很,有日蝕,天狗正在吞日頭呢。」

「哦,有這種事?」

「不信你去看看。」

龐蘊出屋觀看。太陽在天空好好的,哪裡有什麼日蝕呢!迴轉室內,靈照早巳盤坐在他的座位上,雙手合十,坐化了。 龐蘊回屋一看,笑了,說:「我女兒機鋒要比她老子快捷啊!」

於是,為了安葬女兒,他推遲七日逝世。第七天,襄州州長於頔來看他,問一些禪家道理。龐居士對他說:「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有」是追求不盡的,是煩惱的不盡根源,只有「無」才是根本,空掉所有的「有」,把「無」從埋沒中顯示出來吧,它才是真實的可追求的東西。

他請州長坐在床邊,自己枕在他的膝蓋上,繼續說:「存留世間,自加小心,世界上的一切都和影子與回聲一樣,是空幻的。」

於頔聽他有告別之意,低頭觀看之時,龐蘊早已撒手歸西。

遵照他的遺願,遺體火化之後,把骨灰撒入江河之中。  

龐夫人聽到丈夫和女兒都去死,也沒有給她知道,很不高興。他的兒子還在田裡鋤地,龐夫人去告訴他說:「你的爸爸已經死去了。」他聽到爸爸死了毫無表情的,一聲不吭,就站在田裡,用鋤頭拄著下巴,立地而逝! 龐夫人見此情形一跺腳,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再也沒了任何消息。

他們三人中,靈照坐著死,龐公卧著死,兒子站著死。最後還有龐夫人更奇怪,她看一家人都去了,她說:『他們雖死得好,我要死得更奇特。」因此她就說了四句偈:

坐卧立化未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

雙手撥開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憨山大師山居詩
虛雲老和尚: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鄉

TAG:般若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