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周圍神經系統檢查

周圍神經系統檢查

博主推薦

周圍神經系統的檢查應該從2個方面進行系統的檢查。一方面我們應該對疼痛區域的感覺進行系統檢查,另一方面應重視運動檢查。皮膚區域由於被連續神經根支配,存在大面積的重疊,所以切斷單一神經根只造成小片區域的感覺損傷。相反,帶狀皰疹病毒侵犯到所有受損神經根支配的區域。一塊肌肉可分別作為原動肌、固定肌、拮抗肌或者協同肌,在理想情況下,應優先考慮那些受單一神經根支配、易引發反射、受單一周圍神經支配可被觸及影響運動的主要肌肉。

頸胸段神經根感覺分布區

下肢與骶尾部神經根感覺分布區

一、臂叢神經

神經所支配的感覺區域

臂叢神經(C5,C6,C7,C8,T1)支配的大致感覺區域

臂叢神經的上根(C5,C6)支配的感覺區域大致範圍

臂叢神經的下根(C8,T1)支配感覺區域大致範圍

需要重點檢查的肌肉

1、菱形肌(肩胛背神經;C4,C5)

2、胸大肌:鎖骨頭(胸外側神經;C5,C6)

患者上肢高於水平面,對抗檢查者的手前推。箭頭所示為胸大肌的鎖骨頭。

3、胸大肌:胸鎖頭(胸外側和內側神經;C6,C7,C8)

患者對抗阻抗力內收上肢

4、岡上肌(肩胛上神經;C5,C6)

患者對抗阻力外展上肢

5、岡下肌(肩胛上神經;C5,C6)

患者肩關節對抗阻力,外旋上肢。檢查者的右手對抗患者的運動並將肘關節維持在合適的角度支撐前臂;檢查者的左手支撐患者的肘關節並防止肩關節外展。

6、背闊肌(胸背神經;C6,C7,C8)

患者上肢位於水平位,對抗阻力內收。下方箭頭為背闊肌肌腹。上方箭頭為大圓肌。

7、背闊肌(胸背神經;C6,C7,C8)

患者咳嗽時,可感覺肌腹收縮。

8、大圓肌(肩胛下神經;C5,C6,C7)

患者對抗阻力,內收抬起的上肢。

二、肌皮神經

前臂外側皮神經感覺區

肱二頭肌(肌皮神經;C5,C6)

患者對抗阻力屈曲旋後的前臂。

三、腋神經

腋神經損傷造成的感覺變化大致區域。

三角肌(腋神經;C5,C6)

患者對抗阻力外展上肢。箭頭可見肌肉的前側和中間肌纖維。

三角肌(腋神經;C5,C6)

患者對抗阻力收縮外展的上肢。箭頭所示肌肉的後側肌纖維。

四、橈神經

橈神經高位損傷(高於前臂後側皮神經的起點)造成感覺變化的大致區域。

肘關節上方與前臂後側皮神經起點下方之間的橈神經損傷造成感覺變化的大致範圍(橈神經淺支的支配區域)

1、肱三頭肌(橈神經;C6,C7,C8)

患者對抗阻力在肘關節處伸直前臂。箭頭可見肱三頭肌的長頭和外側頭。

2、橈側腕長伸肌(橈神經;C5,C6)

患者對抗阻力在腕關節處伸直和外展手部。箭頭所示為肌腹與肌腱。

3、肱橈肌(橈神經;C5,C6)

患者保持前臂位於旋前位和旋後位之間,屈曲前臂對抗阻力。

4、旋後肌(橈神經;C6,C7)

患者前臂在肘關節處伸直,抗阻力旋後前臂。

5、拇長展肌(骨間後神經;C7,C8)

患者腕掌關節與手掌呈直角固定於一平面,對抗阻力外展拇肌。

6、拇長展肌(骨間後神經;C7,C8)

患者在指間關節對抗阻力伸直拇指。

7、拇短伸肌(骨間後神經;C7,C8)

患者在掌指關節處對抗阻力,伸直拇指。

五、正中神經

1、正中神經損傷造成感覺變化的大致區域

前臂的正中神經損傷

腕管內的正中神經損傷,注意分出的掌指不過腕管。

2、旋前圓肌(正中神經;C6,C7)

患者對抗阻力旋前前臂

3、橈側腕屈肌(正中神經;C6,C7)

患者在腕部對抗阻力,屈曲和外展手部

4、指淺屈肌(正中神經;C7,C8,T1)

固定近節指骨,患者在近節指間關節處對抗阻力屈曲手指。

六、尺神經

1、尺神經損傷造成感覺變化的大致區域

位於背皮支起點以上的損傷

背皮支起點以下、掌皮支起點以上的損傷

掌皮支起點以下的損傷

2、前臂內側皮神經損傷造成的感覺變化大致區域

七、下肢神經

1、股外側皮神經感覺區域

2、股神經感覺大致區域

3、閉孔神經損傷造成感覺變化區域

4、股側皮神經損傷造成感覺變化區域

5、坐骨神經干損傷造成感覺變化大致區域

6、腓淺神經起點以上腓總神經損傷造成感覺變化大致區域

7、腓深神經損傷造成感覺變化區域

8、腓腸神經損傷造成感覺區域大致變化

9、足底皮神經支配大致區域

10、髂腰肌(L1、L2、L3)

患者屈髖屈膝,髖關節對抗阻力屈曲大腿

11、股四頭肌(股神經;L2,L3,L4)

患者肢體屈髖屈膝,對抗阻力,伸直下肢。

12、內收肌(閉孔神經;L2,L3,L4)

患者平躺,膝關節伸直,對抗阻力內收肢體。

13、臀中肌和臀小肌(臀上神經;L4,L5,S1)

患者平躺,屈髖屈膝,對抗阻力內旋大腿

14、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臀上神經;L4,L5,S1)

患者平躺,下肢伸直,對抗阻力外展肢體。

15、臀大肌(臀下神經;L5,S1,S2)

患者平躺,下肢膝關節伸直,對抗阻力於髖關節處伸直肢體

16、腘繩肌(坐骨神經。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頭肌;L5,S1,S2)

患者平躺,屈髖屈膝,對抗阻力屈膝。

17、腘繩肌(坐骨神經。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頭肌;L5,S1,S2)

患者俯卧,對抗阻力屈膝。

18、腓腸肌(脛神經;S1,S2)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對抗阻力,跖屈足部。

19、比目魚肌(脛神經;S1,S2)

患者仰卧,屈髖屈膝,對抗阻力跖屈足部。

20、脛前肌(腓深神經;L4,L5)

患者對抗阻力背屈足部

21、趾長伸肌(腓深神經;L5,S1)

患者對抗阻力背屈足趾。

— THE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附:針刀培訓計劃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針刀醫學分會 的精彩文章:

耳聾耳鳴治療穴位和刺法
頸、腰椎病診斷要訣

TAG:針刀醫學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