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26期:加州新法規7月已生效,機器人不得偽裝成人類!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26期:加州新法規7月已生效,機器人不得偽裝成人類!

隨著科技迅速發展,機器人的應用也越來越廣,不過有些應用方式卻遭到詬病,比如2016年的美國大選中,就有機器人轉發競選推特,以達到影響選舉目的,以及讓你煩躁的機器人推銷電話。但這種情況將很快改變了!

加州宛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關機器人不能偽裝能人類的首個法規生效了!想像一下,騷然電話必須自報家門,「您好,我是來自某某公司的機器人」,是不是異常滑稽?

上周最有趣的機器人當屬日本東京大學研發的一款了,從路邊撿來的樹枝就能做成機器人,還能自動學習走路,有沒有機械版小樹人格魯特的既視感?

下面,請跟前瞻經濟學人一起來看看吧!

加州新法規7月已生效:機器人不得偽裝成人類!

近日,加州的一項新法生效了。被稱為B.O.T法案或加州1001號法案規定,任何人使用機器人在加州與他人在線交流或互動,意圖誤導他人關於其人工身份的信息,都是非法的。

從此,任何用作商業或政治用途的聊天機器人,都必須說明自己是機器人。不論是打電話、發簡訊、還是在社交網路上發言。違法的機器人主人可能面臨罰款。

《紐約客》認為,這個規定就好比,製藥公司必須聲明,廣告里說自己吃了葯就好了的人,是花錢請的演員。在美國,這樣的法律還是第一次生效。

這條法規,是加州一位名叫Robert Hertzberg的參議員提出的。他說,這就是把高端的科技概念融入到基本的法律原則里來。不能以經濟為目的去欺騙,也不能在競選過程中欺騙。

這項立法特別適用於那些意圖影響選民的機器人,以及那些為銷售商品和服務故意欺騙的機器人。根據這項法律,如果一個人通過「清晰、顯眼、合理設計」的信息披露,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機器人不是人類,那麼他就沒有違法。

這項法律在本質上是探索性的。首先,這是第一個機器人立法,但它只適用於加利福尼亞州。這對於跨越州和國家的在線活動意味著什麼還有待觀察。

為了避免給小企業和在線社區帶來不必要的負擔,該法只適用於月用戶超過1000萬的平台。

Hertzberg表示:「機器人繼續歪曲公眾對話題的看法和討論,或壓制不同意見,分散人們對當前事件的注意力。」 他解釋說,「機器人法案並不禁止機器人的存在,而只是要求它們表明自己的身份。」

百度推出三款創新機器人產品

在7月4日舉行的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中,百度人工智慧交互設計院宣布推出三款基於百度自然情感交互系統「NIRO」系的軟硬一體化創新機器人產品,分別為:公共服務機器人NIRO-max、會議室助手NIRO-Hi、語音交互智能屏機器人NIRO-view。

深圳首家戴森官方直營體驗店開幕

戴森深圳官方體驗店開幕,這是中國首家提供個性定製服務的戴森官方直營體驗店。包括智能無繩吸塵器、多功能風扇、吹風機、智能吸塵機器人、照明燈等產品將在店內展示。除了戴森全系列產品,顧客們在這裡可以看到深圳官方直營體驗店專屬的特供商品,如銅金色限定版 Dyson V1智能無繩吸塵器等。

CleanseBot:專為旅行而生的智能殺菌機器人

酒店衛生不合格頻頻曝出,引發信任危機。CleanseBot是一款僅220克智能殺菌機器人,它內置了人工智慧技術(智能繪圖、視覺識別)、18個感測器以及四個UV-C燈(比陽光中的紫外線波長更短,能量更高,效力更強)。在獨立的第三方測試中,實驗方對UV-C強度1500μW/cm2和UV-C波長254nm進行了記錄。測試結果表明,僅30秒的UV-C光照射大腸桿菌,在殺滅99.99%細菌的同時還有助於防止空氣中病毒的傳播。

施羅德十年磨一劍,特種機器人有無限可能

7月4日,特種機器人領域國產品牌廠商施羅德工業集團迎來了十周年慶典活動。在此次活動上,施羅德發布了兩款年度重磅產品,一款是代表管道檢測的新一代爬行機器人S190,另一款是代表管網數字化管理維護平台的「瀚德雲。目前,施羅德圍繞特種機器人產業集群事業發展,已經成功完成有纜機器人平台、全域穿梭機器人平台和智能自主行走機器人平台的三個業務系統的搭建。

傅利葉智能與芝加哥康復中心達成戰略協議,加強在康復機器人領域的合作

傅利葉智能迎來全新拐點!傅利葉智能墨爾本大學機器人實驗室與全美排名第一的芝加哥康復中心(2017年更名為Shirley Ryan AbilityLab)正式簽署協議成立聯合實驗室。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針對康復機器人的技術研發、臨床應用、新產品測試、標準制定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推動全球康復機器人的普及與應用。據悉,傅利葉是中國乃至全球唯一一家正式與芝加哥康復中心簽署合作的智能康復機器人企業。此舉對康復機器人行業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智能機器人球隊斬獲機器人世界盃中仿組亞軍

7月7日,在悉尼結束的2019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型仿人機器人組的決賽上,唯一一支代表中國出戰該組別比賽的之江實驗室ZJLabers隊以1:3惜敗伊朗MRL-HSL隊,奪得亞軍。2019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吸引了全球170多所科研機構和高校的機器人團隊參與角逐。該賽事自1997年開始舉辦,是機器人領域最高水平的賽事之一。本屆比賽是之江實驗室智能機器人研究中心智能雙足機器人團隊首次公開亮相。

索尼將成立200億日元基金,投資創業公司

索尼與大和證券集團總部將為培育有潛力的未上市企業展開合作。雙方將通過合資公司,在2019年內成立總額超過200億日元的投資基金。通過索尼單獨投資,出資的企業規模和數量存在極限,將通過借用外部資金的基金來擴大選項。投資期間預定為10年左右,將向機器人、AI和金融科技等的新興企業各投資數億到數十億日元。投資對象不僅限於日本國內,還覆蓋索尼的歐美基地選定的海外企業。

波士頓動力Atlas機器人實現自主導航

美國人類與機器認知研究所 (IHMC)放出的一則視頻顯示,Atlas機器人已經能夠在崎嶇、狹窄的環境中自主導航了。Atlas 機器人誕生於 2013 年,以能做 360 度後空翻聞名,但在走路時仍然很容易摔倒。

簡單快速!ABB機器人為Array Plastics生產線帶來優勢

塑料加工商開始優化改進運營方式,以加快工件切換速度,並滿足大量定製化生產的需求。製造商Array Plastics就利用了ABB機器人解決方案以提高注塑核心流程的靈活性和效率。三台ABB多關節機器人(一台IRB 1200,兩台IRB 1600),搭配生產線上原有的線性機器人,使運行序列更加靈活,幫助Array Plastics為模具上的部件裝卸工作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效率。

波士頓動力欲年底上市Spot機械狗

多年來,波士頓動力公司逼真的機器人讓互聯網既興奮又恐懼。據 The Verge 報道,波士頓動力公司剛剛宣布,該公司正準備推出其首款商用產品,即名為 Spot 的四足機器人,並有望於今年年底前上市銷售。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亞馬遜 Re:MARS 大會上,波士頓動力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雷伯特展示了這款機器人。他表示,Spot 目前正在多個「概念驗證」環境中進行測試,包括包裹遞送和從事測量工作。

LG 想把 webOS 帶到汽車、機器人和智能家居產品上

LG 和 The Qt Company 宣布擴展其合作夥伴關係,將 webOS 帶入更多設備,包括汽車、機器人和其他智能家居產品。 LG 表示,該合作夥伴關係將使 webOS 更加高效地移植到新設備上。自從 LG 從惠普收購這由 Palm 開發的操作系統後,LG 和 The Qt Company 自 2014 年以來一直在 webOS 上進行合作。 LG 使用 Qt 的軟體開發框架和 GUI 工具在短時間內將 webOS 從手機操作系統擴展到現在的可以在電視、智能冰箱甚至智能手錶中找到的系統。

樹枝也能做機器人!日本創新機器人自主學會走路

近日,東京大學和日本AI創企Preferred Networks的研發人員製作了一種使用樹枝製作的機器人。他們將野外撿回的樹枝稱重,並進行3D掃描後,將這些樹枝用3D列印的連接器與伺服舵機相連,成為樹枝機器人。由於材料的特殊性,樹枝機器人不能通過計算機編程學會前進,只能通過運動演算法自主學習,通過不斷試錯學會移動。

毫米級多功能水母機器人問世

據工程學最新研究,德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種以缽水母碟狀幼體為靈感的無纜軟體機器人,它僅有幾毫米大小,卻具備運輸和鑽挖等多種功能。研究表明,該機器人能夠操控其周圍的水流動,完成一系列任務。除了游泳,新研發的水母樣機器人也能選擇性地運輸不同大小的球珠(模擬捕食)、鑽進球珠中逃避捕食者或目標對象、混合不同的流體以及在其尾跡中生成一條化學路徑。

「視比特機器人」獲圖靈創投、道生資本數千萬天使輪投資

湖南視比特機器人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天使輪融資,圖靈創投領投,道生資本、小智投資跟投,毅仁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用於3D視覺技術研發、團隊擴建、市場推廣等方向。

「思靈機器人」完成Pre-A輪融資

全球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Agile Robots AG(中文簡稱:思靈機器人)近期完成了由高瓴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天智航、線性資本共同投資的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資金主要將用於新產品的研發和投入。Agile Robots 孵化於德國宇航中心機器人研究所(DLR/RMC)

機器人公司iRobot收購教育初創公司Root Robotics

近日,美國家用機器人設備製造公司iRobot收購了機器人初創公司Root Robotics。後者專門生產教授編程技能的機器人、應用程序和課程。iRobot成立於1990年,現在已是上市公司。此次iRobot的收購目的是為了豐富自身的教育機器人產品組合。截至目前,iRobot在全世界範圍內賣出的機器人已經超過了2500萬台。

建築機器人依然處於探索階段,碧桂園或率先破局

在建築施工中,建築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建築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協助或取代人類在建築施工中工作。

根據前瞻測算,2017年,全球建築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為2.00億美元;2018年,全球建築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為2.44億美元,可以說目前整個市場還處於培育期,產品以樣機為主,建築機器人給建築企業帶來的效益尚未超過成本,無法大規模運用開來。

早些年,我國對建築機器人方面的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高層建築外牆清洗和建築施工自動化安裝方面,如江西理工大學研發的高樓幕牆清洗機器人,近幾年,我國房企、人工智慧公司、政府、高校等多角色逐漸加大投入人財物,對建築機器人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和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研發達到建築機器人開始在工地現場進行測試,預計2019年實現實現小規模量產,2020年實現真正量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人類的口福卻是它們的滅頂之災!盤點被人類吃到絕種的動物
無人機玩家請注意:醉酒操控無人機將入獄 還有高額罰款等著你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