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懶皇帝?老師在時,十分勤勉,後卻因一件事,輟朝三十載

史上最懶皇帝?老師在時,十分勤勉,後卻因一件事,輟朝三十載

文/花開無田

要說歷史上最懶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鈞說第二,那就沒人敢稱第一,這位十歲登基的小皇帝,創造了三十年不上朝的記錄,比祖父明世宗的「二十五年不上朝」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史上最擅長罷工的皇帝,明神宗的一生充滿爭議,史學家都是從別的皇帝身上找黑點,輪到懶人明神宗時,就是在他漆黑的身影里竭盡全力地找可取之處。

1572年的五月,病危的明穆宗召集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入宮,等到三位顧命大臣急匆匆地來到穆宗皇帝榻前的時候,皇后陳氏和皇貴妃李氏以及十歲的太子朱翊鈞已經早早地跪在那裡。穆宗擺擺手示意高拱上前一步,跪在地上的高拱急忙湊到穆宗面前,彌留之際的穆宗緊緊握著他的手,囑咐他要好好輔佐幼帝。司禮監太監馮保奉命宣讀給太子的遺詔,令太子朱翊鈞嗣襲皇位,任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人為輔政大臣。第二天的清晨,穆宗皇帝駕崩於乾清宮,在舉行完盛大的國喪後,皇太子朱翊鈞正式繼承皇位,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明神宗。

明穆宗的遺詔中,要求小皇帝「依三輔臣並司禮監輔導」,可內閣首輔高拱和馮保的關係卻十分糟糕,簡直到了如同仇人的地步。高拱想要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聯合諸臣上疏參奏彈劾馮保,將這位權勢太監趕出宮外,沒有想到卻被張居正擺了一道。早就對高拱心懷不滿的張居正,將消息透露給內廷里的馮保,心急如焚的馮保立即著手展開反擊。在張居正的全力幫助下,馮保成功抓住高拱的話柄,那還是在小皇帝剛登基的時候,高拱脫口而出的一句「十歲孩童如何治理天下」為他埋下禍患。

張居正假意逢迎高拱,暗地裡聯合馮保密告太后,指出高拱的不當言論,震怒的太后決定好好地懲治這位倚老賣老的老臣。就這樣,蒙在鼓裡的高拱稀里糊塗地被剝奪官職,緊接著背上行囊告老還鄉,張居正成了高拱的掘墳人。按照輔政大臣的次序,張居正順利應當地出任內閣首輔,開始著手整治明朝存在已久的積弊。他下令重新丈量全國土地,改善地主豪強巧取豪奪的情況,隱瞞不報的土地多達數萬畝,國庫的土地稅收有增無減。對於那些冗官冗吏,張居正毫不手軟地下令裁撤,減少國庫的開支,明朝自武宗以來的頹勢為之一變,開始出現中興的氣象。

張居正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與小皇帝的年幼是分不開的,明神宗即位時才十歲,作為首輔的張居正不僅執掌朝政大事,還要擔任教育小皇帝的責任。神宗對嚴師張居正十分尊敬,稱他為「元輔張先生」,當有人彈劾張居正作威作福、權柄過重的時候,神宗總會予以駁斥,嚴懲不貸。1577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按照明朝禮制,張居正要回鄉守孝三年,這讓那些被觸動利益的保守派興奮不已。可現在正是改革的緊要關頭,不願離開的張居正授意神宗允許他「奪情」,即因緊要政務不得不放棄親情。神宗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可那些看重禮制的士大夫紛紛上疏譴責張居正,神宗再一次對這些士大夫進行殘酷的打擊。

1582年,張居正重病不愈,憂心如焚的神宗召名醫救治,賞賜張居正大量金銀財物,甚至為恩師的疾病茶不思飯不想。神宗認為這些遠遠不夠,他親自帶領百官祈福祭天,並下令加封張居正為太師,這是文臣至高無上的官銜,明朝從未有人在生前享受這樣的榮譽。恩師張居正病逝後,神宗宣布輟朝一天,追封他為上柱國,賞賜喪葬費五百兩,給予了張居正崇高的待遇。這時候的神宗還是符合聖君典範的,極力尊敬啟蒙恩師,誰也看不出他會是個懶人和劣徒,畢竟有張居正的敦敦教導和經筵講學的熏陶,該懂的聖賢之道神宗都懂。可沒過兩年後,神宗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他下令抄了張居正的家,逼得張居正長子在獄中悲憤自盡,張府家屬全部發配充軍。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明神宗對張居正早前的畢恭畢敬,到後來的翻臉不認人,是神宗內心深處的帝王意識覺醒了。作為朱明王朝的當家人,神宗對張居正掌控朝政的行為日益不滿,他迫切想要親自體驗權力的快感,可剛親政沒幾年,神宗就對朝政失去了興趣。

1583年,明神宗親政的第一年,就以「偶有病疾」為由暫免傳授皇帝儒學的日講,嘗到甜頭的神宗不斷以有病為由,停止上朝和講讀。面對神宗慵懶的真實本性,大臣們也無可奈何,即使神宗看起來再怎麼生龍活虎,可每到講讀和上朝的時候,疾病總會成為神宗的擋箭牌。明神宗的一生被史學家分為三個階段,前十年奮發圖強,後十年由勤變懶,此後近三十年萬事不理,而且前十年的奮發圖強恐怕還是張居正管束的功勞。懶惰的明神宗經常性的罷工,讓大臣們對他徹底失望,只能寄希望於太子儲君,可明神宗對立太子的事情依舊是不肯上心。

明朝立太子的原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意思是正宮皇后的兒子一定是太子,可如果皇后沒有兒子,那麼皇帝的長子就是太子。神宗皇后王氏膝下無子,大臣們的目光聚集在神宗長子朱常洛的身上,也是神宗最不願承認的兒子。

為什麼神宗這麼不待見自己的親生骨肉,這與朱常洛的身世有關,因為朱常洛的生母是神宗母親李太后身邊的宮女。早在神宗和皇后成婚前,神宗有一天來到母親李太后宮裡請安,看上了這個姓王的宮女,春風一度後就離開了宮裡。沒有想到的是,這位宮女竟然懷孕了,當李太后向神宗詢問這件事的時候,神宗當即矢口否認。直到李太后拿出記錄皇帝行蹤的起居注,一對當天的日期,神宗才沒話可說,勉強承認了這件事情。李太后得知自己馬上要抱孫子了,不禁喜出望外,隨即讓神宗冊封宮女王氏為恭妃,不久後王氏誕下一子,神宗取名為常洛。不過神宗並不喜歡這位長子,而是鍾愛鄭貴妃的皇三子朱常洵,素以氣節聞名的明臣再一次發揮作用,他們紛紛上疏請求神宗立長子主朱常洛為太子。

起初神宗想出一招妙計,就是對大臣打太極,表示皇后還很年輕,萬一將來生下兒子,那不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嘛。可明顯大臣們不上當,神宗成天往鄭貴妃那裡跑,指望皇后是不行的,於是繼續上奏要求神宗立太子。李太后聽聞這件事情後,特意召神宗詢問:「為何遲遲不立常洛為太子?」神宗脫口而出:「他不過是個宮女的兒子罷了。」這句話觸痛了李太后的敏感神經,因為李太后就是宮女出身,幸虧生下神宗皇帝才晉封為貴妃,而後母憑子貴升為太后。現在聽到神宗說出這樣的話,李太后神情嚴肅地怒斥兒子:「你也是宮女的兒子。」神宗雖然是個懶皇帝,但卻十分恪守孝道,眼見母親怒氣衝天,神宗一邊叩首謝罪,一邊承諾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1602年,在李太后和群臣的支持下,明神宗怏怏不樂地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持續多年的國本之爭才算告一段落。心不甘情不願的神宗一氣之下耍起小性子,既然你們不讓我立喜歡的兒子做皇帝,那我就「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當然從立儲君一事而言,或許對於文人士大夫階層而言是堅持了嫡長子繼承製,是對儒家禮法所遵循,是一件正確的皇帝家事更是國家大事,但對於神宗而言更是對皇權的挑戰,對皇權至高無上權利的挑戰。神宗自此之後先是不肯上朝,隨後連內閣大學士都很少見到皇帝的面,再到後來奏章都不批,留在內閣堆積如山。

直至1620年,五十八歲的明神宗病逝,朝廷要員空缺一半,中樞機構內閣僅剩一人,都察院連續八年沒有正官,文官集團陷入癱瘓狀態,明王朝走向崩潰的邊緣。

參考資料:《明史》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無田 的精彩文章:

他隱忍20多年扳到80多歲權臣嚴嵩,為官謹小慎微,卻飽受詬病
在位60年「被迫」退位,老眼昏花還不肯交出實權,乾隆帝:真實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