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部韓國虐童電影,比《何以為家》更殘忍

這部韓國虐童電影,比《何以為家》更殘忍

1964年,美國紐約,一位名叫基蒂·吉諾維斯的女孩在回家途中遭歹徒持刀殺害。

與普通行兇案件不同的是,在女孩遇害期間,先後有37人聽到被害者的呼救聲,其中很多人還跑到窗前看了很長時間。

但是,不曾有一個人伸出援手,甚至連打電話報警都沒有。

當第38個人終於報警之後,吉諾維斯早已被歹徒連續襲擊長達半小時之久,最終重傷身亡。

這一案件,在之後的幾十年里,一直被法律界當成教材案例反覆剖析。那37個旁觀者,是不是同樣有罪?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部韓國電影並非此案,但卻有過之,無不及。

《小委託人》

前段時間上映的《何以為家》中,將父母告上法庭的12歲小男孩贊恩讓不少觀眾心疼落淚。

如果說《何以為家》里的那對父母是毒瘤,那《小委託人》里的這對父母恐怕就是禽獸了。

多彬和敏俊是一對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

爸爸忙於工作,對孩子異常暴躁冷漠,姐姐多彬日常擔任著照顧弟弟的工作,洗衣,做飯,收拾房間。

而她也不過是一個才剛剛10歲的孩子。

兩個孩子每天都在回憶著腦海里的媽媽,但媽媽的面孔早就隨著時間流逝而漸漸變得模糊。

這樣的日子很辛酸,卻也能在姐弟二人的相互陪伴下笑著過下去。

直到有一天,爸爸又為他們帶回來一個新「媽媽」。

孩子們開心不已,以為自己終於也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擁有母愛的呵護。

新媽媽一開始也確實像其他媽媽一樣,給他們洗澡,做飯,照顧起居。

然而幸福的日子沒過幾天,新媽媽惡毒的一面開始暴露出來。一切都變了。

弟弟年紀小,不會用筷子,總是把飯灑在桌子上。

新媽媽用手上的皮筋將頭髮紮起,便開始一頓毒打。

自此之後,無論是怎樣一個小小的不如意,每當她一要紮起頭髮,對孩子來說就是噩夢的開始。

弟弟犯錯,姐姐也不能倖免。除了拳打腳踢,甚至會被拖到衛生間把頭按進水裡。

這些事情,孩子的爸爸全都知道,卻無動於衷,完全縱容。

被折磨到痛苦不堪的姐姐鼓起勇氣選擇了報警。

她天真地以為,警察叔叔一定是可以解救自己和弟弟的人。

政燁是一個心懷遠大抱負的律師,因為遲遲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暫時來到兒童福利院上班,權當過渡期。

姐姐報警之後,警方將其轉交給兒童福利院處理,剛好由新來的政燁負責。

只是他能做的也少之又少,去家裡走訪,寥寥幾句便被打發。他們前腳離開,後腳遭殃的依然是孩子。

兩個從未體會過「媽媽是什麼感覺」的孩子,小小年紀便將無助、恐懼、絕望體會到深入骨髓。

但多彬依然把這個友善的叔叔當成了生命中唯一的亮光,一有時間便帶著弟弟去找政燁玩,一起去動物園,一起吃漢堡。

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吃漢堡本來就會把菜葉撒得滿桌都是,不用因此挨打。

孩子們越來越依賴政燁,而只有觀眾們能看出來,每一次政燁都被搞得十分不耐煩,他早就想擺脫這些孩子,擺脫這份無聊的工作。

所以當他一拿到首爾的offer之後,便頭也不回地選擇了離開。

只留下5萬韓幣,和一個等自己回來再吃漢堡的允諾。

只是這一允諾再也沒能實現。

在他走後沒多久,弟弟被活活打死,而據警方和媒體的通報所言,兇手竟然是姐姐。

一直對弟弟呵護備至的姐姐,怎麼就淪落成了兇手?

對於死去的弟弟來說,或許這更像是個解脫,而活著的姐姐,依然身在煉獄

沒有媽媽之前,她只是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有了「媽媽」之後,反倒連活下去都變得痛苦無比。

弟弟的死,並沒有喚醒父母的良知。

「媽媽絕對不會放棄你的」,這句話原本應該是孩子最大的依靠,在這裡卻成了一句惡毒的詛咒,一副卸不掉的枷鎖。

只要「媽媽」還活著,你就永遠擺脫不掉這種命運,到死為止。

更可怕的是,這一路走來,她早已失去了掙扎的力氣。

肉體上的痛苦都不曾磨掉她對生活的熱愛,而來自大人們的惡意與冷漠,成為了將她徹底推向深淵最有力的那雙手。

在第一次選擇報警的時候,她的訴求便被大人們無視。

小小的多彬不明白,為什麼人們都說遇到不好的事情要找警察叔叔,自己這麼做了,反而被說成有錯的行為。

她試著向自己的老師求助,老師明明看到了身上的傷痕,卻選擇忽視。

她將最後的希望寄托在政燁叔叔身上,依然盼不來一絲曙光。

更不必提那些明明知道她和弟弟每日遭受著什麼,但始終沒曾伸出過一次援手的冷漠鄰居。

與前面所說的基蒂·吉諾維斯案一樣,即便兇手另有其人,那這些無動於衷的旁觀者,是否也算是幫凶?

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是生來不配當父母的。

他們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怎樣處置都隨自己的心意。家裡窮,可以成為賣孩子的理由;

《何以為家》中被賣掉的大女兒

打著「教育」的名義虐待孩子,還可以說出是為孩子好。

他們不曾想過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是怎樣的煎熬和痛苦,長大之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他們只知道,孩子是我的,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而一般有著這樣想法的人,通常也都是深受上一輩父母的「棍棒教育」影響。

惡果循環,代代不息。

但在這部影片中,被譴責的不光是一對父母,還有那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陌生人。

生活中,我們也見過太多這樣的冷漠。不光是路人,就連警察又何嘗沒有說過「這是別人的家事,我們不好處理」的話語。

當年的吉諾維斯案中,曾有一個鄰居站在窗口呵斥了一聲,歹徒落荒而逃。而當他發現並沒有人真正採取行動的時候,又返身回來繼續行兇。

倘若那37人當中,有一個人能嘗試著出來營救,或者早早報警,是不是吉諾維斯還有生還的可能?

倘若影片中,有一個鄰居或者知情人能早早伸出援手,是不是7歲的敏俊也可以逃過一死?

沒錯,見義勇為的好人通常都會受傷,干預鄰居的家事會被說成閑操心。出於人性的本能,我們更傾向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是。

如果當社會上每一個人都習慣了淡薄和冷漠,下一個慘遭毒手的,又將是我們誰的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time時光網 的精彩文章:

《蜘蛛俠:英雄遠征》藝術海報充滿想像力
活著就有希望!上影節開幕論壇快把人說哭了

TAG:Mtime時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