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一生秉公執法,唯獨在此人身上徇私枉法了,但他卻太不爭氣

諸葛亮一生秉公執法,唯獨在此人身上徇私枉法了,但他卻太不爭氣

諸葛亮在蜀漢上層創造了一個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蜀國官員以諸葛亮為榜樣,為官節儉,力戒奢華,造就了整整一個廉政時代。

可以說,諸葛亮不僅是才華,還是個人品質,都深受後代人的追崇。乾隆曾這樣誇道:「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後志氣清明面經綸中理。」在天下人的印象中,他永遠這麼完美無缺,可是,正是這樣一位「兩漢以來無雙士」的諸葛亮,還是會有徇私枉法的時候。

畢竟,他總是要顧全大局的嘛。

說到諸葛亮的大公無私,無數人肯定都想起世人津津樂道的「揮淚斬馬謖」。馬謖最初憑藉著荊州從事之職,隨劉備入蜀國,一路升職到了越嶲太守。蜀漢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器重馬謖,提拔他為參軍。兩人都是有大志的人,也對局勢有相當的判斷,所以經常通宵達旦聊天。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討伐北魏,在他的部署里,馬謖是前鋒。而魏明帝曹叡收到這個消息,馬上派出張郃率領軍隊到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攔住馬謖的進攻。張郃一生都在戰場上,他善於用兵,陣營多變,而且,懂得巧妙地運用上當地的地形。

馬謖自持有才華、有能耐,早就想跟張郃一較高下。於是,他按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放棄了水源,將大軍安置上南山,導致大軍調度混亂。張郃盯准了這個缺口,先是斷了蜀軍的水源,然後,乘蜀軍大亂,立馬進攻,使得馬謖兵敗,北伐魏國的大軍只好都退回漢中。

戰敗後的總結,違反軍令的人自然是要負責的,諸葛亮處斬了馬謖、李盛、張休等一干相關將領。不過,說到底,諸葛亮還是念舊情,所以,馬謖死後,他親自為他辦理了喪事。馬謖的家人也沒有因此受罪,反而一直受到諸葛亮厚待。

所以,「揮淚斬馬謖」這個事件,諸葛亮沒有因為自己與馬謖的交情而徇私,反而,在後世建立自己大公無私的威名。只是,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他反而對一個既沒有名氣,也沒有軍功的貴族人士輕易放過,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這個人就是家世顯赫,自己也是在蜀官中排行第二的大人物——劉琰。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出場於第91、92與115回,形象與歷史上的劉琰有些許藝術改造,也為蜀漢大臣。

劉琰的家世怎麼顯赫?根據史料記載,大約可以算到劉琰與劉備,也許在四百年前,都是劉邦的種,所以,兩人都是漢室宗親。劉琰在大家族中出生、成長,耳濡目染自然養成了見過大世面的那種淡定自若、能說會道的個性,因此,經常在劉備出訪時,陪伴其左右。

蜀國建立後,劉備就讓劉琰成為了固陵太守,雖然,劉琰沒有軍功,但是,還是跟像趙雲那樣浴血奮戰、立過無數顯赫功勞的大將有著同等的地位。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的兒子劉禪繼位,遵劉備的叮囑,諸葛亮繼續獨佔蜀國官位的鰲頭。

同時,劉備還為劉禪選了一個輔佐大臣李嚴。於是,劉禪任李嚴為都鄉候,之後,更是將其一路升到驃騎將軍。而劉琰的身份也跟著升級,一直升到了車騎將軍。建元九年(231年),諸葛亮討伐魏國,李嚴負責運送糧草。

當時,因為陰雨連綿,李嚴計上心頭,他首先派人傳話給諸葛亮,告知因天氣不便運送糧草,讓他撤軍。諸葛亮眼見這時的天氣,倒也同意了李嚴的看法,到底糧草運輸不到位,戰士沒米下肚,哪來力氣打戰,最終,便退兵了。

於是,李嚴卻乘機上奏劉禪,陷害諸葛亮。

諸葛亮是何等人物,這點伎倆,都不夠他瞧的。他立即將李嚴前後的文件都上呈給劉禪,李嚴的謊話,就這樣,不攻自破。諸葛亮立即彈劾李嚴,於是,李嚴作死了自己,被流放了。之後,劉琰便成為蜀漢里二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官。

偏偏,劉琰沒有珍惜自己的前途,他沒有幫助建設蜀國,也沒有幫助國家開疆擴土,只是過著精緻奢華的日子,養著幾十個能歌善舞的美女當侍女,天天讀著《魯靈光殿》。這點情趣在太平盛世時算不得什麼,只是,當時的蜀國都忙著建設,哪能容得下這樣的閑人。

更何況,當時,劉禪自己作為一個天子,後宮只有十二個美女,諸葛亮的清廉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很多人都開始彈劾劉琰。

建興十年(232年),劉琰的麻煩來了。

那天,他跟魏延(前軍師)發生激烈的爭吵,他一激動,智商都不在線,說出各種荒誕的話來。諸葛亮本可以依法處理,只是他顧及劉琰的身份,便只是公開責備了他。劉琰混跡官場多時,自然知道得罪不起諸葛亮,於是,趕緊寫信:一半是檢討,一半是搬出自己跟劉備的交情以保住自己的前途。

諸葛亮一貫最尊重劉備,連帶他也尊重劉備的家人,於是,便心軟了,念及這個人的確跟先帝有交情,就真的放過這個傢伙了。就這樣,劉琰被遣送到了成都,不過,至少官位還是保住了。諸葛亮的一時心軟,倒讓他完美的形象出現徇私的裂紋。

即使這樣,劉琰還是沒有好好活下去。

建興十二年(234年),劉琰的妻子胡氏進宮陪劉備的繼室吳太后慶祝春節,吳太后跟胡氏相識多年兩人聊得興高采烈,所以,吳太后特意留胡氏在宮中住了四周。結果,等胡氏回來後,劉琰左思右想,還是感覺到不對勁,自己的妻子怎麼會願意離家這麼久?

於是,他便開始胡亂猜測了起來:莫非她找到新樂子,紅杏出牆了,搞不好就是和劉禪好上了。他左思右想,越想越覺得胡氏背叛了自己,於是,他讓手下揍了胡氏一頓,竟至用鞋子抽打胡氏的臉部,還寫了一封休書,把胡氏趕出了家門。

胡氏出身貴族,哪受過這樣的委屈,於是,她把劉琰的罪行告上官府,最終,劉琰被捉入獄。一眾大臣見事情牽涉到當今天子,所以,都不敢怠慢,趕緊上奏劉禪,經他同意,宣布:「卒非撻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最終,還是砍了劉琰,棄屍街頭。

自此,大臣妻子母親入朝慶賀的儀式就不再實行了。

可以說,即便諸葛亮當初一時心軟,為了劉琰不惜壞了自己的威名,但是,之後的劉琰還是沒能好好反省,反而,因為自己的一時疑心,毆打妻子,污衊劉禪,最終,落得個被砍頭的下場,《三國志》說他「招禍取咎,無一自己」,不作死就不會死,實在說得對極了。

諸葛亮一世英名,唯一的徇私,其實,也只是看在他的恩主劉備面上,才這樣忍耐著他,護著他而已。

只是劉琰,也是一堆扶不起來的爛泥,最後,他落得砍頭的下場,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參考資料:

【《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大師顧頡剛有一個特殊的癖好,最終,讓他成為了一代國學大師
帝王中的「守財奴」,不但自己不捨得花錢,竟也不捨得給國家花錢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