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RDNA YES?RX 5700初窺

RDNA YES?RX 5700初窺

前段時間AMD新品連發,CPU方面不僅把Ryzen上升到了質變的高度,顯卡方面也推出了全新的RX 5000系列。最早面向市場的是系列中的兩張中端卡——RX 5700和RX 5700 XT(還有50周年紀念版)。

RDNA YES?RX 5700初窺

這次AMD棄用女友GF,率先轉投了台積電7nm FinFET工藝的懷抱,兩塊RX 5700都使用了面積僅為251mm2的晶元,包含了103億晶體管,密度幾乎是隔壁的2倍,小核心戰略似乎又回來了,功耗和溫度表現想必也會更出色。

RDNA YES?RX 5700初窺

架構方面,這次終於從用了很久的GCN升級成了全新的RDNA架構,專門針對玩家市場,而原來的GCN會走高性能計算的專業卡方向發展。

RDNA的IPC同頻性能提升高達14%,這也意味著性能實實在在的地至少提升了14%;同性能下功耗降低了23%。關於更進一步的架構解析,我們也會給大家帶來詳細的視頻。

RDNA YES?RX 5700初窺

雖然流處理器更少,但得益於架構升級,頻率提高,5700XT比Vega56強30%左右,算下來應該比Vega64強15%左右,還省電得多。從現在市面的價格來看,如果不是為了需要高浮點性能的專業應用的話,就遊戲而言Vega基本沒性價比了,新卡鋪貨以後Vega應該還會進一步降價。

核心頻率方面,這次不像過去一樣只有基礎頻率和Boost頻率這兩種,而增加到了三種頻率——Base Clock基礎頻率、Game Clock遊戲頻率、加速頻率Boost Clock。

RDNA YES?RX 5700初窺

遊戲頻率是在遊戲時運行的最低頻率,在不過熱的情況下最高能達到Boost頻率。實際運行時新卡會根據溫度和功耗實時調整頻率。

核心內部,這次也經過了全面的改進。RX 5700 XT有40組CU,每組配64個流處理器,但計算單元結構經過重組,其實這樣的改進就有點像隔壁老黃從Kepler轉向Maxwell時的改進,結構方面的進一步優化,會帶來更高的效率。

RDNA YES?RX 5700初窺

每組CU配備64個流處理器、2個標量處理器、4個64位雙線性過濾單元,執行延遲更低,單線程性能更強,緩存效率更高。

使用了多級緩存結構,4組128KB的L1緩存,16組256KB的L2緩存,帶來更低的延遲;圖形流水線經過優化,每時鐘頻率的性能增強;

RDNA YES?RX 5700初窺

5700相對於5700XT僅閹割了4組CU,其餘保持原樣,二者的關係有點像像Vega64之於56,說不定到時候也有「刷BIOS解鎖大法」,把5700刷成5700XT,提高頻率和功耗限制?

顯存方面,兩張卡規格相同。兩張卡都有8GB 256bit顯存不作閹割,所以在實際2K等高解析度遊戲時也不怕爆顯存。要知道帶寬會直接限制性能發揮了,雖然沒有用上HMB2,但也用上了較為先進的GDDR6顯存,相較於上代GDDR5還是有質的飛躍的。

RDNA YES?RX 5700初窺

兩張卡都達到了等效頻率14GHz,帶寬448GB/s,很接近VEGA64了(帶寬 = 顯存等效頻率 x 顯存位寬 ÷ 8),完全夠用。從PCB上看,兩張卡都用了8+6pin介面、7相供電。

AMD不僅在製程上率先抵達7nm,同時也率先推行了新的PCIe 4.0匯流排標準,和前幾代變化一樣,4.0的帶寬比3.0整整提升了一倍,達到16GT/s,兩張新卡完全支持新標準。

RDNA YES?RX 5700初窺

這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呢?新卡的性能需求其實是吃不滿帶寬的,你可能覺得這會沒有用,但事實上更多的是給我們帶來更低的匯流排帶寬需求。

現在SSD、多卡、採集卡等PCIe需求越來越多了,按照之前老主板的PCI-E通道分配不夠靈活,一旦硬體多了通道就不夠用,導致「插了這個NVMe隔壁的SATA/PCI-E就不能用」、「PCIe3.0 x4喂不飽這麼多SSD」的問題。

RDNA YES?RX 5700初窺

有了PCI4.0,在通道總數不變的情況下,通道數量需求直接減半,解決了上述問題。非旗艦卡就算只用PCIe4.0 x4都沒什麼影響,剩下的通道完全可以用來組多路卡或者插SSD等等。

RDNA YES?RX 5700初窺

從官方圖來看,這次板子上PCI-E總數還是40條沒變,但帶寬翻倍。其中16條CPU直連給顯卡,4條給NVMe,4條給晶元組拆分出20條。

扯遠了,再說回顯卡。這次AMD推出了很多不容小覷的新技術。

對於電競玩家來說第一個關心的就是延遲問題,因為所有的硬體都有延遲、一環扣一環,降低延遲可以搶佔先機。AMD這次推出的Radeon ANTI-LAG(RAL)功能可以優化調度、減少輸入延遲,

RDNA YES?RX 5700初窺

顯卡渲染畫面需要調用CPU,CPU發送指令渲染畫面,但這個調用效率,恰恰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這次AMD通過驅動層面上的指令調度優化,進一步降低輸入延遲,大幅提高響應速度和遊戲體驗,預計降低延遲幅度可達31%。

還有一個Radeon Image Sharpening(RIS)功能也挺有用,以往我們玩遊戲開了各種AA抗鋸齒,畫面都會變糊,而RIS可以讓銳化畫面細節,讓遊戲在抗鋸齒之餘、畫面細節也相當銳利清晰。

RDNA YES?RX 5700初窺

同時RIS還有很高的兼容性,在DX9、DX12和Vulkan圖形API中都可以使用,和所有抗鋸齒技術兼容,保證畫面銳度的同時不會有過度銳化導致的振鈴效應。

RDNA YES?RX 5700初窺

節能方面不只是硬體,這次AMD還推出了Radeon Chill智能動態調節功耗功能,只要手動開啟,即可自動檢測畫面變化,在靜止不動的時候以低幀率渲染畫面,畫面一旦變化就立刻以高幀率渲染。

RDNA YES?RX 5700初窺

另外提到的比較大的就是FidelityFX貼圖優化技術,這個技術完全開源,AMD為了幫助遊戲開發者提升遊戲清晰度,推出了FidelityFX SDK開發包,目前已經有很多遊戲開發商和引擎支持。

RDNA YES?RX 5700初窺

其中包含的一個Contrast Adaptiv Sharpening(CAS)高對比度自適應銳化功能,AMD稱此技術由FXAA抗鋸齒開發者開發,可以讓抗鋸齒導致模糊的畫面變得銳利、高對比度,

RDNA YES?RX 5700初窺

支持在動態解析度下使用,且支持所有顯卡。目前已經有《無主之地3》、《F1 2019》等遊戲採用,未來會有更多引擎和遊戲支持。

這麼多新功能,目前已經在最新版Adrenalin腎上腺素19.7.1驅動中提供,RIS僅支持RDNA架構Navi顯卡(也就是RX 5000系列),而降低延遲的RAL功能支持所有GCN架構顯卡和新顯卡,相當良心!(註:DX9遊戲目前僅限RDNA卡)

再來看到外觀方面,5700的造型相對簡單,灰色外殼+金屬倒角處理,質感還是蠻不錯的,有點像VEGA銀色版。5700XT採用了全新的設計,全身充滿細條紋,在側邊加入了凹陷設計和紅色勾線,造型更加動感。

RDNA YES?RX 5700初窺

5700XT側面有Logo信仰燈、帶全覆蓋金屬背板,但5700沒有信仰燈、也沒有背板。和Radeon VII不同的是,RX5700並沒有使用暴力的三風扇設計,而是使用了傳統的70mm單渦輪OTES散熱,內部的散熱鰭片也用上了均熱板技術。

RDNA YES?RX 5700初窺

介面方面,公版提供3x DP1.4、1x HDMI2.0b介面,支持8K 60 HDR、4K 144 HDR輸出。最後售價方面,目前JD的價格不知道為啥比官方公布的建議零售價還低,很可能是預售福利,對於第一批購買的玩家來說性價比其實是更高的。

RDNA YES?RX 5700初窺

按照AMD的說法,5700應對的是2060、2060 Super這一級別的顯卡,而5700 XT則是2070、2070 Super的對手,但價格方面似乎更具競爭力。

兩張新卡具體會有怎麼樣的性能表現呢,灣灣已經在測了,節目很快會和大家見面,敬請期待吧!~

參考鏈接:

https://www.tomshardware.com/reviews/amd-radeon-rx_5700-rx_5700_xt,6216.html

https://www.eefocus.com/mcu-dsp/445795

http://www.sohu.com/a/319735073_404443

https://news.mydrivers.com/1/630/630817.htm

http://tieba.baidu.com/p/6182606438

http://www.sohu.com/a/320453302_438786

https://www.expreview.com/69278.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灣 的精彩文章:

機械硬碟怎麼選?SMR還是PMR?
華米科技新品發布,開啟智能穿戴領域新時代

TAG:極客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