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聖祖五幸江南全錄》是一本奇書。作者不祥。宣統年間由學者汪康年在京城編輯印行。它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了康熙皇帝在四十四年進行的第五次南巡。可貴的是,史書里詳細記載了江寧織造曹寅——也即曹雪芹的爺爺——在揚州、江寧、蘇州、淮安接駕的場面,可謂非常真實而全面。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這位不知名的作者,「親歷」康熙皇帝的第五次南巡,並總結一下康熙南巡的特點及歷史意義: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

康熙皇帝一生六次南巡,每次都有一個巡視目的

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正月,皇帝開始又一次南巡。在此之前的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皇上已經有了四次南巡。與往年一樣,皇帝南巡要找個理由,這次的理由是到「南方看閱河工」。因為在康熙四十三年左右,黃河在仲家閘決口,康熙皇帝命令大臣張鵬翮治理黃河,取得決定性成果,因此康熙借視察黃河之名「到南方走走」也就順理成章!而在此之前的四次南巡里,皇帝巡視的理由分別是:閱兵祭靈、巡視河工、登岱祭孔、蠲賦恩賞等。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康熙皇帝

正月十八日晚上,皇上問九卿:朕要往南邊看視黃河,指示方略,船來船去不驚動老百姓,你們說該不該去啊?十九日九卿商議清楚,奏道:應該去!二十日九卿再到暢春園回奏皇上:二月初十是好日子,皇上可以從張家灣坐船起駕。隨後,兵部、工部、禮部、吏部、內務府、內侍衛等分別啟奏,說明本部安排的差役就緒,只等皇上一聲令下即可南巡。康熙大喜,傳旨初九日至中海,數十日上船,黎明開船。與此同時,在陸上,隨駕南巡的各級官員已經預備好。於是,一路走運河,一路走陸地,兩路人馬浩浩蕩蕩朝南方開去。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02

康熙皇帝南巡事無巨細親自過問

康熙先到了天津。總兵藍理請求皇上到岸上閱兵,康熙道:朕不上去了,就住在行宮裡。藍理進獻了6架黃鷹禮物,康熙皇帝照單全收。皇上見岸上有一個牽馬的官員名叫蔣陳錫,便叫到船上來問詢:料理船隻縴夫的官員可曾勒索你們地方官么?蔣陳錫道:皇上下旨不驚動老百姓,百姓們無不歡欣感戴,這些料理頭站的官員到了地方,知會一聲並不停留,連飯食都是自己做,沒有分毫索取之事。皇上問:這縴夫是雇的么?蔣陳錫道:是15文錢一天雇的。皇上問:穿的衣服是他們的么?蔣陳錫道:是上次鹽務衙門捐俸銀做的,收在臣衙門裡,這次給他們穿上,沒有多花錢。康熙皇帝十分高興。見岸上有很多人跪著,問明才知道,原來是天津鹽商迎接聖駕,並且想依照兩淮鹽商的成例,跟皇上借100萬兩銀子。皇上道:去年已經借給你們10萬銀子了,兩淮鹽課多且商人體面,也只借了100萬,你們長蘆鹽商稅銀少,等借的這10萬還完了再說吧!說著打發蔣陳錫上岸,賜給總兵藍理鹿尾巴10個,鹿舌頭20個。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視察河工

在《聖祖五幸江南全錄》里,我們可以看到,康熙皇帝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召集起當地的官吏,以及有名望的士紳百姓和老人等,詢問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對待已故官員的子弟,他看著有才幹的也會授予官職。更甚於對待那些民間前來接駕的老人,康熙皇帝會親自過來攙扶,表達慰問,並賞賜宮裡帶出來的御酒、人蔘、鹿茸等保健物品。作為一代明君,康熙皇帝還是表現出了他家常、沒有架子的溫情一面!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03

《聖祖五幸江南全錄》說明,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並非四次

三月初一日,康熙皇帝的龍舟抵達江蘇南陽鎮。曹雪芹的爺爺曹寅跟隨各級官吏在行宮接駕。抵達兩淮就屬於曹寅的地盤了,因此各處都有兩淮鹽務衙門搭建的過街彩棚。十一日,康熙皇帝抵達揚州境內,提前恭候聖駕的鹽商們都匍匐叩接,並進獻書畫古董等物。康熙皇帝收了《蘇東坡集》一部。十二日,康熙皇帝起鑾進入揚州城。百姓縉紳等人進獻了萬民宴,漕運總督桑格奏請皇帝去觀賞燈船。隨後往平山堂遊玩,再往天寧寺遊玩,皇帝囑咐和尚們不必來迎接。在天寧寺,皇帝與和尚們說了很長時間的話。這時候曹寅過來,奏請皇上駐蹕寶塔灣行宮(又稱茱萸灣行宮)。於是,皇上起鑾,與皇太子、十三阿哥,眾多妃嬪宮眷人等,浩浩蕩蕩朝寶塔灣行宮駛來。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寶塔灣行宮圖

寶塔灣行宮是曹寅和蘇州織造李煦、江南鹽商共同捐銀建造。一年前,當康熙秘密下旨給曹寅:「明春欲南方走走」時,曹寅就知道皇帝又要南巡了,於是便會同鹽商建造了寶塔灣行宮,並在工程完工後報告康熙皇帝,康熙只是淡淡地道:「行宮可以不必!」但能看出康熙皇帝很高興。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曹寅勒石記錄康熙御筆書法奏摺

這天晚上戌時,寶塔灣行宮一派燈火輝煌,「燈如龍,五色彩子鋪陳古董詩畫,無記其數,月夜如晝。」可見場面的熱鬧隆重。曹寅恭進御宴100桌,隨後上演大戲。十三日,康熙皇帝在行宮寫字,並下諭旨道:朕雖然身居九五,但喜歡山水之情,與你們沒有什麼兩樣,但不至於曠日持久,有累於民間耳。至於寶塔灣行宮,乃是鹽商百姓感恩所建,雖不關係地方官事務,但工價不下數千。朕經常看書,漢文帝惜露台百金,後世稱讚,如今這行宮,耗費比漢文帝十倍不止了,因此,朕寫了一首詩,你們可以拿出去粘在牆壁上,以便讓揚州的百姓們看看:


又駐塔灣見物華,先看茅屋種桑麻。

惠風遍撫濰揚市,沛澤均沾吳越家。

作鑒道君開艮岳,長吁煬帝溺瓊花。

繞胸經史安邦用,莫遣爭能縱慾奢。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閱視河工

從這裡可以看出,曹雪芹爺爺曹寅接駕康熙南巡不僅僅是四次——康熙三十八年在江寧第一次接駕,康熙四十二年第二次接駕,康熙四十四年第三次接駕,康熙四十六年第四次接駕——而是在揚州、鎮江、淮安,甚至蘇州等地,他也要安排接駕事宜。尤其是揚州,乃兩淮巡鹽漕察院駐地,主管江南好幾個省的鹽引售賣以及鹽務管理,曹寅和李煦曾奉康熙皇帝指令,輪流管理江南鹽務長達10年之久,為皇帝屢次南巡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當然他們也可以中飽私囊——作為揚州的「地主」,曹寅和李煦自然也負有接駕之責。尤其是第五次南巡,曹寅的接駕工程更是浩大,直接為皇帝建造了華麗的寶塔灣行宮,這在前四次南巡中是從未有的。作為康熙皇帝最信任的家奴,他還有協助其他官吏進行接駕的職責!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位於江蘇儀征的兩淮鹽漕察院舊址

關於這一點,馮其庸先生在《曹雪芹家世新考》里有專門論述,說明曹寅接駕康熙南巡不僅僅是四次,而是五次甚至六次。在《聖祖五幸江南全錄》里,也印證了馮其庸先生這個說法的正確性。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曹雪芹家世新考》,對曹寅考證尤其詳實


04

康熙皇帝借南巡之名,搜刮民間古董書畫等物

十四日,皇帝的南巡隊伍又朝鎮江進發。眾多八旗士兵和當地老人張燈結綵擺設香案迎接。金山寺僧人叩請皇上駐蹕金山寺。此時金山寺的萬壽道場已經舉辦了21天。皇太子在七峰閣駐蹕觀賞。金山將軍馬三奇和江寧織造曹寅,恭進御宴100桌。馬三奇進獻古董書畫;曹寅也進獻了古董,康熙皇帝收白玉杯一隻,白玉鸚鵡一架;中堂張大人進獻各色古董以及火腿腸80隻,皮蛋20桶,蜜餞百花酒100壇,另外還有很多小菜,康熙皇帝都沒有收。至於皇太子、十三阿哥、皇妃、貴人、宮主,也各有禮物,主要是香球、香袋、各色異樣名香,頭油等物件。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十七日,南巡隊伍抵達蘇州。運河兩岸好幾里路都搭建了戲台,大街上有故事抬閣和民眾敲鑼打鼓迎接。曹雪芹的舅爺爺——蘇州織造李煦奏請皇帝駐蹕蘇州織造府。此時各家各戶門前都擺設了香案,香煙裊裊,街口搭建有五彩天棚,棚子上繪著故事畫,因此皇帝一走進天棚,就能看到當地的典故!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康熙南巡圖

由於十八日是康熙皇帝萬壽節,各級官吏都上朝叩賀萬壽。官吏們又進獻各種書畫古董等物。其中龍江關監督亞薩進獻古董24件,皇上收取4件漢白玉萬壽長春台一對,萬鶴手盞,焦黃大盤12面,成窯把碗2隻。又有鄉紳朱彝尊彭定求進獻長生果以及江南小菜,隨後進御宴、演戲,康熙皇帝欽點了《太平樂》名戲慶賀萬壽節。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康熙御筆寶印

康熙六次南巡給民間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他雖然一再申明:一應物資都是內廷供給,絲毫沒有累計民間,但無法掩飾他辯解的蒼白無力。事實的情況是,第五次南巡只所以與上次僅僅相隔兩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江南鹽商向皇帝借了100萬兩銀子。鹽商和皇帝可以說各懷鬼胎:鹽商從皇帝家裡借錢,擴大了貿易資本,拉近了與皇帝的關係,因此皇帝家的錢不用白不用;而皇帝呢?100萬兩銀子能得十幾萬的利息,此次南巡又幫著鹽商們去花這錢,可謂一舉兩得!尤其是他在南巡期間收取古畫古董,家奴和鹽商以及各級官吏們為他建造行宮,也是個大肆搜刮民間財富的過程!皇帝當然也有賞賜,不過是宮裡帶出來的御酒、哈密瓜、玫瑰露,或者乾脆賞幾十兩銀子,寫幾張毛筆字。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康熙告誡李煦不要奢侈靡費的奏摺


05

《聖祖五幸江南全錄》印證了曹雪芹家族和李煦家族都有家庭戲班,演戲是接駕的一個重要手段

曹雪芹家族和李煦家族都有家庭戲班。戲班的建立最早就是為了接駕皇帝南巡而備。當康熙三十二年,李煦擔任蘇州織造不久,康熙皇帝就派遣宮廷樂師葉國楨到蘇州來,訓練李煦的家庭戲班,以便進京為皇帝演戲,李煦的兒子李鼎因此迷上了演戲,曾經花費上萬兩銀子置辦了戲裝。崑曲後來成為清朝宮廷最喜歡的劇種,並為京劇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蘇州織造李煦和江寧織造曹寅最初做出的貢獻不可忽視。曹家的戲班也不比李家的差,每年光付給戲子的銀子就有2000多兩。在《聖祖五幸江南全錄》里,我們可以看到,皇帝在進城時的街道兩旁,都有搭建的戲台進行演戲,這些戲班不是臨時搭湊的草台班子,而是經過曹李兩家嚴格訓練的,在行宮裡一個重要活動就是「進宴演戲」、「上演名戲」。組織戲班進行演戲,是接駕的一個重要手段!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清代崑曲劇本

06

結語:康熙皇帝南巡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有「仿舜巡」的意思,目的是為了巡視吏治民情,訪問民間疾苦。康熙二十三年,他第一次南巡,這一次是真正的「輕車簡從」,返回時路過江寧,他乾脆駐紮在城外河灘上,以表示自己不擾民的一面。南巡給普通百姓和基層官吏營造了一個近距離接觸皇帝的機會,對拉攏大清帝國最為富庶的江南之地的百姓、士紳、知識分子,以及明朝遺民等人,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南巡圖

但是隨後的四次南巡,由於他最信任的家奴曹寅和李煦分任江寧和蘇州織造,他有了更加安全的駐蹕之所,因此南巡的聲勢越來越大。為了迎合皇帝,曹寅和李煦更是千方百計奢侈靡費,好看好玩的東西供應不暇,「銀子花得跟淌海水一般」,這無疑助長了康熙皇帝的好大喜功,此時的南巡已經由過去單純視察吏治民情,變成了「游山逛水」和搜刮古董。作為皇子,四阿哥胤禛多次跟隨康熙南巡,見證了地方官吏接駕的奢侈靡費,因此他登基後力求節儉,並痛斥奢侈靡費的混賬風氣就是由鹽商和織造興起的。這可以旁證曹寅和李煦接駕康熙皇帝是多麼奢侈靡費!

罕見宮廷實錄:記載曹雪芹爺爺接駕康熙南巡盛況,日進御宴100桌

康熙書法

但康熙未曾料及的是,第六次南巡結束後,江南各地虧空案就接連爆發出來。其中虧空最大的就是曹雪芹的爺爺曹寅,他與蘇州織造李煦合計虧空了大約300萬兩白銀。試想,這300萬兩白銀是怎麼來的?「無非拿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可償還的時候皇帝不替你償還,因此,曹雪芹的爺爺得了重病去世。江南各個官吏紛紛倒台。康熙皇帝最後也明白了這一點,因此在曹寅死後,再也沒有進行過南巡!



感謝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