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20可能不需要矢量發動機!真正要裝它的居然是殲10和殲16

殲20可能不需要矢量發動機!真正要裝它的居然是殲10和殲16

F-22誕生之初,就以優美的外形、強大的機動性以及優異的隱身性震撼各國空軍,其二元矢量噴管更讓人印象深刻。在各大航展中,F-22使用其強大的發動機配合二元矢量噴管,表演了落葉飄等超高難度動作。與之相比,我國的殲-20並沒有裝備矢量噴管。

F-22的二元矢量噴管

那麼,是我國沒有能力製造矢量發動機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去年結束的珠海航展上,我國的殲-20出乎意料的沒能站穩C位,被殲-10TVC搶了風頭。與殲-10B相比,殲-10TVC裝備了全向矢量噴管,並且輕輕鬆鬆的做出了眼鏡蛇機動、落葉飄等超高難度動作。殲-10TVC的出現,說明了我國在矢量發動機技術上並不落後任何人。

我國的矢量發動機是什麼時候開始起步的?

實際上,我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了對二元矢量噴管的研究,該噴管由一個橢圓段和一個矩形段加工而成,四塊調節板組成調節板。該噴管相比較於美國當時正在實驗的F-15 SMTD來說簡陋很多,但相比於蘇-27的實驗噴管,要輕便不少。

國產二元矢量噴管

我國不僅研究了二元噴管,而且還對擾流片式矢量推進裝置進行了不少的研究。但是最後我國最終選擇的是殲-10TVC上裝備的多元矢量噴管。可以說,我國在矢量發動機上下的功夫,絕對不比任何國家少。

為何殲-20沒有裝備矢量噴管?

毫無疑問,矢量噴管可以增加戰機的機動性,但很明顯的一點是,矢量噴管對戰機發動機的推力要求是十分之高的。矢量推片相比較於傳統發動機片對發動機的推力損耗更大。而我國的太行發動機的推力、維修周期都遠遠無法與美國的F-119相比。殲-20作為一款重型戰機,兩台太行發動機的推力本就比較吃力,如果再裝備矢量噴管,推力的損耗就得不償失了。

殲-20

除此之外,殲-20的設計思路和F-22也有很大的不同。F-22的設計思路中,不僅要兼顧遠程打擊,還要用優異的機動性在近距離格鬥中取得絕對優勢。殲-20首次露面的08年,世界空軍對新戰機的研究更加強調的是遠距離導彈打擊,正因為如此,殲-20裝備了霹靂-15遠距離空空導彈。新型霹靂-15射程更遠,彈頭威力更大,不僅可以對付戰鬥機這種傳統目標,還能利用自身良好的隱身性深入敵後獵殺加油機、預警機、指揮機這樣的高價值目標。

除了這兩個原因外,更加重要的是新型格鬥導彈的出現,使得戰機的機動性能似乎已經成為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以美國AIM-9X為代表的第四代紅外格鬥導彈,不僅抗干擾性更強,而且擁有全向發射能力,基本上可以做到發射即擊落。我國的霹靂-10相比於AIM-9X性能上更加優異,而殲-20的格鬥彈倉中使用的正是霹靂-10格鬥彈。在有了霹靂-10的加持後,殲-20有沒有矢量發動機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揚長避短盡量避免近距離格鬥是最明智的,在萬不得已需要近身格鬥的時候,擁有霹靂-10的殲-20也不會吃虧。

未來哪些戰機將會裝備矢量發動機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擁有五代機的國家仍將是少數,四代機仍將會是各國使用頻率很高的機種。從經濟性角度考慮,四代機的使用成本無疑是更低的。因此,我國的主力四代機殲-10、殲-16等戰機的改進方向,必將會有增強機動性這個選項,這個時候矢量發動機配合成熟的太行發動機,將會是我國最好的選擇。

殲-10TVC

殲-10作為我國目前一款技術完全自主、產能最高的四代機,近些年誕生了進氣道大改的殲-10B、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0C、裝備全向矢量噴管的殲-10TVC,未來殲-10將會繼續改進,最終誕生一款航程更遠、探測性更強、機動性與載彈量更大的"完全版殲-10",屆時,新型的殲-10將會成為殲-20的最佳助手,成為保衛領空的衛士。(利刃/東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23軍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最彪悍的「自殺」武器:最小射程僅400米 炮彈是一顆核彈頭
戰爭升級!17枚火箭彈直接沖向俄基地 武裝分子:我們是故意的

TAG:123軍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