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自曝創傷後遺症:人到中年,健康是一種責任!
沒人會為你的健康買單,除了你和你的家人。
1
在最新一期的《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中,一向積極樂觀的劉德華,卻自曝了脆弱的另一面。
2017年,劉德華在泰國拍攝廣告期間,不慎從馬背摔下,造成極其嚴重的盆骨撕裂。
劉德華一度認為自己再也無法站起,以至於康復兩年多了,依然時刻伴隨著深深的心理陰影,有了創傷後遺症。
他說:「我這裡(心理)有問題,現在什麼都怕。」
這個曾經天不怕地不怕的「拚命三郎」,開過飛車、跳過高樓、生病受傷都從沒眨過眼的硬漢,這一次真得「認慫」了。
劉德華坦言自己開車也怕,坐飛機也怕,拍動作片也怕,現在無論做什麼總是有種莫名其妙的恐懼。
魯豫追問他:「你在怕什麼呢?」
劉德華毫不猶豫地說出了一個字:「家。」
的確,人過中年的劉德華,早就不是曾經那個可以為了工作奮不顧身的「孤膽英雄」,他的肩上扛著的是一個家庭的命運。
劉德華說,這一場傷病對他來說可能是「天意」。
他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讓他終於有時間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以前真是太沖了,所以應該停下來,想一想也好。」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年,劉德華已經在不斷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了自己的家人。
媒體上的新聞經常爆料的也不再是劉德華在片場忙碌的身影,而是他接送孩子上學放學,陪著妻子吃飯逛街的歲月靜好。
哲學大師斯賓諾莎有一句名言:「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責任。」
人到中年,健康很貴。
健康是自己的,也是你最愛的家人的。
有了健康,才能陪伴孩子成長;
有了健康,才能陪伴愛人白首;
有了健康,才能陪伴父母到老。
2
相信大家一定對毛軍華這個名字一定記憶猶新。
五一節那天,這位有著錦繡前程的螞蟻金服總裁助理,因病去世,年僅41歲。
從他本人以及其友人的朋友圈,不難發現,在他身上你能看到一個大寫的「忙」字。
職場對於毛軍華來說就是生死相搏的戰場,加班熬夜早已是家常便飯。
中國人造字頗有深意, 「忙」字拆開就是「心亡」。
你越忙,人生就越容易走向毀滅。
我們從來不否認,生而為人,需要奮鬥。
可如果一定要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價,那便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不負責。
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失去了你,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就好比打開了一扇通往深淵的門。
北京衛視《檔案》欄目,曾經曝光過央視主持人羅京在去世前的一段遺言。
2009年5月29日,在進行過兩次骨髓移植手術後,醫護人員、羅京的妻兒,還有朋友在病房為其慶祝48歲的生日。
生日歌后,羅京一一謝過在場的所有人。
他感謝妻子的付出和操勞,他讓兒子要好好聽話,他感嘆自己的生命岌岌可危,對不住父母,過程中他數度哽咽,難以成聲。
他甚至對妻子說:「繼紅啊,我今後沒辦法再陪你去看大海了,兒子的家長會我也……」
你很難想像這位26年零差錯,即使生病也堅守崗位,手持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終身成就獎」的男人,會在生命的盡頭充滿了悔恨。
法國作家蒙田說過:「健康是自然所能給我們準備的最公平最珍貴的禮物。」
這世上,有人替你開車,有人替你花錢,但沒人替你生病。
什麼東西丟了都可以找回來,但是有一件東西丟了永遠找不回來,那就是健康。
羅京去世後,妻子劉繼紅曾經說過:「這個家垮了。」
健康的身體,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失去了它,一切都只是空中樓閣。
3
《齊魯晚報》曾經刊登過這樣一份心愿清單:
看一場電影,吃一次西餐,登一次泰山……
對於平常人而言,這些全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小事,但是對於寫這份清單的人而言,卻是再也無法完成的遺願。
徐穎穎,一位身患白血病的中年母親。
當她坐在病床上寫下了42個心愿,打算等病好後陪著6歲的兒子一個一個去實現時,卻未曾料想到4天後病情突然惡化,轉眼撒手人寰。
而在此之前,她的心愿,只完成了兩個。
記者採訪得知,這個家庭,年過五十的丈夫也曾身患重病。
為了治病,家裡不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還借了不少外債,一家人只能靠低保勉強度日。
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則數據調查:
「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建檔立卡的統計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占建檔貧困戶總數的42%,總共牽涉到七百多萬人。
這還不包括那些雖然最終情況還不至於淪落到貧困的範疇、但也花掉了不少家底的人,也不包括連治療的錢都沒有的人。」
記得《我不是葯神》中有一句經典台詞:
「4萬一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為了買葯,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有人曾說過,兩個地方能教會人珍惜生命:一個是醫院,一個是火葬場。
因為健康的時候,不知道病痛的折磨。
活著的時候,不知道死亡的絕望。
人到中年,一場大病,不僅給個人造成了身體和心靈上的傷害,而且給家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
你必須無比愛惜自己,才能保護好所有愛你的和你愛的人。
4
很喜歡多麗絲·萊辛在《倖存者回憶錄》中的一段話:
我們浪費自己的健康,去贏得個人的財富,然後又浪費自己的財富去重建自己的健康。
我們焦慮地憧憬著未來,忘記了眼前的生活,活得既不是為了現在,也不是為了未來。
我們活得似乎永遠不會死,我們死得好像從來沒活過。
有人稱其為,「一個倖存者的體悟」。
的確,現實苦難,人生艱辛,我們每個人有幸擁有健康的人,何嘗不都是珍貴的倖存者。
在最新一季的《奇葩說》中,邱晨曾經分享過自己的患癌經歷,36歲的她無比感慨每一個在病魔手中「死裡逃生」的僥倖。
她說:「死亡才是對生命最精準的教育。」
做完手術之後,邱晨用不著醫生逼、家人催,主動改變作息,每天堅持鍛煉,學著早睡早起……
所以說,「疾病」是最好的雞湯,「怕死」是最好的雞血。
但是,和邱晨不一樣,這個世界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重來的機會。
據《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狀況白皮書》表明,我國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7成人有過勞死危險;每年猝死人口超過55萬;每天約有10000人確診癌症......
2016年6月,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6號線站台上突然暈倒,最終沒能蘇醒過來,年僅34歲;
2017年2月,途牛旅遊網預訂中心副總經理李波因心肌梗塞離世,年僅44歲;
2018年10月25日,央視主持人李詠在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之後,一去不回,年僅50歲……
茨威格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總以為疾病和死神只會光顧別人。」
可命運又曾饒過誰。
別把生命的承受之重揮霍到極點,別去忽略生活中的一些小病小痛。
為了家人,改掉那些不良的習慣,為了孩子,調整好作息時間。
堅持鍛煉、定期體檢,有好的身體,才有好的狀態,才能無懼生活上的挑戰。
人到中年,健康是一種責任。
永遠記住,沒人會為你的健康買單,除了你和你的家人。
編輯:胡楨平


※余學慶:特發性肺纖維化的中醫診斷和治療
※疲乏、胸悶、心慌?身體出現這幾個信號,下一秒可能猝死!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