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的做法贏得世界讚譽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的做法贏得世界讚譽

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道(文/董貝貝)沒有瘧疾肆虐的非洲大陸,會是怎樣的?

如今,這一被想像過無數次的問題正在迎來答案。

7月4日,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詳細報道了中國科研人員和製藥企業在非洲的新行動——

一場名為「大規模藥物管理」(MDA)的醫學科研項目正在肯亞進行,而治療目標指向的正是困擾非洲大陸多年的瘧疾頑症……

「有了中國的幫助,肯亞將在5年內根除瘧疾」

「中國正在引領非洲抗擊瘧疾的下一步。」

7月4日的報道中,《大西洋》月刊網站在大標題里這樣稱讚道。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中國醫學界首次在非洲進行瘧疾治療——例如2007年當蓋茨基金會宣布它將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消滅瘧疾時,中國科學家們已經開始在非洲小國葛摩等地致力於消滅當地的瘧疾了。

但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將要採取的顯然是更進一步的行動。

這一次,醫療團隊把目標放在了肯亞港口城市蒙巴薩,採取的也將是經過較完整測試的全新抗瘧手段——大規模藥物管理,即向特定區域里的所有人提供抗瘧疾藥丸。

「中國人認為,與其在全世界消滅通過血液傳播疾病的蚊子,為什麼不直接消滅人群中的瘧疾呢?」報道這樣介紹上述療法背後的醫學理念。

目前在非洲廣泛使用的青蒿素復方藥物——由中國生產的「科泰復」(新華社)

在美媒看來,如果這一努力獲得成功,將大大減輕瘧疾給肯亞衛生系統和經濟造成的負擔,同時也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非洲的國家形象。

「有了中國的幫助,肯亞將在5年內根除瘧疾。而整個非洲大陸則有望在十年內消滅瘧疾。」

這一願景,顯然令肯亞醫學研究所的伯恩哈茨·奧古圖博士感到激動。

在科研一線與瘧疾纏鬥數十年後,他比誰都明白這項治療計劃的分量: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瘧疾死亡人數達43.5萬例,其中非洲地區佔了93%……

抗擊瘧疾的「中國模式」在全球受到歡迎

不少外媒在關注中國引領的這場「抗瘧之戰」時,都會提到一個人:屠呦呦。

1972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發現了抗瘧疾化合物青蒿素,並研究出從青蒿類植物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如今,青蒿素是世界上療效最好、應用最廣的抗瘧化合物。

上個月,已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及其團隊再獲新突破,針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提出新的治療方案——將治療過程從3天延長到5天或7天,以及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

「屠呦呦和她的團隊的工作是『開創性的』」,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瘧疾項目主任佩德羅·阿隆索這樣評價道。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的2015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結束後,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展示獲得的獎章(新華社)

目前,除了試行「大規模藥物管理」的肯亞,其他非洲國家如坦尚尼亞,也在於中國合作開展「中坦瘧疾控制示範項目」。

與此同時,不僅僅在非洲,抗擊瘧疾的「中國模式」正在受到全球歡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今年1月份的報道,「1-3-7」中國模式(1天內報告瘧疾病例,在3天內進行確認和調查,以及在7天內防止進一步傳播的適當公共衛生應對措施)已經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用……

步伐很迅速,目標很清晰,決心也很堅定。

中國在全球想要實現的,正是中國自身抗擊瘧疾的驕人成績——從20世紀40年代的3000萬例,到2017年的0本土病例。

外國網友:向中國科學家致敬!

為什麼中國能做到?

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首席運營官陸漫春博士告訴小銳,「當今,瘧疾仍是影響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然而防治瘧疾新葯高昂的研發成本和較低的經濟效益導致許多藥廠缺少動力」。

由此,當國內外商業葯企因無利可圖紛紛對抗瘧研發避之不及的時候,中國科研機構迎頭而上,引領了這場抗擊瘧疾的鬥爭。

如今,從東南亞到非洲,說起中國抗擊全球瘧疾的貢獻與成績,各國網友都豎起了大拇指:

(編輯/ 董佳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美媒:法官拒絕推遲對章穎瑩案嫌犯的量刑審判
權力的遊戲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