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才女林徽因另一面的風采

民國才女林徽因另一面的風采

本文作者黃強

民國文壇上少不了林徽因,民國才女行列也不能缺了林徽因。民國才女、大家閨秀,女詩人、女建築師,林徽因給了我們太多美好的印記。太太的客廳,一個民國的文化沙龍,吸納了很多有才情、儒雅的學者、作家,他們成為林徽因客廳的常客。才情的林徽因,其實也有女漢子的另一面,在中國營造社的全國古建築考察時,林徽因與男性一樣,爬上高高的塔身,丈量古建築。

【圖1,林徽因】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祖籍福建福州,1904年出生於浙江杭州,林家聲勢顯赫,其父林長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擅詩文,工書法;堂叔林覺民、林尹民,更是大名鼎鼎,均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徽因8歲時,林家移居上海,林徽因入虹口愛國小學學習。1916年,父親林長民供職北洋政府,舉家遷往北京,林徽因進了英國教會辦的培華女中。大約學習了4年,林徽因中斷了培華女中的學習,1920年4月至9月,她隨父親林長民,赴歐洲考察,遊歷倫敦、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布魯塞爾等地。1921年回國,林徽因再次進入培華女中讀書。

【圖2,1916年林徽因穿北平培華女校校服與同學合影】

林徽因穿的培華女中校服,款式源於文明新裝。民國初年至上世紀20年代,揉合了西洋服飾元素和中國傳統服飾特點的文明新裝在女學生中應運而生。文明新裝形製為上衣多為腰身窄小的大襟襖,擺長不過臀,袖短露肘或露腕呈現喇叭狀,袖口一般為七寸,稱之為倒大袖,衣服的下擺多為圓弧形,並在領、袖、襟等處綴有花邊。裙子也略為縮短,但不曾縮短到膝上(在這以前的裙子下垂及足),裙褶完全取消而任其下垂。在文明新裝的基礎上,以襖衫為基本形制,革除倒大袖,去除裝飾的花邊,衣料、顏色以素雅為主,就形成了民國初年至20世紀20年代的女校校服的基本格調。

【圖3,林徽因】

1923年林徽因與梁思成來到美國賓夕法利亞大學,本來想學建築,與梁思成同學,然而賓大建築系不招女生,林徽因只好改報考美術學院,而進修的卻是建築系的課程。1927年林徽因獲得學術學位之後,又到耶魯大學戲劇學院跟隨貝克教授學習舞台美術,她是中國第一個在國外學習舞台美術的學生。

1928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婚禮,林徽因不願意穿西式的白婚紗禮服,又沒有中式禮服可穿,便發揮美術想像力,依據舞台服裝,自己設計了一套東方式結婚禮服,最為奇特的是有一個頭飾,兩邊垂下長長的流蘇。這種東方沒見過,西方也沒有的奇特婚禮服,讓加拿大新聞記者好不驚奇。

【圖4,林徽因穿著自己設計的嫁衣】

1936年美國漢學家費正清、費慰梅夫婦在北京,與林徽因一家往來密切。11月的某一天,費慰梅建議林徽因去郊外騎馬,活動筋骨,增加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林徽因在山西考察時,曾經騎過驢,騎馬是頭一回,她充滿好奇,也有點緊張。騎在馬背上的林徽因,神情像個愉快的少女,馬對韁繩的敏感反應,常常令她驚炫。迎著料峭的寒風,她抖擻精神,揚鞭策馬,一段路程跑下來,林徽因雙頰泛紅,黝黑的眸子閃爍著神采。林徽因是個喜歡新鮮的女子,她喜歡上了騎馬,馬上置辦了一套新騎裝。穿著新騎裝,戴著一頂帽子,馬背上的林徽因英姿颯爽,有那麼一股豪氣,與客廳里妙語連珠、睿智的林徽因,與爬上應縣木塔頂上全神專註,忘我工作的林徽因,都不一樣。林徽因的美麗是多樣的,無論穿什麼樣的服飾,都能與她的氣質相融,恰到好處。儘管有的女作家譏諷她穿騎裝跨大馬,林徽因卻不予理睬,我行我素。

【圖5,林徽因】

秀外慧中的林徽因,也有颯爽英姿的另一面。這大概就是林徽因一直受到推崇的原因吧。在拙著《趣民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2月)中有更詳細的敘述。

跟著《趣民國》,去有趣的民國逛一逛。

說明:本文系企鵝號黃強教授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授權微信njhuangqiang。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研究涉及中國服飾史、置業經濟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明清小說等方面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金瓶梅風物誌》《南京歷代服飾》《消失的南京舊景》《趣民國》等著作15本。

三本新著《古代服飾與時尚》《古代軍戎服飾》《六朝人的衣櫃》,2019年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黃強著《趣民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黃強著《綉羅衣裳照暮春》,商務印書館出版。

黃強著《黃沙百戰穿金甲》,商務印書館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強服飾史 的精彩文章:

名著中的文化與美食不僅僅是視覺的美艷舌尖的美味

TAG:黃強服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