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散文隨筆:?屋檐下有個麻雀窩

散文隨筆:?屋檐下有個麻雀窩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作者簡介: 於福明,山東乳山作協會員,喜歡讀書寫作,乘著文字的翅膀,用心飛翔,文字到達的地方就有遠方,心靈到達的地方就有生命的體香。發表文章百餘篇。各級徵文比賽多次獲獎。有多篇文章入選各級圖書。

散文隨筆:?屋檐下有個麻雀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屋檐下有個麻雀窩(散文)



晨光熹微,朝霞滿天。早晨起來,透過窗戶,我猛然發現,老屋東廂房屋檐下,有兩隻褐灰色的小麻雀鑽來飛去。細看,它們嘴裡都銜著軟草羽毛,看樣子它們是要在這裡安家落戶。

兩隻小麻雀一點都不怕人,可能是累了,它們索性站在院子的晾衣繩上,嘰嘰喳喳歡叫著,好像在暢談著美好的新生活。

我出神地望著這兩隻灰不溜秋的小不點,彷彿望見了童年的年少頑皮。

那個時期,麻雀還被列為「四害」之一。年少頑皮的我們常常以捕捉麻雀為樂。

不必說上樹掏鳥蛋,也不必說上山找鳥窩,單說玩彈弓打麻雀的糗事吧。那個時候鄉村男孩子有誰沒玩過彈弓呢。彈弓製作簡單,就是找到一個合適小樹杈或者用鉗子把鋼絲折成u字形狀,兩端繫上有彈力的皮條(一般是用自行車舊內胎裁剪而成),然後在皮條中間繫上一個包裹彈塊的皮兜,如此這般,彈弓便大功告成了。常常是,二三個小夥伴手拿彈弓,輕手輕腳來到樹下,屏息凝神,拉弓打雀,小麻雀卻是機靈得很,不是容易打到的。有時,它們會敏捷地在屋脊房坡上蹦來跳去,引逗你來打它,結果沒打著麻雀,卻遭到房屋主人的大聲責罵。

河邊小樹林是我們最愛去的地方。這裡,樹多,麻雀多。在這裡可以無所顧忌打麻雀,一頓亂射,居然可以打下幾隻麻雀來。打下來的麻雀,一般都是就地用火燒著吃了,常吃個大花臉,但這也是最開心的時刻。

散文隨筆:?屋檐下有個麻雀窩

夜晚,有些大一點男孩子還會拿著手燈,去屋檐下照麻雀。有人住的房屋,麻雀斷然是不敢來此築巢的,它們只在幾處閑置的房屋絮窩。反正我是不敢晚上照麻雀的,至多是一個小跟班。有一次,一個男孩子在屋檐下照麻雀,麻雀沒照著,卻被蝙蝠咬了手,生了瘡,讓人很是害怕。

我最喜歡的是用器物罩麻雀。至於說是不是因為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才喜歡這種捕捉麻雀方式的,我也說不好,我只知道這種方式捉麻雀既文明,也有樂趣。這種方式捕捉麻雀正如《故鄉》里寫的一樣:「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有一次,我捉住了兩隻小麻雀,看它們可愛的樣子,我決定把它們放進籠里養著玩,可它們卻不買賬,也許是自由慣了,任憑你千呼萬喚,送米送飯,它們就是不吃不喝,最後絕食而亡,心莫名的疼。這也讓我明白,麻雀雖小,卻也有著它的尊嚴。

那時候,由於麻雀不受待見,麻雀大量減少,它們大都選擇留守深山僻野。

如今,麻雀早已「平反」,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沒有誰會對一隻小小麻雀過不去,鄉村麻雀急遽增多起來。它們迎著朝霞飛,伴著夕陽歸。麻雀已成為古樸村莊一道獨特風景。

散文隨筆:?屋檐下有個麻雀窩

在鄉村,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和諧畫面:幾位老人坐在樹下聊天,幾隻小麻雀就在他們身前身後蹦來跳去,嘰嘰喳喳,好似在和老人們親密交談......

嘰嘰嘰,喳喳喳,小麻雀的歡叫聲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

「爸,還是把麻雀趕走吧,咱不能讓它在自家院子里絮窩。」我對父親說。

「它願意絮窩就隨它的便吧,它過它的,咱過咱的。」父親這樣說,我還能說什麼呢?

麻雀,從過去的不受人待見到如今和人親密有間,折射的不正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生活嗎?

這時,太陽升起來了,金燦燦的陽光灑滿農家小院。北面正房屋檐下,兩隻燕子翩然起舞,呢喃有歌;東面廂房屋檐下,兩隻麻雀歡呼雀躍。這是多麼生動有趣的畫面!

散文隨筆:?屋檐下有個麻雀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