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論因果之理(3)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論因果之理(3)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論因果之理(3)原文:

《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是知智慧德相,乃生佛所同,即性德也。有妄想執著,離妄想執著,則生佛迥異,即修德也。修德有順有逆。順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極而徹證,證而了無所得。逆性而修,愈修愈遠。修極而永墮惡道,墮而了無所失。了此,則愚者可賢,賢者可愚,壽者可夭,夭者可壽。富貴貧賤,及與子孫之蕃衍滅絕,一一皆可自作主宰。則有憑據者亦可無憑據,無憑據者亦可有憑據。如山之高不可登,人不能由,不妨鑿岩設砌,則絕頂亦可直到矣。古今人,不知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多少大聰明大學問人,弄得前功盡棄,尚且遺害累劫。若不修德,即親身做到富有天下、貴為天子,與夫位極人臣、聲勢赫奕之宰輔地位,有不即世而身戮門滅者哉?是親得者皆無憑也。袁了凡頗會此義,故一切所享者皆非前因所定也。前因,俗所謂天。天定者勝人,謂前因之難轉也。人定者亦可勝天,謂兢業修持,則前因不足恃。是以現因為因,而消滅前因也。若恣意妄為,則反是。了此,則欲愚者賢,庸平者超拔,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隨時善教而已。【書一】六四

命者何?即前生所作之果報也。又依道義而行所得者,方謂之命。不依道義而行所得者,皆不名命。以此得之後,來生之苦,殆有不忍見聞者。如盜劫人錢財,暫似富裕,一旦官府知之,必至身首兩分。何可以暫時得樂,便謂之為命。力者何?即現生之作為之謂。然作為有二,一則專用機械變詐之才智,一則專用克己復禮之修持。列子所說之命,混而不分。所說之力,多主於機械變詐。故致力被命屈,無以回答。以孔子困陳蔡、田恆有齊國為命,是尚可謂之知命哉?孔子不遇賢君,不能令天下治安,乃天下群黎之業力所感,於孔子何干?顏淵之夭,義亦若此。田恆之有齊,乃篡奪而有,何可為命?現雖為齊君,一氣不來,即為阿鼻地獄之獄囚。謂此為命,是教人勿修道義,而肆志劫奪也。吾固曰:列子不知命。不觀孟子之論命乎?必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方為真命。則不依道義而得,不依道義而失,皆非所謂命也。列子論力,多屬於機械變詐之才智,聖賢之所不言。聖賢所言者,皆克己復禮之修持也。「唯聖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過而未能。」「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人皆可以為堯舜。」「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皆力也,此儒者之言也。至於佛教,則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令其懺悔往業,改惡修善,必期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戒執身,不行非禮。以定攝心,不起妄念。以慧斷惑,明見本性。皆克己復禮修持之力。依是力而行,尚可以上成佛道,況其下焉者。故《楞嚴經》云:「求妻得妻(求妻者,求賢慧貞靜之妻也,否則妻何得向菩薩求),求子得子,求長壽得長壽,求三昧得三昧,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者,究竟佛果,皆由依教修持而得,其力之大,何可限量。袁了凡遇孔先生,算其前後諸事,一一皆驗,遂謂命有一定。後蒙雲谷禪師開示,兢業修持,孔生所算,一毫不應。然了凡乃一賢者,使其妄作非為,則孔生所算,亦當不靈。是知聖賢訓世,唯重修持。如來教人,亦復如是。故所說大小權實法門,無非令眾生斷除幻妄之惑業,徹證本具之佛性。故世有極愚極鈍者,修持久久,即可得大智慧、大辯才。列子以一切皆歸於命,則是阻人希聖希賢之志,而獎人篡奪奸惡之心。俾下焉者,受此禍害於無窮。即上焉者,亦頹奮志時敏之氣,以致終身不入聖賢之域,作一碌碌庸人。此一篇文,完全於世無益,有何可研究之價值乎哉?【書一】九四

論因果之理(3)白話譯文:

《華嚴經》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由此可知,智慧德相,是眾生和佛所共有的,即「性德」。有妄想執著的便是眾生,離妄想執著的便是佛,眾生與佛迥然不同,原因在於修德。修德有順有逆。順著性德而修持,愈修愈近,修到後來大徹大悟,雖證悟本性而了無所得。逆著性德而修,愈修愈遠,修到後來永墮惡道,雖墮落而「性德」亦沒有失去。明白這一點,愚人就可以轉變成賢人,賢人可以變為愚人;長壽的可以夭折,夭折的可以長壽,富貴貧賤,以及子孫的繁衍滅絕,一一都可以自作主宰。則有優勢可憑藉依仗的人也可變得沒有優勢,沒有優勢的人也可以變得有優勢可依仗。譬如山高不可登,人由此停步,不妨鑿開岩石,輔設修砌山路,就算高山絕頂也可以直接攀登。古今之人不知「隨心造業,隨心轉業」的道理,多少大聰明、大學問人弄得前功盡棄,而且還累劫禍害後世。若不修德,即使親身做到富甲天下,貴為天子,或者是位及人臣,聲勢顯赫的宰相地位,能夠在有生之年不被殺戮,不慘遭滅門的人嗎?是這些人雖然親身得到善果,卻不知其中的道理。袁了凡就很懂得「隨心造業,隨心轉業」的道理,改變了命運。因此所享受的一切,都不是前因所固定的。前因世俗稱為「天」,天定則勝人,指天命半點不由人,前世種下的因很難扭轉。人定者亦可勝天,指命運不是固定,通過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修持,前因也是可以改變的。這是以現在的善因,消滅了前面的惡因。但如果恣意妄為,結果就會相反。懂得了這個道理,愚蠢的人變得賢良,平庸者能夠超拔卓絕,這全在自己是否存心修德,以及是否隨時隨地善於言傳身教而已。【書一】六四

「命」是什麼?就是前生所作的果報。另外,依道德正義而行所得到的結果,才是「命」。不依道德正義而行所得到的結果,都不叫做「命」。因為這樣做了之後,來生的痛苦。幾乎不忍心見到聽到啊。如偷盜搶劫人的錢財,暫時來看似乎富裕了,可是一旦官府知道,必然斬首。怎麼可以因為暫時得樂,便說這是命呢。「力」是什麼呢?就是現生的所作所為。然而「作為」有二種,一是專用機巧變詐的才智,一是專用克己復禮的修持。列子所說的「命」,籠統一概而論,他所說的「力」,多指機巧變詐的心機。所以導致「力」被「命」征服,沒法解決。因為孔子受困於陳國和蔡國的交界處,田恆奪取了齊國的政權,這可以肯定是命嗎?孔子遇不到賢良的國君,不能使天下太平,這是整個老百姓的業力所招感,和孔子的命又有什麼關係呢?顏淵命早亡意思也和這個一樣。田恆佔有齊國,那是謀權篡位而得,怎麼可以說是命呢?現在雖然是齊國的國君,可是一口氣上不來,命終之後,定會到阿鼻地獄當獄囚啊。如果說這是命,就是在教導人們不要修持道德和正義,而去肆無忌憚去劫奪啊。我堅持認為:列子不知命。你不看看孟子對於「命」的論述啊?必須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才可稱真命。那麼不依據道義而得,不依道義而失,都不是所謂的「命」啊。列子所說的「力」,多屬於機巧變詐的才智,聖賢並不是這樣說。聖賢所教導的,都是讓人們克己復禮去修持啊。「唯聖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過而未能。」「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人皆可以為堯舜。」「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都是講「力」,這是儒家的見解。佛教則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可以作佛,令眾生懺悔往業,改惡修善,以至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用戒律來約束身心,不行非法的事情。這樣以定攝心,不起妄念。以慧斷惑,明見本性。都是克己復禮修持的力量。依靠這種力而行,尚且可以上成佛道,更何況其他的聖果呢。所以《楞嚴經》說:「求妻得妻(求妻,指的是求賢慧貞靜的妻子,否則,妻就不必向菩薩求了),求子得子,求長壽得長壽,求三昧得三昧,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就是究竟佛果,皆由依教修持而得,這種力的功德之大是不可限量啊。袁了凡遇到孔先生,孔先生算他的前後諸事,沒有不靈驗的,於是他就認為命是一定的。後來蒙雲谷禪師開示,兢兢業業,克己復禮修持,致使孔生所算的一點兒也不準了。然而袁了凡是一位賢良的人,假使他胡作非為,那麼孔生所算的也會不準。這樣看來,聖賢教導世人,只是重視其克己復禮修持。如來教導人們也是一樣。因此佛所說大小權實不同的法門,無非是令眾生斷除幻妄的惑業,徹證本具的佛性。所以說世間有非常愚鈍的人,修持世間長了,也可以得大智慧、大辯才。列子認為一切都歸於「命」,則是阻礙世人發起希聖希賢的志向,而褒獎人們起篡奪奸惡的心。使根機下劣的人,受到無窮的禍害。就算上根之人對善法也會萎靡不振,懶於修持,致使終身不能進入聖賢的行列,終生做一位碌碌無為的庸人。這樣的一篇文章對世人沒有一點利益,有什麼研究的價值呢?【書一】九四

譯者按:該文或許是祖師駁斥《列子?力命篇》,集中談到了"人力"與"命運"孰決定人生的貧富夭壽問題。祖師否認了列子不論修持、不論因果、只認命運、心機計謀的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光法師 的精彩文章:

念佛人的目標定位要清楚
印光法師: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

TAG:印光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