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年前,亞歐大陸上強國很多,為何只有唐帝國成為了世界中心?

千年前,亞歐大陸上強國很多,為何只有唐帝國成為了世界中心?

在公元7-9世紀這一時期,廣闊的亞歐大陸上,林立著許多國家,其中,有名的有:拜占庭帝國、加洛林帝國、阿拉伯帝國以及東亞的大唐帝國等,它們都在青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印記。這些帝國共同點不少,如: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文明發展程度較高等。

但是,唯有唐帝國,其統治久遠且安定,文化博大且輻射周邊,一般認為:這一期是中國經濟由上古逐漸轉為中世的關鍵時期。

也因此,當時以唐帝國為中心,再加上,朝鮮半島以及日本島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一個獨特的東亞世界。東亞各國之間的聯繫在這段時間裡,前所未有地活躍,各國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政治、文化的交流以及貿易的往來十分頻繁。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翻開歷史,去考察當時東亞世界的貿易關係,首先,應該針對三國之間的政治往來及文化聯繫來進行分析。

唐朝時,唐帝國和新羅的友好關係,在歷史上最為親密。新羅原來只是朝鮮半島上一個不起眼的小國,長期佔據著東南一隅,但是,因其依附於「大唐帝國」,反抗當時較為強大的百濟和高句麗,最終,成為了朝鮮半島上大部分地區的主人。

公元676年,新羅政府得到唐帝國的正式官方承認,自此,它真正意義上確立了對朝鮮半島的大部分統治權。之後,唐帝國與新羅的關係日趨緊密,而新羅對唐帝國的朝貢也是愈發虔誠。整個唐朝時期,新羅派遣使節至中國朝貢的頻率為每兩年多一次。按中國古代的禮制邦交來說,新羅應該就是最典型的朝貢國了。

新羅與唐朝在文化上也是交流頻繁,對於還在成長中的新羅來說,唐朝這個強大而包容的國度,對他們而言,具有著莫大的吸引力。新羅還曾大量派遣大量留學生來唐學習,這其中,就包括僧眾、宿衛等,這些人回國之後,大大滿足了新羅國內的建設需要。

而唐朝與日本的關係則不同。日本這個國家一直都比較有民族意識,也不大認可唐朝天朝上國的身份。而這一點,在對唐朝的關係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是不存在朝貢、冊封性質的。7世紀白江口之戰,大唐、新羅聯軍對陣百濟、日本聯軍,最終,日本戰敗。

這次失敗讓日本政府深刻的認識到唐朝在軍事力量上的絕對優勢,也因此,戰後的日本吸取教訓,開始潛心學習中國文化,以求能夠增進自我。但是,在此戰之前,日本一直要求外交上與中國平等。

在7世紀以後,東亞世界的基本格局逐漸形成,唐、新羅、日本三國之間來往頻繁,以唐朝為中心的東亞區域秩序基本確立,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漢字文化圈」的出現。而東亞國際貿易規則,只是這個區域世界的另一剖面。

總體來說,在這段時間,東亞區域形勢保持穩定,戰爭較少,長期和平的環境,帶來了各國經濟上的蓬勃發展,商品貿易發展也隨之繁榮起來。

而到了8世紀中期以後,唐朝經歷了安史之亂,強大的唐帝國開始走向衰落之路,藩鎮林立,中央皇權旁落,地方軍政勢力掌握著強大的話語權,開始獨立於中央政府,承擔對外貿易和外交的角色。

於此同時,在隔壁的新羅,相似的問題出現了。經歷真骨貴族爭奪王位之後,新羅國內的王權頻繁更迭,再加上,這之後災荒頻發,導致自耕農大量破產,流民大幅度增加,中央王權也因此衰落下去,地方勢力開始興起。

與此同時,日本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長期中央集權積累的矛盾,開始逐漸爆發,學習自唐朝的律令體制也開始動搖。

東亞三國的政治社會都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這為新羅商人帶來了絕佳機會,朝貢貿易無法滿足海外貿易的需求,而朝廷對於海外貿易這一塊也是有心無力。

可以說,這種政治上的改變,成為了東亞國際貿易環境的基礎條件。

並且,這一時期東亞各國物質經濟都空前繁榮,造船技術也得到突破性的提高。所以,不管是技術層面,還是物質層面來看,東亞世界的國際貿易環境,都比之前的時代更有優勢。

唐、新羅、日本三國貿易的形態向來被稱作「東亞貿易圈」,而貿易作為東亞各國之間緊密聯繫的一個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地位與學者們重視的漢字、律令、科技等相當。特別是9世紀後期的三國貿易,更是為後來的宋、遼、高麗、日本之間的貿易繁盛期打下了基礎。

唐與新羅的貿易關係可分為兩種:

朝貢貿易,利用外交使節為媒介進行;

官商貿易,也就是官商關係是決定商法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的重要力量。

這其中,朝貢貿易一直以來都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後來,兩國聯繫愈發緊密,非朝貢貿易也有了大力發展的機會。唐帝國與新羅之間的朝貢貿易非同一般地頻繁,單只唐朝一代,雙方的使節往來次,數就高達160次,平均每一年多就有使節往來。對於交通相對不夠便利的古代來說,真的已經可謂是十分頻繁了。

當時,佔據唐朝對外貿易首位的便是新羅物產。新羅與唐朝的官方貿易物品琳琅滿目、種類繁多、極為寶貴。新羅一統朝鮮半島之後,雙方往來的主題逐漸轉移到經濟文化方面,而以貢品回賜品交換禮品的模式,則演變成正常官方貿易,交換種類數量都隨之增加。9世紀時,大唐與新羅中央集權同時衰落,由政府控制的貿易則轉到私人手中。

但是,其商品種類與國家貿易基本相同,規模也不下於朝貢貿易時期。

唐與日本的貿易,基本也可分為兩種:

國家貿易;商人貿易。國家貿易主要是指,日本遣唐使來華往返過程中的官商販運。商人貿易則是指,大唐商人前往日本的貿易活動。

第一種,遣唐使代表日本政府赴唐獻上貢品,唐王朝接納貢品以後,將會賜給他們價值更高的回禮,雙方以貢品和回賜品進行的貿易方式便成為定例。這種方式的以物易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稱為朝貢貿易。而遣唐使成員自己也會在唐朝購買大量物品,回國之後,作為商品或者禮品進入市場,其中,部分回賜品在日本宮廷貴族之間交易後,也會流入京城市場,遣唐使在此期間,便起到了我們所說的「官商」作用。

第二種,唐朝商人遠渡大海赴日貿易,交易地主要以當時的大宰府為主。而在唐最早赴日貿易到亡國前最後一次有記錄的赴日貿易期間,唐商在51年內往返了30多次,這要遠遠高於遣唐使的往返次數。

所以,綜合各方面考察下來,9世紀的東亞貿易,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兩個時期:

前期主要的方式為朝貢——回賜貿易,唐朝作為天朝上國接受朝貢,其他兩國則被賜予回禮;後期則以商人貿易為主,大唐與新羅商人先後代表進行海運貿易。9世紀東亞貿易世界的最大、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朝貢貿易過渡到了商人貿易。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鑒》、《唐朝的海外貿易》、《中國「漢字文化圈」的出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荊州之戰,關羽必敗無疑?雙方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帝王中的失敗者,藝術中的成功者,這位荒唐君主卻成「天下一人」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