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唯一兵力達到20萬的兵團,司令官是誰?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唯一兵力達到20萬的兵團,司令官是誰?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方面在軍隊建制方面曾有多次變化,在1948年初,國軍正式將兵團作為一級正式的野戰指揮機構進行了統一改編。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國軍各大兵團應運而生,前後共計有二十二個兵團作戰番號。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國軍規模最龐大的一個兵團,看看它的部隊組成,以及當時的司令官是誰?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在國軍眾多兵團之中,能夠排的上號的也就是由所謂「五大王牌主力軍」為主組建的兵團。除了國軍第74軍(整編第74師)在之前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殲滅之外,其他新編第1軍、新編第6軍、第5軍、第18軍均被編入到了兵團建制之中。當時有第二兵團(以第5軍為主組建,司令官是邱清泉)、第九兵團(以新編第1軍和新編第6軍為主組建,司令官是廖耀湘),第十二兵團(以第18軍為主組建,司令官是黃維)。

後來,邱清泉第二兵團和黃維第十二兵團在淮海戰役中被殲滅,廖耀湘第九兵團在遼瀋戰役中被殲滅。而在這三個兵團乃至整個國軍兵團之中,規模最為龐大的就是廖耀湘第九兵團,其序列之下的總兵力達到了20萬之眾。廖耀湘第九兵團正式組建於1948年1月,最初作為一支擔負瀋陽防禦任務的兵團,廖耀湘第九兵團僅下轄有新編第3軍和新編第6軍,總兵力有七萬多人。

不過,後來隨著東北戰局的發展,廖耀湘第九兵團的規模也不斷壯大。到了遼瀋戰役期間,國軍方面為了解救錦州的圍困,將廖耀湘第九兵團改建為機動兵團,所轄軍的數量擴大到了六個,分別是新編第1軍、新編第3軍、新編第6軍、第49軍、第52軍和第71軍。除了上述六個軍,廖耀湘第九兵團還下轄有一個騎兵司令部,有騎兵第1旅、騎兵第2旅、騎兵第3旅等三個旅。這樣一來,廖耀湘第九兵團的總兵力就達到了20萬人之眾。

廖耀湘是湖南邵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曾在法國聖西爾軍事學院留學,在國軍將領中屬於喝過洋墨水的人。在抗日戰爭時期,廖耀湘的變現尤為出色,其憑藉紮實的軍事理論功底和靈活的軍事指揮造詣,在印緬戰場之上屢立戰功,最後榮升新編第6軍軍長一職,成為了國軍五大王牌主力軍的軍長之一。抗戰勝利之後,廖耀湘率領新編第6軍被運送到東北地區打內戰,不過由於多次軍隊改編,部隊的戰鬥不升反降(新編第6軍的第14師就被劃歸新編第3軍序列)。

在遼瀋戰役爆發之前,廖耀湘出任第九兵團司令官,成為了國軍在東北最具有實權的將領。遼瀋戰役爆發之後,廖耀湘第九兵團改組為機動兵團,按照蔣介石的命令救援錦州。但是,廖耀湘卻想著如何從營口撤軍,加上擔心被圍點打援,所以廖耀湘選擇在彰武和新立屯一帶停滯不前,最終被東北野戰軍全殲在遼西平原,廖耀湘本人也淪為了俘虜。這裡要說的是,廖耀湘兵團下轄的第52軍,因為當時執行營口防禦任務,最終逃過被殲滅的命運,成為了唯一一支從東北逃脫的國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姑娘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解放戰爭中,國軍五大地方派系都有哪些?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關門打狗,為何還有漏網之魚?

TAG:丁姑娘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