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前言

詩歌,是唐代文學天宇中最耀眼的星空。詩人,是唐代士大夫階層文化取向與價值核心的象徵。53000餘首唐代詩歌所構建的文學家園,共同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和血脈深處所沉澱的歷史情懷。

近代以來,隨著埋藏千年的唐代墓誌不斷被發現,一片別樣的時空與人文世界已經豐富而燦爛地呈現在我們眼前。15000餘種唐代墓誌中,特別引人注目的當屬詩人墓誌,透過文字間的生死關懷,一段段歷史興衰與人事代謝,乃至詩人個體的精神軌述與生活沉浮,都將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與追思。

此次展覽匯聚了西安碑林博物館及國內十餘家文博單位珍藏的數十種唐代詩人墓誌與相關展品,期以緬懷唐代詩人與詩歌的永恆與不朽,再現沐浴在大唐春風裡的那一簇簇依舊夭夭灼灼的舊時桃花。

預備知識

(一)墓誌形制

墓誌是南北朝隋唐時期一種重要的附葬品,是古代墓葬發掘中較多見的遺物。有蓋的石質墓誌大約出現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墓誌的文體這時候也基本定型。定型以後的墓誌大多為盝頂盒式,分為志身與志蓋兩部分,一般多放置在墓室中或墓門口,還有一些放置在甬道中的。在封建等級禮制下,身份高的墓主擁有形制較大的墓誌。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二)唐代文學分期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第一單元 巾幗文宗,後宮才女

——上官婉兒的詩歌藝術

在初唐文學史上,上官婉兒及其祖父上官儀都是詩壇上的風雲人物。上官儀曾總結出格律詩的規則,創立六對、八對之說,對詩歌普及產生了重要作用,並形成了綺錯婉媚、格律工整的 「上官體」。上官婉兒文才出眾,曾竭力鼓動帝王從事文學群體創作,並以個人的品鑒才能影響了武則天至中宗時期朝廷上下的文學風尚。上官婉兒留存詩歌32首,或應制奉和,或出遊紀勝,或抒情寄懷,尤以《彩書怨》「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而膾炙人ロ,詩風自然平淡、返樸歸真,是初唐詩風轉變過程中的代表人物。近年來,隨著上官婉兒墓葬的發現,她在內政與文壇上「稱量天下」的雙重才華及其生命軌跡才更加鮮活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上官婉兒墓葬俯瞰圖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銘並序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第二單元 青石不朽,斯人永恆

——墓誌上的詩人影像

千百年來,華夏子孫從牙牙學語時就開始了唐詩的背誦與教習,佳詞妙句,口耳相悅,並由此開啟了賞鑒唐代文學世界的錦繡之窗。「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每一首詩都映照出詩人的心靈與情感,因此只有了解了作者真切的人生,才能更深刻而清晰地感知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與蘊涵。唐代詩人墓誌,無疑是研究唐代文學可資依據的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文獻載體和原典信息。許多因傳世文獻缺失而影像蒼白的詩人以及光影模糊的文學現象,隨著詩人墓誌的發現而得以重新立體而清晰地呈現出來,進而獲得準確的評價與定位。因此,展示在我們眼前的這些詩人墓誌,又不失為透視唐代詩史與社會的源頭活水。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大唐京兆韋府君之墓(按:此為大詩人韋應物墓誌蓋)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鄭虔及夫人王氏墓誌(按:鄭虔為杜甫摯友,時稱詩書畫三絕。杜甫名句「諸公袞袞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袞袞諸公厭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廣文先生即鄭虔也。)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中唐詩人獨孤申叔墓誌(按:此墓誌為柳宗元撰文。後四行列出了墓主的生前好友姓名,其中有柳宗元、韓愈、劉禹錫等。)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張九齡墓誌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王之渙墓誌

第三單元 文能曠世,書可長存

——詩人筆端流露出的撰與寫

嘉志是中古墓葬中不可或缺的葬具,承載著生者對亡者的寄託與關懷,也是一面映見當時社會生活與人文風俗的鏡子。南北朝時期,墓志銘上署名撰者與書者的情況極少,初唐以後逐漸出現,到了中晚唐已成為墓志銘中的常見要素。墓誌文通常由序文和銘文組成,序文是以散文形式記述墓主生平,銘文是以韻文形式給予讚頌,一般多是前序後銘的體例。墓誌的撰書人儘管角色與身份各異,但一股都會邀請文詞出眾者編纂文字和書法超群者書寫志文。詩人群體所撰、書的幕志銘,不僅對於了解詩人多方面的文學才能提供了新穎素材,而且為我們透視詩人的書法藝術打開了一扇窗扉,可以說詩人寫或書丹的志文字,已經成為深入理解唐代文學的最直接且最重要的出土文獻。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韋應物夫人元氏墓誌(韋應物撰並書)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王翊元及夫人李氏墓志銘(李商隱撰並書)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賀知章撰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韓愈撰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白居易撰

第四單元 中唐文韻 大曆才子

——詩人盧綸的家族墓誌

大曆詩歌為唐詩又開新篇,也是促成中國古典詩歌發生突變的轉折點。這個時期的詩歌,不再有李白那種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氣勢,也沒有杜甫那種反映社會現實的激憤和深廣情懷,大量作品表現出一種孤獨寂寞的冷落心境和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調。大曆詩人中最具代表的是大曆十オ子,其中以盧綸最為人所熟知。盧綸的一生,無論科舉還是仕途,都不順利,直到晚年始受到器重,官做到檢校戶部郎中。盧綸今存詩339首,其中約20首邊塞詩最為著名,他的詩歌完整而典型地體現出了在社會動亂中成長起來的一輩詩人的生命歷程。通過出土的盧綸家族人物墓誌,可以全面地了解其家族的文化秉承與時代風尚的影響。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大唐故盧府君墓志銘

第五單元 樂章送行 幽冥長生

——墓誌上的唐代輓歌

輓歌是詩歌的一種,以寄託對逝者的哀悼之情為主題,通常由挽士在葬禮上吟唱。《全唐詩》留存輓歌約200餘首,大多是文人士大夫為皇帝或達官貴人所寫的輓詞。這些輓歌,除了悼亡之外,往往附加著政治與身份的內涵,風格也有雅俗之別。輓歌在唐代墓誌上的表現方式,一般多鐫刻在志蓋的四周或四殺,以五言四句為主,偶見七言詩句。出土所見唐代墓誌上的輓歌,多流行於山西東南部(古稱上黨、潞州)的長治、晉中等地。墓誌蓋上的輓歌文字較為通俗淺顯,可視為民間文學的一部分,同時也反映了繁榮的唐代詩歌文化從上層社會向民間普及的現象。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劍鏡匣晴春,衰歌踏路塵。

名鐫秋石上,夜月照孤墳。

(李神暨妻郭氏墓誌,唐開元二十三年)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展」掠影

?人生渝若風,暫有的歸空。

生死罕相逢,苦月夜朦朧。

(鄭寶貴墓誌,唐龍紀元年)

結語

唐代文學以詩歌而璀璨,積澱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引導著傳統的古典美學的認知途徑。而墓誌所呈現的文學世界和歷史記憶,有幸為我們復原了那些淹沒於時間長河中的詩人群體在文學創作之外的別樣情感與生活。雲霞梅柳,海平一線,ー首首詩歌,一方方墓誌,在唐代文學的天空下起承開落。方折的石頭曲線凝固成空間立體而幽寂的畫面;通過書法的點化彙集成蒼茫的文學語言,給後人訴說著真實的細節。斯人已去,詩卷長留,當歷經千年的冰冷石頭將一段段令人讚歎的歷史和一群令人崇敬的偉大詩人映現於眼前,我們相信,通過陳列展覽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帶給每一位觀眾的心情與感受,或許正是相思長安,桃花依舊……

(以上解說正文除對個別明顯錯誤予以糾正外,悉准展覽說明原文。)

圖文轉載自「傳是齋」

轉載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郵箱:cmlwf@126.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曾熙手札欣賞
全國第三屆冊頁展提名作品——楊科雲《小窗幽記冊》欣賞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