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最強核潛艇畫面被公開,曾帶著核武器沉沒,輻射量高出10萬倍

最強核潛艇畫面被公開,曾帶著核武器沉沒,輻射量高出10萬倍

這兩天毛熊家關於"大黑魚"的消息可不少,核動力深潛器著火14名海軍精英遇難的消息還沒散去,蘇聯時代沉沒的核潛艇畫面又被公布出來,這艘核潛艇於1984年服役,極限潛深可達1000米,這一記錄至今都沒有哪艘核潛艇能打破。1989年該潛艇因事故沉沒1300米的海底,伴隨它沉沒的還有兩枚核魚雷。據俄羅斯和瑞典的科考隊透露,這艘潛艇周邊的海水輻射量比普通海水高出10萬倍。

蘇聯對潛艇一直有一種刻骨銘心的執念,下潛最深的潛艇,最快的潛艇,最大的潛艇均是蘇聯的產品。他們還設計過一款代號為717工程的登陸核潛艇,希望它能夠從北極冰層下的北冰洋秘密潛入美國海岸,悄然放出大量登陸部隊和20輛坦克進入美國本土。

後來因為"颱風"級核潛艇提上日程,717工程被迫下馬,但不得不說蘇聯人的腦洞的確讓人佩服。以至於後來杜撰的一個名為"941比斯工程"的架空潛水母艦模型讓許多人信以為真,該模型以"颱風"級核潛艇為基礎改造,背負一座帶彈射起飛和攔阻著艦裝置的斜角飛行甲板,收納在艇身機庫內的蘇-33艦載戰鬥機從指揮塔圍殼後方的出口進入飛行甲板。雖然潛水母艦早就被證明不靠譜,但有717工程的前科,941比斯工程就成功地忽悠了很多人,以為在蘇聯時代真的出現過這麼一個項目。

說到這就離不開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蘇聯為什麼這麼喜歡核潛艇?其實這是一個無奈之舉,當時的背景決定了蘇聯只能發展核潛艇,蘇聯海軍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根據武裝力量軍事學說和海軍戰略使用原則,戰時只有2大戰略任務,都是圍繞全面核戰爭進行的。一個是參與核突擊和反擊,一個是參與對抗敵方核打擊。也就是投擲戰略核彈,或者阻止敵人投擲戰略核彈。前者最有效的手段是戰略核潛艇,毋庸置疑。

而後者,則是對抗敵方戰略核潛艇。美國海軍在50年代末,已經確立海基核力量基本原則,即大規模裝備戰略核潛艇作為海基核力量主力。由於西方尤其美國,佔據世界主要海洋空間,所以其戰略核潛艇發射陣位多位於其縱深,蘇聯海上力量需要突破重重封鎖才能到達。面對這種情況,使用核潛艇比使用航空或水面反潛力量要有優勢得多。

其次看總體環境條件。蘇聯是位於歐亞大陸深處的大陸國家,其海岸線,除去不適合航行的北方海岸,總體長度相對於其國土幅員比較有限。而這些地方不僅沒有幾個不凍港,航道也多有冰封情況。無論挪威海,巴倫之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乃至日本海北部。而且許多海域氣象條件也很惡劣。針對各種力量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而言,潛艇遠大於航空兵,航空兵大於水面艦艇。所以,蘇聯海軍只要還是正常思維,就不會放棄核潛艇轉而去發展航母。

除了任務和環境,歸根結底還離不開經濟問題,二戰結束後財大氣粗且沒在戰爭中傷到本土的美國可以繼續花大錢發揚它們的海軍艦載航空兵傳統優勢,而蘇聯國土需要重建,而且直到蘇聯解體經濟上都沒有超過美國。如何建設戰後的蘇聯海軍才能和美國海軍抗衡?從零開始發展海軍艦載航空兵不但要花蘇聯所捨不得的巨資,還需要多年積累航母裝備技術、操作使用經驗、戰術配合。

這時候又趕上俄國人的運載火箭和反艦導彈技術發展得很順利,相對少花錢又能快速形成對美海軍的威脅,那還為什麼要發展"在導彈核武器面前就是活靶子和鐵皮棺材"的水面艦艇?到了蘇聯快要解體的1985年,蘇聯的大型水面潛艇雖然寥寥無幾,水下力量已經異常強大,僅北方艦隊就有100艘核潛艇。

赫魯曉夫曾說造了這麼多核潛艇可以去北海撈青魚,話雖然有些誇張,但類似的奇葩任務它們確實幹過,蘇聯曾在北極地區建立了眾多的科考站,想維持科考站的正常運行得需要後勤供應。但北極厚厚的冰面讓普通船隻無法到達,走陸路又實在是太繞遠,於是蘇聯的核潛艇們衝破冰層,把土豆、伏特加和鯡魚罐頭送到達瓦里氏的手中,這應該是史上成本最高的快遞了。

馬漢曾說,海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航線控制,維護自己的海上利益。對於蘇聯海軍來講,他們的海上利益就是用核潛艇來破壞航線,讓大家都玩不成。這是一個攪局者的角色,類似於與兩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核潛艇,對他來說性價比確實高。反過來,現在我國海上利益生死攸關,海軍必定是走中國特色的美國路線,而不是蘇聯的路子。只有爭奪了全世界的資源,才能打破盎格魯撒克遜人海軍不敗的神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姐武備空間 的精彩文章:

登天易、下海難,說說中國的「深潛」成就……
脫胎換骨!中國全新的FC-31亮相巴黎航展,看上去與以往不同

TAG:雷姐武備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