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人物| 她60歲學寫字,76歲出書,從文盲到作家: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人物| 她60歲學寫字,76歲出書,從文盲到作家: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人物| 她60歲學寫字,76歲出書,從文盲到作家: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60歲開始學寫字,76歲開始出書,如今80歲高齡的她已經出版了四本書。

她就是傳奇奶奶姜淑梅。

她說,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姜淑梅,1937年出生在山東,歷經民國、抗戰、新中國,經歷過戰亂也感受過饑荒,在一個工廠當了二十多年的臨時工,半輩子都在為生計操勞。

「我60歲以前的小目標就是活著。」

十幾年前,如果有人告訴姜淑梅:你以後會成為一個作家,她一定覺得那是玩笑話。她沒讀過書,不識字,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然而,這並不是玩笑。

人物| 她60歲學寫字,76歲出書,從文盲到作家: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60歲,識字

1996年,一直陪伴姜淑梅的丈夫因車禍去世,她在兒女面前總是很堅強,但精神還是不可避免的變得差起來,晚上常常睡不著覺。為了讓母親從悲傷中走出來,女兒艾苓提出讓姜淑梅學習認字寫字。

雖然沒上過學,但姜淑梅心裡一直有學習的想法,想記些有趣的舊事新事,在女兒的鼓勵下,已過花甲之年的他開始了自己的識字之旅。

姜淑梅懷中抱著的是她的外孫女,也是她後來的識字老師。

姜淑梅將字編成快板,讓孫女寫下來,自己照著一個字一個字地念,一遍再一遍;

別人看電視是看劇情,她就看上面的字,一邊看,一邊學;

身邊的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是她的老師,牌匾、廣告、說明書、電視字幕都是她認字的教材。

認定一件事,就堅持到底,哪怕從零開始,也決不放棄。

雖然學習生活常常被各種事情打斷。

沒有了爹,娘就把自己變成一塊大補丁,哪家的生活出現漏洞,她就把自己及時補到哪裡:表弟開小吃店人手少,她聽說了就去打下手;小妹生孩子,她就幫著帶孩子;二嫂病倒了,她又過去照顧二嫂照顧那個家;大家都忙的時候,她同時帶著外孫女和重孫子……

但姜淑梅從未想過放棄。沒時間就早上起早看書,做飯空檔也可以學習,帶孩子就一邊哄他一邊念字,總之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時間。

人物| 她60歲學寫字,76歲出書,從文盲到作家: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姜淑梅讀莫言的《檀香刑》

就這樣日復一日,一點一點地學習,一點一點地積累,從最開始看幼兒認字圖書,到看《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後來看莫言的《蛙》《檀香刑》。

她靠著自己的努力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75歲,寫作

寫字比認字難得多。

對於姜淑梅來說,寫字完全是一個陌生的事情。剛拿起筆時,手直哆嗦,橫也寫不直,豎也寫不直,一天都寫不出兩句話。

連著練習了一段時間,一天也只是能寫上三五行字。

三五行字,對於我們來說輕而易舉的一件事,對於姜淑梅來說卻要耗盡一天的功夫。但即使很難,她也總是大清早起來用廢紙寫作,各種說明書和廢紙殼的背面都不放過,只要能寫的地方都可以拿來練字。

所有的努力都不會被辜負。

1999年,姜淑梅在女兒艾苓出版的散文集上,一筆一畫寫下了兩句話:本是烏鴉娘,抱出金鳳凰。根是苦菜花,發出甘蔗芽。

那一年,姜淑梅62歲,學寫字剛滿兩年。

慢慢學會寫字後,在女兒的鼓勵下,75歲的姜淑梅開始寫作,寫自己經歷過的和聽說過的各種故事。

「把一生一世的事兒寫在紙上,真是太高興了。」

一個字還寫不好的老太要寫故事,很多人並不看好,甚至連姜淑梅的哥哥和兒子都對她表示懷疑。姜淑梅也不過多辯解,只是安安靜靜去寫每一個故事,寫得不好就重新再寫,今天寫不好就明天繼續寫。

外孫不在家,她在卧室起來就寫。寒假外孫回來,她就悄悄起來去客廳。每天早晨起來,我都看到客廳的小桌上放著檯燈,旁邊放著小凳。

——艾苓

人物| 她60歲學寫字,76歲出書,從文盲到作家: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76歲,出書

主要作品

《亂時候,窮時候》《亂時候,窮時候》《長脖子女人》《俺男人》《俺男人》《苦菜花,甘蔗芽》

人物| 她60歲學寫字,76歲出書,從文盲到作家: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我們離夢想很遠嗎?

不過就差了一個堅持而已。

通過自己的筆,姜淑梅將一個個心底的故事寫下。

一開始寫得總是寫得磕磕絆絆,有時候一天寫不到一句話,一天就寫幾個字。寫出來的故事沒什麼意思,病句倒是不少,甚至很多字都不會寫。但這並不能阻擋姜淑梅寫作的熱情。

「只要睜開眼睛,只有吃飯耽誤我的事,上廁所耽誤我的事,剩下我都用在寫作上」。

漸漸的,姜淑梅的故事寫得越來越流暢,也越來越生動。

她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民國時期,抗戰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後的「亂窮時代」。她不做判斷,沒有抱怨和痛訴,只是將故事原原本本的講出來。

女兒艾苓將母親的故事發表在自己的博客上,立刻收到很多人的回應,他們都被姜淑梅樸實而真誠的文字所打動。

2013年,姜淑梅出版了她人生第一本書《亂時候,窮時候》。

「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到心裡。」

「像是在某個午後,盤腿在土炕上,坐在姜淑梅老奶奶的對面,泡上一壺土茶,聽她娓娓道來滿腹傳奇。」

「姜淑梅女士作品裡的事情,跟知識分子的書寫是不一樣的。她筆下的民間故事,有一種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種力量是你很難忘記,很難忽視的。」

.......

從一個字不識到出版自己的書,不可不謂之傳奇。但姜淑梅的傳奇卻不僅如此。

一年出一本書,姜淑梅的「雄心」

姜淑梅曾口出「狂言」:我一年出一本。

而她確實做到了,從第一本書開始,到今天,姜淑梅已經出了4本書——《亂時候,窮時候》《苦菜花,甘蔗芽》《長脖子女人》《俺男人》。

十多萬字一本,本本動人,篇篇精彩。

講完了自己的故事,姜淑梅就到各個地方去「上貨」,姜淑梅說:作家出去叫採風,記者出去叫採訪。俺沒文化,跟人家不一樣,出去找故事,俺說是「上貨」。

姜淑梅愛和各地的老人交流,聽他們講述那些已經快要被遺忘的事情,有真實的經歷,奇妙的傳說,精彩的民間故事,還有各種怪談,談狐說鬼,再用文字向讀者娓娓道來。

「我寫出來讓年輕人看一看,知道老輩子人是怎麼活過來的,以前的人都過的什麼日子、經過哪些痛苦。大家都知道知道,一代一代傳下去。要是我要不寫的話,那些老事不都失傳了嘛。」

2014年姜淑梅成為了黑龍江省作家協會的一員,2015年,她加入了中國作協。成為一個當之無愧的作家。

而對於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姜淑梅顯得很淡然: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寫作唱歌彈琴畫畫,餘生全是精彩。

除了寫作,姜淑梅還在不斷嘗試新的東西。

「不怕起步晚,就怕壽命短,千萬不要懶。」

這是姜淑梅的座右銘。

她去學唱歌,不知道歌詞,就讓女兒在網上找,找完讓女婿列印下來,沒事就拿著唱。開始氣短不夠用,後來越唱氣越足。唱起《沂蒙山小調》韻味綿長,很是動聽。

學著彈琴,照著簡譜自學電子琴,慢慢也能彈出調來,如今已經能彈出好些小曲來。

她還堅持一天兩次出去運動,每天都做幾十個仰卧起坐。帶著鄰居一起做老年回春保健操。80歲的人了,精神氣兒卻比許多年輕人還要好。

80歲姜淑梅又開始學著畫畫,為自己的新書畫插圖。她還為自己立下了一個小目標:「要是老天爺能給我時間,我的夢想是90歲之前成為一名畫家。」

從文盲到作家,學著彈琴唱歌畫畫,這位80歲的傳奇奶奶,就這樣把人生過成了詩般模樣。

「想做啥事,想做哪一樣事,你就下定決心,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去,別三心二意,它就能做成了。」

《讀書》欄目的主持人說:"我曾經很害怕變老,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這是想起來都覺得很恐怖的事。可是在讀完姜淑梅的書之後,我對於老年的到來,開始有了一些勇氣。"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除非你已經放棄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和對生命的全部熱情,並且拒絕邁出往前的一步。

人物| 她60歲學寫字,76歲出書,從文盲到作家: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作品評價

《南方周末》陳一鳴:

姜淑梅大半輩子是文盲,直到花甲才開始看著戲曲頻道學字。識字多了,她看了山東老鄉莫言的三本半小說:《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還有半本《紅高粱》,看完之後說:這個我也能寫。《亂時候,窮時候》寫她自己早年的親歷和見聞,顧名思義,是饑荒、戰亂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讀書人大抵沒聽過沒見過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驚、心酸、心裡發堵,老人用簡樸的字句講出,不渲染不評判,事情說得活靈活現,態度超然,幾乎讓人覺得淡漠。姜淑梅只講故事不作判斷,可以抱怨、罵人、讚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講出來。

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梁文道:

姜淑梅的作品《亂時候,窮時候》出版之後,很多人奔走相告,覺得是本奇書,寫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奇人。姜淑梅女士帶來的是一種民間草莽的聲音,不需要別人替她代言,而是自己用筆寫出來。她作品裡的事情,跟知識分子的書寫是不一樣的。她筆下的民間故事,有一種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種力量是你很難忘記,很難忽視的。

《新周刊》楊楊:

人命關天,但在亂時候、窮時候,人命脆弱到彷彿一根指頭就能捻碎。姜淑梅60歲那年開始學寫字,75歲那年開始嘗試著將這些故事寫出來,76歲時,這些故事結集成書,讀過的人說:每個字都"釘"在紙上。

王小妮:

在二〇一三年,我們正像遇到一個偶然現身的隱士一樣,碰到了也許會被寫它的人徹底深藏,永不為人所知的一本書。

《亂時候,窮時候》是我見到的第一本純正的"聽老人講故事"的書。可以想像,類似的講故事的人將越來越少,因為他們存在的鄉土已經面目全非,他們也許成了最後的講故事的人。現在讓我們安靜下來,翻開書頁,聽聽姜淑梅老人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