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無一篇論文也能評上教授,如此大招他們為啥不贊成?

無一篇論文也能評上教授,如此大招他們為啥不贊成?

作者 | 宗華

據媒體報道,今年54歲、從教33年的南京林業大學教師蔣華松無一篇論文,無一分科研,最近憑「教學專長」成功晉陞教授。

這主要得益於《南京林業大學教學專長型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條件(試行)》政策的出台。

南京林大相關負責人表示,它克服了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傾向,有利於去除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痼疾改變「教得好」不如「寫得好」的一貫論調。

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廣泛關注和爭議。

南京林大此次評選「教學專長」型教授,主要依據兩項標準:師生評價和課堂質量專家評價。

師生評價由該校學工處調取近5年畢業生數據匯總而成。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畢業生對教師教學活動效果的評價。

課堂質量專家評價是由教務處在教師不知情的前提下,在其前一年授課錄像中隨機抓取3段45分鐘的教學視頻,組織校外不少於3位國家級或省級教學名師,以及校內教學督導等進行評議。

經過一系列評審,蔣華松最終成為南京林大首位「教學專長」型教授。

無一篇論文也能評上教授,如此大招他們為啥不贊成?

其實,「教學型」教授的評定並非新鮮事。早在十多年前,國內一些高校便推出相關舉措。

2009年,江西理工大學在職稱評定過程中設立「教學型教授」「教學型副教授」崗位,試圖從根本上改變「講課高手至死只能做講師」的尷尬。

2014年,四川大學教師周鼎發表《自白書》,痛陳高校職稱評定唯論文數量等弊端,再發引髮針對「教學和科研孰輕孰重」的討論。

2018年, 56歲的南京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教師黃振友成為該校首位教學型教授。

可以看出,國內高校一直在試水「教學型」教授的評定。

那麼,國外高校的情況如何?

曾在哈佛做過博後的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教授、科學網博主周耀旗曾詳細講述了美國的教學型教授是如何評定的。

他介紹說,美國終身教授的要求是在3方面中至少有一面是傑出(excellent),其他方面滿意(satisfactory)。這三方面是研究教學服務。申請人可以自選哪方面為傑出。

周耀旗表示,大家也許覺得服務型或教學型容易申請,但事實並非如此 。

在美國學校,不管申請哪方面,傑出的標準是一樣的。教學型教授要求發表關於教學方面有獨到創見的論文並且在同行中有一定聲譽。

更具體一些,包括教學創新、課程發展、學生指導、學術活動及獎勵、教學專業發展五大方面。

相應而言,在教學方面做研究、發表有創見的論文要比科學研究更難。這是因為很難有比較客觀的評定標準,而且不能說說而已,要在實踐中有效果,被同行認可及推廣應用才行。

所以美國理工科大部分人會申請科學研究上的傑出。

此次南京林大的最新舉措在國內引發熱議。

支持者表示,學生苦只會悶頭寫論文、講課爛到家的老師久矣,應當大力推廣這一舉措;

反對者認為,當教授就是要有較高的科研能力,不然可以評高級講師,而且教學效果評價比論文評價更不靠譜。

關於此事以及不少國內大學試評教學型教授,高校教師和業內專家怎麼看?

劉堯(浙江師範大學教育評論研究所所長)

教師有教學、科研和服務3項職責,可以偏重,但不能缺失

大學有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大學教師就有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項職責。至於三職責所佔比多少,教師自己可以選擇(即教學型、科研型等),但不是三項職責有缺失。

教授如果不會寫論文,談何培養創新人才呢?

徐立(化名,南京林大教授)

南京林大的做法不具代表性

首先,南京林大的做法不具代表性。蔣華松老師是北大數學系畢業,長期在理學院從事高等數學這樣一門公共課教學工作。林業院校數學公共課教學,本科學歷,很難拿到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只能教學,不具代表性。

其次,從教33年才上教授,建校以來獨此一人,而高IF SCI論文寫手3年就能破格評上教授,並不能說明學校重視教學。

第三,蔣華松老師本科教學質量確實不錯,學生口碑很好,但他本人並沒有獲得高等級教學成果獎。並且,數十年講授一門基本沒有變化的高等數學,把課上好似乎也並非多大難事。

劉慶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我不贊成教書匠式教授

「教學型教授」不符合高等教育職稱系列的本質和內涵。實際上也是一個矛盾職稱,既然是教授,就應該指導研究生,但是由於不做研究,如何指導研究生。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專門為從事教學的教師設立這種概念模糊的「教授」職稱。

讓那些教學出色的教師直接當「教授」沒有什麼不妥,尤其針對那些基礎課系列教師。實際上一些大學,包括有的重點大學基礎課教師中沒有什麼科研成果但教學成果豐碩的教授並不鮮見。我不贊成的是教書匠式教授。

同時,我不贊成南京林大的做法,專家僅憑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遠遠不夠。哈佛大學校長說,大學生課堂外獲得的知識要多於課堂上。顯然,作為教授一定要擔負大學生課堂外知識的指導。不做科研的教學型教授是無法承擔這個重任的。

隋易(化名,華僑大學青年教師)

完全靠教學評職稱核心是怎樣評價教學問題

現在絕大數高校都是重科研而輕教學,南京林業大學不唯論文,不唯學歷,只要教學搞得出色也可以評教授,算是高校中的一種清流。

但是我很好奇,以什麼指標來評價教學,怎樣認定教學是出色的?如果靠學生評教,這是不靠譜;靠督導組評價避免不了人情關係。抑或靠教改論文或者教改項目還是走論文評價那條老路。

此外,大學教學內容往往更新很快,不搞科研,對最新的前沿知識不了解,也不助於教學。總之,教學很難量化,很難評價,完全靠教學評職稱核心就是怎樣評價教學問題。

對於國內高校不斷試水的不看論文、只憑教學成績評定教授的做法,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無一篇論文也能評上教授,如此大招他們為啥不贊成?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愛他,就讓花生過敏的人吃花生
中國博士生在美自殺,究竟是什麼逼死了他?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