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晴川閣,又名晴川樓,位於武漢市漢陽區晴川街,坐落在長江北岸、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北臨漢水,東瀕長江。

晴川閣景區整個佔地約一萬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築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荊楚雄風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樓、臨江駁岸、曲徑迴廊等十幾處附屬建築組成。

晴川閣景區與武昌黃鶴樓夾江相望,江南江北,樓閣對峙,互為襯托,蔚為壯觀,有「三楚勝景」之稱。名冠四方的樓閣隔岸相對,在萬里長江上唯此一處。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荊楚雄風石碑刻於清乾隆三十五年,是當時的荊南觀察使李振義所書,主要是為了讚揚荊楚民眾與洪災水患頑強拼搏的精神。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晴川閣建於明朝初年,與黃鶴樓僅一江之隔。其名取自唐代詩人崔顥詩句"晴川歷歷漢陽樹"。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相比黃鶴樓的人聲鼎沸而讓人無心看風景,晴川閣卻像一個清雅的隱士,雖身處鬧市,卻愜意安然。登上晴川閣,可觀賞和黃鶴樓上一樣的浩然江水,難得清靜的地方,或許更能體會古人喜愛登高賦詩的心情。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站在晴川閣觀景台拍長江大橋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台階上去是鐵門關, 鐵門關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魏相爭,設關於此。」武昌曾經是吳國的都城。從三國時期到唐初的數百年間,鐵門關一直是武漢重要的軍事要塞,曾歷經多次攻守激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漢陽建磚城後,鐵門關軍事作用日漸削弱,成為文化、經貿交流的一條重要通道。明代末年,鐵門關被毀,僅剩土基牆座,清初在殘存的土基上建關帝廟,民國初年因戰亂,鐵門關遺迹連同廟宇一起成為廢墟。1990年12月,鐵門關復建。復建後的鐵門關,佔地面積為800平方米,通高為26米。關體牆面由紅沙石砌成,城牆內部結構為鋼筋水泥,關上城樓翹戧飛檐,翼角升騰,表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不得不說是真的很喜歡古建築,有種獨特的美。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從晴川閣出來,旁邊就是 大禹神話園,不要門票,是漢陽江灘的一部分,是以大禹神話雕雕塑為主題的景觀園。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走過神話園,處處能感受到衝擊和震撼。大禹治水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而勞動人民的辛勤不息和無窮智慧才更是令人感動和敬仰的。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欣賞完漢口的歷史,沿著路邊走幾步,便是漢陽江灘了。漫步江灘公園,休息片刻,順便賞賞長江沿岸的風景。暖春四月,正是在江灘好時候呢!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一直認為一座城市若有江河為伴,就有更不同的韻味。奔流不息的江水,自古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水源,還有靈魂深處的東西。

晴川閣,它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詩,用一首詩讀懂一座城

tips;

1.門票:免費(刷二代身份證進去就可以拉,現在武漢很多景點都是這樣的~)

2.開放時間:早上9點—下午5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