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為何現在的綜藝娛樂節目越來越索然無味?商業意味甜到掉牙

為何現在的綜藝娛樂節目越來越索然無味?商業意味甜到掉牙

好久沒看綜藝節目了,一是受不了那種「娛樂至死」的帶來的變態「笑點」;二是對部分「東施效顰」的所謂「引進節目」心存恐懼;三是以「流量之名」鋪天蓋地的練習生選秀節目實在反感。

其實,小時候挺喜歡芒果台,因為他們做的娛樂節目有趣搞笑還有明星看,長大成人後,再回頭看那些所謂的娛樂節目,除了插科打諢無厘頭之外,幾乎剩不下什麼「美好的情懷」。

選錯了方向,做得越努力,錯的更離譜。這裡不是說芒果台的策劃、主持水平和能力不行,而是毫無底線、毫無顧及的標榜「娛樂至死」的創作觀念,讓這些節目變得沒有內涵、乏味無趣。

翻看《天天向上》這類節目,主持人一味地「製造笑果」,嘉賓們也裝傻充愣的配合著,所謂的「本色出演」、「性格暴露」,全都是事先策劃好故意給觀眾看的,說白了,這就是一出明星混熱度、觀眾殺時間的肥皂劇。

當年的「韓流」很好很強大,一波韓國影視劇的熱度過後,韓國明星綜藝節目的「本土化」成為下一個「風口」。起初,看《爸爸去哪兒》、《花樣姐姐》、《奔跑吧!兄弟》這類真人秀節目,其風趣盎然的笑料、逼近真實的拍攝手法,看起來都很有趣。

中國娛樂圈從來不缺「風口」,更不缺的是「跟風者」。看到引進綜藝節目大放異彩,賺得盆滿缽滿,「跟風」的各家衛視和視頻網站瘋狂砸錢,相繼引入各類韓國綜藝節目,甚至二三線衛視都到了砸鍋賣鐵也要咬牙上節目的地步。

於是乎,以韓國引進節目為主的各類真人秀、選秀節目遍地開花、繁華一時。在黃金時段隨便打開一個上星台,以前一窩蜂的偶像言情劇,全部替換成各種本土化的「引進節目」。

再好的東西,吃多了也膩。「引進節目」看多了的觀眾,漸漸找到了其中的運作規律,說歸來就是「三板斧」,嚴重的節目「同質化」帶來的審美疲勞衝擊著觀眾的身心。本來嫌少的娛樂節目一下子飽和甚至多余,經過市場的一輪輪優勝劣汰,很多節目才播了不到一季,就因收視率不佳、廣告主不買賬而無果而終。這時,大家才想起「差異化」的好處。

在引進節目中,選秀類欄目是最強調商業化運作的。畢竟,與當年的「超級女聲」、「超級男聲」這類比較「傳統」的運作模式相比,現在的新人選秀類欄目,是資本和娛樂公司背後巨大的流量支撐和話題炒作。

不管是《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還是《中國新說唱》、《明日之子》,在策劃之初就帶有強烈的商業目的,在做節目的過程中,炒人設、挖亮點、設計衝突、製造戲劇性這類慣常手段無縫對接、一氣呵成,然後就是真金白銀的巨量砸流量、炒話題、上熱搜,最終直接包裝出來一批新的「流量明星」。

你說這幫「流量明星」到底「專業」嗎?其實人家確實挺專業。論長相,唇紅齒白、美艷動人,鮮肉仙女、百里挑一,論功底,能歌善舞、多才多藝,賣萌撒嬌、樣樣精通。輕鬆出道後,「流量明星」演個戲稀里嘩啦,唱個歌稀鬆平常,雖然配上了超一線明星的影響力和關注度,卻拿不出超一線明星應有的代表作。

原來,背後的資本和娛樂公司,早就因自己一手催肥的「人造巨星」賺翻了,粉絲經濟的韭菜割了一茬長出一茬,然後再買流量、培養新人、割韭菜,如此往複,以致無窮。

這時候觀眾才看明白,所謂的選秀節目,不過是是「流量明星」包裝出貨、流量變現的渠道和手段而已,到了這裡,選秀節目的戲劇性與娛樂性,就變得索然無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得著說 的精彩文章:

豆瓣電影評分靠譜嗎?若你是普通觀眾,就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有了最好的電影市場,中國電影人缺的還是塌下心來好好拍電影

TAG:得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