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邊是至親,一邊是愛情,顧維鈞拒婚不成,煞費苦心設圈套離婚

一邊是至親,一邊是愛情,顧維鈞拒婚不成,煞費苦心設圈套離婚

文:鄭春

古代中國,婚姻,取決於父母之命。

晚清民國時期,一批精英出國留學,接受了西方現代文明的洗禮。家鄉的父母仍然按照老規矩,給兒子說上一門媳婦,兒子甚至沒見過未婚妻就被要求成家。

一個是學貫中西,一個是大字不識;一個是胸懷世界,一個是灶台堂屋。

於是,近現代史上獨有的一幕幕人間悲劇上演,令人不勝唏噓。

一邊是至親,一邊是愛情,顧維鈞拒婚不成,煞費苦心設圈套離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顧維鈞與唐寶玥

顧維鈞生在富裕之家,十二歲時父母直接敲定了婚事。女方是上海名醫張聾甏(bèng)的侄孫女,比顧維鈞小兩歲。

「我不知道她長得怎樣,也不知道她的學識如何。我唯一所想到的,是她不應該纏足,應該進新學堂。」

這擇偶標準在當時很少有女性做得到。魯迅的朱安達不到,顧維鈞的未婚妻也沒達到。這就埋下了日後不幸福的種子。

1907年,在美國讀大三的顧維鈞突然接到父親來信,要求他回家成親。

顧維鈞拒婚,父親絕食,兄長大義勸告。幾個回合下來,顧維鈞就範。

新婚之夜,顧維鈞逃離了新房,在母親的屋裡睡了一覺。後來幾夜新郎新娘也是同房不同床。

新娘天真、剋制、忍耐。與魯迅妻子朱安幾乎一個模子倒出來的。這也是古代中國女性的標準性格。

之後,顧維鈞提出回到美國繼續學業。父親條件是,回去可以,但要帶上新娘。

沒辦法,顧維鈞只好把這位小腳、不懂英語的新娘帶到美國,送到費城一個美國家庭去學習英語。自己回到紐約。

然後,顧維鈞開始設計套路。

每逢節假日,顧維鈞像走親戚一樣看望這位妻子,勸她努力學習文化以求自立。向她灌輸美國的愛情觀,幸福建立在愛情之上,父母包辦的婚姻多麼不人道云云。

經過一年的洗腦,顧維鈞感覺火候差不多,提出解除婚姻關係。

孤身一人遠在海外的女子,能表示什麼?她半天沒反應過來,然後笨拙地問已經正式結婚了該怎麼辦?這是一問怎麼辦?

顧維鈞事前已查閱大量資料,冷冰冰地說,按照中國民法有關自願離婚的規定,「只要有關兩方簽一項協議就行了。」

並把親自起草的協議給她。

無助的妻子問,她以後該怎麼辦?這是二問怎麼辦?

顧維鈞說,她留在美國學習,費用繼續由顧維鈞承擔;她回國,可以自由住在婆家或娘家,所有結婚財物、陪嫁全部屬於她。

在完全做通她的思想工作以後,顧維鈞的套路來了:

顧維鈞要求離婚協議由她親自抄寫四份,雙方各一份,雙方父母各一份。離婚協議完全是她的筆跡,顧維鈞只簽了一個名。

表面上看來,好像還是女方主動要求離婚的。顧維鈞煞費苦心!

1911年,顧維鈞把離異妻子送回國,從此天涯如路人。

之後,顧維鈞與唐寶玥結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舍的缸瓦市教堂時光:靜心做事,規律生活
張之洞出了一道《項羽拿破輪論》的題目,考生給出的答案洋相百出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