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母對孩子大喊大叫的3個原因及5個策略

父母對孩子大喊大叫的3個原因及5個策略

父母對孩子大喊大叫的原因

找到原因,是進一步解決問題的關鍵。

1.遭受強烈挫折後的反應

成年人的生活會面臨許多衝突、壓力和要求、遭受挫折非常普遍。對於許多父母而言,對孩子大喊大叫是其遭受強烈挫折的一種反應。

父母心情不好時,孩子要是不聽話、鬧脾氣,父母極有可能採用暴力手段呵斥孩子。

2.「我父母對我大喊大叫過,我也這樣做了」

一些父母在成長過程中,曾多次遭受過父母情緒崩潰對其大喊大叫的情況。一些父母認為:「我必須解決大喊大叫的問題,否則孩子就會學我的樣。」但也有一些父母覺得孩子的行為太不像話,大喊大叫才會讓他們步入正軌。

3.大喊大叫成了一種習慣

很多父母覺得,只有對孩子大喊大叫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於是經常採取這個辦法,形成了習慣。

這種習慣帶來的問題是,父母能夠預計孩子的反應,孩子會等著父母大喊大叫,然後採取「充耳不聞」或是「以牙還牙」的方式應對父母。

父母對孩子大喊大叫的3個原因及5個策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代替大喊大叫的策略

1. 成為主動的傾聽者

如果父母和孩子正處於衝突之中,父母可以嘗試把孩子從矛盾衝突中拉出來,通過詢問、引導溝通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真實感受。避免當眾對孩子進行評判,當眾評判會讓孩子覺得在受指責批評,進而產生防範心理。

實踐證明主動傾聽的方法很有效。朋友也曾是個「暴躁」母親,有一天她換了種方式對待12歲的兒子,她說:「請告訴我,你為什麼看起來如此焦躁不安?」兒子當時沒有給她直接的回答,但是她意識到問完這個問題後,她打開了自己的心扉,隨時準備著兒子來與她分享思想和感受,兒子也不再像往常一樣對她怒目而視。

2. 通過理解平靜情緒

傾聽有助於父母更深地了解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第二個方法是嘗試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這不僅能讓父母平靜心情,更能找到有效的方法。

兒子拒絕去上學,是因為他有科考試沒有準備好;女兒害怕被新朋友拒絕,因此對媽媽發脾氣嗎?理解你的孩子正在經歷什麼事,有助於你把情緒平靜下來。你的情緒越緩和,你就越不會衝動行事,就越不需要大喊大叫。

父母對孩子大喊大叫的3個原因及5個策略

3. 直接告訴孩子你的期望

朋友的兒子五歲,每次出去逛街都會用力拉她的衣服,這讓她非常冒火,開始她認為兒子拉衣服是淘氣好玩,說過幾次,但都沒什麼用。有一天她嘗試換了一種方式,她蹲下來平和地告訴兒子不要再拉扯她的衣服,媽媽不喜歡,之後孩子真的很少拉她衣服了。

孩子的領悟力和理解力並不全面,如果父母不向孩子講清楚某件事讓自己頭大,受不了,孩子是不會知道的。

如果父母不講清楚直接對孩子大喊大叫,並不會使問題得到解決,反而會適得其反。孩子需要父母耐心的講明白才能理解父母的感受是什麼。

如果孩子對父母送的的禮物視而不見或者並不喜歡,父母就對孩子大喊大叫,孩子並不會理解成是由於自己的行為讓父母覺得沒被感激或被拒絕。

讓孩子知道你期望什麼、想要什麼,而不要讓他來猜測你的期望是什麼。這一點對於解決親子矛盾非常重要。

4. 運用低聲細語

低聲細語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對於在公眾場合避免「孩子哭鬧,家長暴躁」也非常有用。

運用低聲細語,可以使用以下幾個步驟:

1)平靜地走向你的孩子,首先引起他的注意;

2)直接盯著孩子的眼睛,在你說話前停頓一會兒(如有需要,要蹲下來);

3)如果你認為不會在身體上威脅到孩子,輕輕地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

4)簡單扼要地輕聲說出你的要求,語氣要堅決,然後離開。

父母對孩子大喊大叫的3個原因及5個策略

5. 指令要簡短清楚

在家裡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父母叫了孩子好幾次讓他把衣服撿起來,可衣服還是在地上;父母讓孩子寫作業,孩子嘴裡應著,卻絲毫沒有放下玩具的意思......

如果孩子比較小,父母需要幫助他養成按規定完成任務的習慣,因為孩子有時候並不完全理解家長發出的要求。

如果孩子已經10歲多了,完全理解父母的話,但是他有時候並不知道完成任務的重要性。因此父母在向孩子發出指令時,首先要確保表述非常清楚。

對孩子說話時避免使用「你」,用「我」代替。比如,可以說「我注意到你沒有把襯衣撿起來」,而不要說「你必須把襯衣從地上撿起來。」避免使用「總是」、「絕不」、「經常」這樣的詞語。這些詞語太苛刻、有失公平,會使孩子產生消極和防禦的心態。

讓孩子明白你並不是在譴責他,而是想解決問題。讓孩子事先知道你的想法之後,就可以避免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總是有家長問,孩子寫作業磨蹭怎麼辦?6個原因10個對策
要想孩子有出息,少說3「不要」,多說「3個字」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