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組成:茯苓四兩,桂枝(去皮)三兩,白朮、甘草(炙)各二兩。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主治:中陽不足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或沉緊。

方義:

本方所治痰飲乃中陽素虛,脾失健運,氣化不利,水濕內停所致。蓋脾主中州,職司氣化,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若脾陽不足,健運失職,則濕滯而為痰為飲。而痰飲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停於胸脅,則見胸脅支滿;阻滯中焦,清陽不升,則見頭暈目眩;上凌心肺,則致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沉滑或沉緊皆為痰飲內停之徵。仲景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故治當溫陽化飲,健脾利水。

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為君,健脾利水,滲濕化飲,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飲,又善平飲邪之上逆。桂枝為臣,功能溫陽化氣,平沖降逆。苓、桂相合為溫陽化氣,利水平沖之常用組合。白朮為佐,功能健脾燥濕,苓、術相須,為健脾祛濕的常用組合,在此體現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術同用,也是溫陽健脾的常用組合。炙甘草用於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陽,以襄助溫補中陽之力;二可合白朮益氣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調和諸葯,功兼佐使之用。

配伍特點:

四葯合用,溫陽健脾以助化飲,淡滲利濕以平沖逆,全方溫而不燥,利而不峻,標本兼顧,配伍嚴謹,為治療痰飲病之和劑。

運用:

本方為治療中陽不足痰飲病之代表方。

臨床應用以胸脅支滿,目眩心悸,舌苔白滑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陳皮以燥濕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聲者,可加枳實、生薑以消痰散水。

禁忌若飲邪化熱,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附註:

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腎著湯) 組成 甘草、白朮各二兩,乾薑、茯苓各四兩。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功用溫脾勝濕。

主治寒濕下侵之腎著。腰部冷痛沉重,但飲食如故,口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緩。

本方與苓桂術甘湯在組成上僅一味之差。苓桂術甘湯以茯苓配桂枝一利一溫,成溫陽化飲之劑,以祛水飲為主,主治中陽不足,飲停心下之痰飲病,症見胸脅支滿、目眩心悸;本方以乾薑溫中祛寒,伍以茯苓、白朮除濕健脾,重在溫中散寒祛濕,以祛寒濕為要,主治寒濕下侵所致之腎著病,症見腰重冷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